如果長平之戰是白起vs廉頗,結果依然是趙國敗嗎

時間 2023-02-12 15:00:03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不好說,我認為趙國失敗的可能性很大,當時已經是兩軍對壘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雙方的消耗都很大,實際上雙方都有點頂不住了,不過趙國可能更困難一些,因為趙國的西面有燕國、齊國虎視眈眈(這兩國並不想幫趙國),所以趙國的外交負擔和軍事威脅要大些,同時趙國的後勤供給也快頂不住,而秦國沒有別國威脅並且後勤補給好於趙國。

戰爭不僅拼將領,更拼的是綜合國力。

如果長平之戰是白起vs廉頗,結果會怎麼樣

2樓:波採文

趙王為什麼戰場換將?是因為趙王昏庸?答案是不!

而是因為當時趙國雖為第二強國但其實力並不足以維持曠久拉鋸戰,要取勝只有速戰!廉頗如果身在與秦國實力相當的戰國與白起一戰可能勝負不分但長平之戰趙國必輸,輸在糧草消耗國力消耗上。

3樓:匿名使用者

廉頗死守是肯定的,但是秦國不一定打不下趙國。那就要看兩國接下來的外交手段。在實際歷史中,秦國使了反間計。

當然,秦國還可以利用其他國家來打趙國,趙國也應該利用三晉聯盟當秦國。但是,沒有長平一戰,秦國不可能長驅直入,平定華夏。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秦國已經做好了準備,結好了楚,用記挑撥了三晉的關係,並且是在藺相如、趙奢死後打得這一關鍵戰役。趙可以說只能靠廉頗,而秦在各個方面優勢明顯。所以說趙國這場仗不好打。

4樓:西風易水

結果是秦統一的時間被無限期滯後……又是一番混戰。

5樓:豬都戒

還是秦國贏,大勢不可逆轉了,一個人改變不了歷史,只不過秦國統一全國遲一段時間。

6樓:於嘯卿

白起沒有取勝廉頗也沒取勝雙方戰成平手形成均勢。

7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秦國也快被拖垮了。秦國幾乎是發傾國之兵來戰,如果廉頗死守下去,秦國只有退兵了。

8樓:鼎堂

以廉頗與白起的交戰記錄來看,可以死守到廉頗掛。

9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秦國勝利。個人不會太影響歷史程序。

10樓:捭闔齋主人

雙方罷兵。

誰也贏不了誰。

11樓:我是呂雲

趙國依舊敗,只不過多撐幾日,隋代的楊雄一樣,

如果長平之戰廉頗對白起,趙國能贏嗎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不滅掉趙國?

如果長平之戰中趙國沒有換將,廉頗對白起,最後誰贏

12樓:傾聽花開

答:長平之戰,歷史的事實是秦國徹底催進趙國沒落的一場戰役。假設:

當時趙國沒有上當換將,繼承由廉頗帶領參戰,趙國勝算的機會也很小,充其量就是敗戰而歸。當時崛起的秦國(秦國新軍)確實太強悍了,加上趙國啟用了只會「紙上談兵」趙括,兩國大將軍事指揮能力的差距進一步加大,使得趙國遭受了接近四十萬青壯年被坑殺,從此趙國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中,如果是廉頗對白起會是怎樣的結果

13樓:網友

首先,對於長平之戰這種拼上兩國國運的戰爭,起主要作用的不再是主將的指揮才能,而是兩國可調動的資源比拼。在這一點上,即便將白起和趙括對調,也難以改變長平之戰的結果。由此,在筆者看來,就算是廉頗來繼續指揮,而不是趙括來速戰速決,也不能改變趙國戰敗的結果。

那麼,什麼才是長平之戰的決定因素呢?

二其次,在筆者看來,糧食問題是決定長平之戰的根本因素。換而言之,趙國的糧食**跟不上秦國了,所以要撤換掉廉頗,讓趙括來和秦國大軍決一死戰。因為繼續拖下去的話,很可能是趙國士兵餓死在前線。

好比一個人患了重病,如果拖下去就是慢性死亡,做手術的話有30%的**可能性,那麼,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說,大部分人會選擇搏一把的。不過,相對於秦國,為什麼趙國的糧食**不上呢?

三再者,對此,長平之戰後期,趙國一度要向齊國等借糧,但是其他國家擔心得罪秦國,所以遲遲不對趙國援救。與此相對應的秦國,在之前的戰爭中已經獲得了巴蜀、關中平原等大型糧倉。雖然運糧的道路比較遙遠,但是秦國當時的土地和人口已經接近天下的三分之一了,他的後勤保障能力不是趙國可以相提並論的。

那麼,趙國為什麼缺糧呢?對此,追本溯源來說,這主要是秦國和趙國的變法所致。商鞅變法是一場軍事經濟的全面變革,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更多的是軍事上的變革。

四最後,由此,趙國的經濟實力,尤其是糧食生產資源和能力是比不上秦國的。尤其是在長平之戰中,算上後勤保障人員,趙國至少五十萬人不是在種糧食,而是在戰爭前線拖了幾年。而秦國因為佔領的土地和人口多,當時將韓國、魏國、楚國等挨個佔領了不少土地和人口,所以打仗的打仗,種地的種地。

那麼,非常顯然的是,不管是廉頗還是趙括,都不能讓趙國多出糧食來,也即無法改變趙國兵敗的結果。

長平之戰如果是白起對廉頗,結果會怎麼樣?

