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解析,高中歷史解答

時間 2023-06-03 08:45:02

1樓:匿名使用者

a d其實如果讓我來給排序的話,羅馬法的發展歷史應當是①②④羅馬法(民法)體系的發展由習慣法而起,逐漸演化出公民法和萬民法,在查士丁尼時代形成完整的成文法,在啟蒙時代將自然法思想引入法理。

不過考慮到查士丁尼只是成文法大成的一個標誌,而成文法的演進開始相對較早,似乎a相對最準確吧。

後一題咱們一個個說:

五國條約》說是海軍裁軍,但就如同一戰前列強所簽訂的各種裁軍備忘錄一樣,並沒有取得真正的效果,海軍雖然規模減小但是研發並未停止,諸國也不停打擦邊球。

世貿組織的前身,即關稅**總協定,是第一個世界範圍內協調規範國家間**活動、特別是金融**活動而成立的國際組織,以此為標誌,重商主義和**保護主義被國際諸國徹底反省。

一國兩制制度標誌著世界上首次出現了一個包含有兩種根基不同制度的國家,同時也證明國家統一可以通過超脫意識形態的方式來實現。

北美自由**區(1994)毫無疑問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經濟一體化與自貿區制度,但是並非首創。在這之前,歐共體(即現在的歐盟)就已經通過「歐洲經濟區」(1960)形成了經濟一體化與自由**制度。

歐元流通標誌著歐洲財政一體化進入新的階段,同時也是世界上首次讓一種貨幣在經濟狀況差別不小的諸國之間自由流通的舉措——須知即使是北美自貿區,加元和美元也沒有統一的。

上合組織則是第一個涉及軍事與政治合作、卻並不結盟也不包含結盟性質的開放性國際合作組織,不同於以往任何軍事政治合作組織都具有的結盟性質。

答案不是一目瞭然麼?d沒有問題。

2樓:識與知

第二題答案a

五國條約》 ,華盛頓會議上達成的各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限制了各國海軍競賽,是的會後的十多年成了「海軍假日」。

世界**組織 ,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第一次成立了全球性的經濟組織。

一國兩制 ,這個是鄧公的發明,首創性。

北美自由**區體制,存疑。

歐元進入流通領域,區域型貨幣而已,不是首創,西非法郎在60年代就有了。

上海合作組織 ,區域合作組織,這種組織世界上太多了。

③都是對,⑤⑥錯,④不太明白,但答案去掉⑤⑥,只能選a馬上要出去一下,第一題的解析下午給你。

3樓:碎蔭小徑

自然法作為一個概念並不能新增到法制歷程中,如果你是高中生,可能會做到有關自然法的簡答題目上面會有詳細介紹 排除5後順序應是1234 這僅僅是我的個人見解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4樓:達

你這讓我怎麼。實在很難,哪個省份的?2023年的?還有很多其他的,我覺得沒什麼好分析的,大體的模式是固定了。

不用分析了。13年的模式比較特殊,你們用的是新課標i的試卷,今年評析題是**分析類,不知道明年是不是繼續,不過相比較而言,新課標i的難度很高,值得你在平時複習當中鞏固一下基礎知識。

2601356491,歡迎你來問。

高中歷史解答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題的b選項根本是不合理的,沒有生產不計成本,這不是藝術創造。

第二題的表述它應蠶桑所用,而發展成草市上各種貨物都有,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且草市並不是宋代就定期有了的,唐代就開始了。這個商業中心一說書上是不是應該有的?

至於程度的技巧,我覺得是要抓住一個根本原因,書上的一些事件啊,現象的根本原因多背背,也可以找找關聯,不外乎經濟,生產力發展,國家政權之類的。

6樓:與風同行的狼

第一題:既然題幹說了是官營,那肯定是國家因素啊!而且,歷代官窯都比明窯技術高一些,別忘了是封建社會,君權集中制,好的都是管家的啊^^

第二題:你的歷史不好吧?呵呵呵^^其實這個問題是語文的理解加上對題乾的理解上了&&自己還是想想想吧^^

那種問題的技巧就是從根源上去找答案。

7樓:晉黃昏

我認為選b a,你先兩個都考慮著,道時候問問老師吧,哈哈。

8樓:心之許

不計成本也是要國家有錢才行呀,那也是國家權力的一種。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之前的工匠是世襲的。

至於第二題你沒有發現重點,雖然它說同州以二月二日與八日為市,可是後面有什麼賣才是重點哦。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覺得要想解決最之類的問題,首先要對每個朝代做一個大致的瞭解,從經濟文化政治方面來說,因為制度的優越才會產生更多的最。其實你應該選些問題來問的,這樣才更好的具體問題具體煩心呀。

高中歷史

9樓:匿名使用者

聯俄容共是孫文晚年所推動,引入外援改造中國國民黨,建立黨軍的政策。

教材上原句是:「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若干基本原則是一致的,這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當時的中共單槍匹馬、勢單力薄,所以要聯合當時還算革命的國名黨,並且採取了黨內合作的形式,即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加入國民黨。

理解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合作形式,就能理解教材上的這句話,實際上是說明為什麼當時中共能接受國民黨的新三民主義並與之合作了。所以,這句話的正確含義就是: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a肯定錯。我個人覺得選c.

