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的有哪些,中國古代名人有哪些?

時間 2023-07-05 04:59:33

1樓:臥龍教育05學長國濤

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中國唐朝開國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軍事統帥,唐太祖李虎之孫,唐世祖李昞之子。

作為唐朝開國創業的帝王,史學界對李淵的評價不一。有觀點認為他優柔失斷,賞罰不明,從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觀點認為他存在深謀多算、富有遠見的一面。

其在初唐頒行的一些措施,確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為後來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

2樓:美星丶

酒聖——杜康。

初唐四傑——王勃。

楊炯 駱賓王。

盧照齡。文聖——孔子。

史聖——司馬遷。

詩聖——杜甫。

醫聖——張仲景。

武聖——關羽。

書聖——王羲之。

唐宋八大家——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大李杜是盛唐時的李白與杜甫。小李杜是晚唐時的李商隱與杜牧。

神醫——華佗。

藥王——孫思邈。

畫聖——吳道子。

詩鬼——李賀。

中國古代名人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名人何止千萬。以下是幾個代表人物,只是千萬分之一!1韓愈(唐朝文學家)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2、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3、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5、李清照(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2023年3月13日—約2023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古代名人有哪些

4樓:

古代名人】 中國古代名人的名字那簡直是太多了,中國知識網在這裡列舉一些特別出名的古代人物供大家參考。中國古代有名的詩人的名字有:孔融 、屈原、李白、杜甫、 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杜牧、李賀、張九齡、王之渙、王勃、皇甫松、李珣、李煜、高適、王維、劉長卿、韓愈、柳宗元、顧況、李益、范仲淹、 歐陽修、陸游、辛棄疾、岳飛中國古代有名的政治家的名字有:

秦始皇、商鞅、王安石、呂不韋、朱元璋、曹操、趙匡胤、贏政、劉邦、諸葛亮、李世民、張居正中國古代有名的文學家的名字有:陶淵明、柳宗元、司馬遷、文天祥、孫子、莊子、荀子、老子、韓非、司馬相如中國古代有名的皇帝的名字有:黃帝、武則天、秦始皇,劉邦,劉桓,劉啟,李世民、李淵、趙匡胤、鐵木真、朱元璋、康熙、乾隆、李煜、成吉思汗中國古代有名的女人的名字有:

武則天、慈禧太后、陳圓圓、楊玉環、李清照、貂禪、賽金花、文成公主、孝莊皇后、李師師、趙飛燕、蔡文姬、黃道婆。

5樓:

太多了,說不過來

中國古代名笛的名字,求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笛子? 注 是笛子的名字!

很多很多 古代名笛有曲笛 梆笛 定調笛 加鍵笛 玉屏笛 七孔笛 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笛子實際上是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從音高上分類,笛子一般分為曲笛 笛身較為粗長,音高較低,音色醇厚,多分佈於中國南方 梆笛 笛身較為細短,音高較高,音色清亮,多用於中國北方各戲種 和中音笛 形狀 發...

古代名醫有哪些,中國古代名醫都有誰?

上古黃帝,戰國扁鵲,西漢倉公 淳于意,東漢張仲景 華佗,南北朝葛洪,唐孫思邈,南宋宋慈,明李時珍,清葉天士 中國古代名醫都有誰?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排名簡介,十個老頭,品質養生高手!名醫世家!十個老頭,中國古代十大名醫貢獻及其名言欣賞。中國古代的名醫有很多。我華佗,張仲景。李時珍,扁鵲。等等等等,這些都...

名人名言中國古代,中國古代名人名言及解釋

流浪貓 中國古代名言名句彙總如下 1.若保赤字。出自 尚書 周書 康誥 赤字 剛出生的嬰兒。要想愛自己的嬰兒一樣,愛護自己的子民。2.滿招損,謙受益。出自 尚書 大禹謨 驕傲一定會招來損失,謙虛也一定會獲得好處。這兩句話流傳極為廣泛,即便是在現在,作為一條人生格言,仍被許多人視為座右銘。3.安民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