14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廉頗已老,但是廉頗是當時的一代大將,身經百戰,可能秦國會攻趙失敗,但秦國實力在商鞅變法後實力強盛。最終還是會統一全國!

15樓:謝霆鋒

廉頗在與秦國對戰中 以防守為主 這樣雖然能保家但不是長久之計 除非奇蹟出現 或者七國能再度聯合 共抗秦國 這樣結果就不一定了。

16樓:鴻景中心

廉頗會堅壁清野,打持久消耗戰,秦軍久攻不下,被迫撤走,並在後退時遭到襲擊。這場戰爭的後果估計會是秦軍無功而退,軍隊損失慘重,秦國元氣大傷;而趙國會是慘勝。

17樓:匿名使用者

估計白起會稍微費點勁兒 趙國依然會完蛋 秦國滅六國是歷史趨勢 是新制度取代舊制度 無可逆轉。

18樓:匿名使用者

也許陷入苦戰,但趙國滅亡是早晚的,廉頗挽不回大局,畢境戰鬥力不同,秦朝還有許多後備。

19樓:勁爆古劍

只能說是個未知數,廉頗是趙國一代名將,身經百戰。如果他們相遇,必定會鬥智鬥勇,互有勝負。但不管結果如何,商鞅變法後,在制度和軍隊戰鬥力方面都遠遠超過其他六國,秦一統天下是歷史的必然。

20樓:堪何以卿

秦國統一是必然的。強國戰勝弱國最多是時間問題而已。

歸根結底還是實力的比拼。

\或者是時間的早晚,僅此而已。

21樓:百小度

一樣 廉頗一人怎能獨挽狂瀾 況 時廉頗已老。

22樓:匿名使用者

局勢可能不一樣。

趙國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至少趙國損失不會那麼大。

秦也不可能那麼輕而易舉的贏。

假如廉頗不下課趙國能打贏長平之戰嗎17

23樓:我還真不會游泳

廉頗不下課,趙國有可能不輸,但獲得大勝不太可能。

趙軍有後勤**的問題,秦軍同樣有,所以單純強調趙軍支撐的艱難過於想當然了。

古代戰爭和現代不同,統帥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局的勝負。

廉頗與白起都是長於軍伍,經驗豐富,能力卓著的名將,在這一點上雙方可以說棋逢對手,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那麼決定戰爭勝負的就是外因。

而趙括就不一樣了,理論很高明,經驗卻小白,他根本不具備指揮大軍團作戰的能力,充其量就是一個團長之才,顯然不是白起的對手。不用廉頗而用趙括是一步臭的不能再臭的棋。

24樓:寬粉骨老闆

不解決糧食問題,長平之戰換誰都打不贏。

25樓:1982強強

打不贏,外有強敵,內有掣肘,即使廉頗不下課,在戰鬥力上不輸秦國,但後勤支援一定會出問題,最後還是會以失敗告終。

26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趙國國力不如秦國。

長平之戰後,殺敵無數的白起為何被賜死

白起是在宣太后羋月和魏冉的手中提拔起來的,秦昭王繼位後,重用范雎,聽從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后 魏冉的權柄,而白起憑著戰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卻與秦相國范雎不合。白起熟知兵法,善於用兵,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在長平之戰中更是以坑殺40萬趙軍...

白起長平之戰坑殺四十餘萬趙軍,是否受人指使?

是的,當時因為秦國糧食非常少,不足以養活這些俘虜,所以秦昭襄王決定指使白起,將這些戰俘全部坑殺。肯定是受到了指使,要不然白起不敢有這個膽量,敢下令斬殺。白起坑殺四十萬俘虜,沒有任何人指使,是白起自己決定的,白起養不起那麼多人,四十萬人每天消耗的糧草太多了,只能殺掉。長平之戰,白起為什麼要坑殺40萬趙...

歷史上長平之戰,秦國將領白起真坑殺了40萬趙軍嗎?這一資料是真實的嗎

40萬這一資料是真實的嗎?不會有40萬 趙國根本出不起40萬軍隊 趙國總人口大概才200 300萬 那個時候的生產力不行,總人口也不行 養不起40萬軍隊的 補給跟不上 而且 史書是漢代的人寫的 漢滅秦,屬於仇家,在史書中就把秦國人寫的超級殘暴個人認為頂多坑殺十萬 ps 中國古代30萬人的軍隊就能號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