合作是要靠雙方共同合作的,他應該是給共產黨指明瞭方向即建立統一戰線。

10樓:路過就不在回頭

b 注意題干時間是「2023年12月1日」,材料中陳獨秀認可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實際希望說明國共合作的必要性。

高中歷史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所以既承認理,又承認氣,理一氣二( 張理在氣先 ,調意識第。

一、物質第二 ),理在心外,要通過「格物」而「致知」,①符合朱熹;

王陽明是主觀唯心主義,強調心外無物,心即理。②③符合王陽明。

是客觀唯心主義,是朱熹的觀點,故排除;④是王陽明的主觀唯心主義主張,故也應排除;兩者思想的本質都是唯心主義,所以②是共性,兩者都為統治階級服務,所以③是共性;因此正確選項是b。

12樓:網友

利用排除法,1和2明顯錯誤。

13樓:光君

首先可以用排除法做這題。1,3分別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典型觀點。所以可得出答案b。

也還可以從二者都是唯心主義{前者是客觀唯心,後者是主觀唯心}所以必然強調意識是本原。同時二者都屬於理學範疇所以必然是從封建統治者角度出發,儘管二者在學術上是有分歧的,但都強調道德對社會的規範,目的都在於維護統治秩序。

高中歷史

14樓:匿名使用者

選b這條題目並不是很難,翻一下書本,歷史必修1,不知道我們書本同不同,在講羅馬法那一課:公元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中,羅馬制訂了《十二銅表法》。

公元前5世紀後面就是公元前4世紀,很簡單的常識,也就是此案件發生在《十二銅表法》制定以後。

然後再看其它選項。

a未成文的習慣法(到公元前4世紀已經不存在)c萬民法是公元3世紀的。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公元6世紀制定)

15樓:網友

b,連這個都不懂的話,就不用選歷史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解析:《齊民要術》著於北魏,當時中國已經出現了曲柄鋤,耬車,大廉,耦犁,農業技術已經相當發達。

而中世紀西歐實行農奴制,貴族和君主不重視農業的發展,而視農奴為最低賤的等級,農業技術自然得不到發展,甚至落後於古羅馬時期,不過這也和其惡劣的氣候條件有關;

古羅馬也沒有較好的對農業技術的重視。

我國六世紀粟的收穫量為播種量的24—200倍,麥類則為44—200倍羅馬時代《克羅米拉農書》記載為4—5倍。

據十三世紀英國的《亨利農書》記載為三倍。

說明a.科學技術領先世界,錯了,當時世界的科學技術水平普遍較低,雖然中國的農業生產技術有了較顯著的發展,但對整個世界科技的發展還是影響甚微,所以a錯誤;c.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領先地位,錯了,這根產量沒有關係;d.水利灌溉技術先進,當時的中國的灌溉技術還是在井渠這一步上,它只是為了緩解莊稼的供水問題,和畝產也沒有過多的聯絡;b正確。

答案:b

17樓:六六鳥鳥

選a 早期的中國,一直到唐中期我國的技術還是遠遠高於世界的,糧食產量甚至高於整個歐洲,那時期的天文地理數學等都是高人一等的。

18樓:無敵qq小壞蛋

a基本同意樓上的解析。

高中歷史

19樓:小巫女林小寒

c錯。 東歐局勢仍然緊張,羅加諾公約被認為為2023年至2023年期間西歐各國關係之改善提供基礎。所以並非是歐洲戰爭與和平年代的分水嶺。

a對。b對。 洛迦諾公約的簽訂,是協約國在歐洲安全問題上對凡爾賽體系所做的又一次較大調整。

它暫時緩解了歐洲安全問題,改善了協約國尤其是法國同德國的關係,使歐洲國際關係進入了相對穩定時期,併為道威斯計劃的繼續實行和20年代中後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d對。 公約簽訂的結果,使法國受到削弱,喪失作為戰勝國對德國的制裁權,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證。德國是主要受益者,取得與法國平等的地位,為其恢復政治大國奠定基礎。

20樓:孤窗寒雪

c.不能肯定的說是分水嶺。

2023年,德國極端民族主義再抬頭;希特勒上臺後,不再受《洛迦諾公約》的約束,隨即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不能肯定的說是分水嶺。

高中歷史會考,高中歷史會考資料

一 只需記住以下幾點常識就可 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是適用於羅馬公民之間的法律。萬民法,是調整羅馬公民同外來人和外來人相互之間關係的法律,主要涉及財產關係。民法大全,它的頒佈標誌著羅馬法發展到最完備 最發達的階段。二 背景資料,幫助理解。在上古時代 公元前4000年左右至封建制的...

高中歷史 謝謝 高中歷史高手請進

首先題目問的是體現法治原則的是什麼,所以要明白法治的含義,法治即法的統治,強調法律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在社會生活中的至上地位,既然至高無上,那麼它就一定凌駕於人的判斷之上,與法治相對的是人治,人治就是用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利去進行國家的統治,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因為法律統治執政官,所以執政官統治人民 執...

求助高中歷史題,求助高中歷史題

文宣王 第一題是d。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按照我國主流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觀,廢除井田制意味著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也就是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社會轉型標誌。第二次選c。d是兩個變法都做到的,c選c是因為商鞅變法是全面的變法,既有政治 又有經濟,ab都是片面的 選c的第二個理由和第一題一樣,上層建築 指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