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若一統天下,有哪兩人最有可能被除掉?

時間 2023-09-17 13:09:10

1樓:網友

可能是曹操和孫權,因為他們都有統一天下的野心,是劉備的對手,如果不殺,可能有一天會受到其害。

2樓:ycs渣男

我認為第乙個殺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很可能功高蓋主;第二個是馬超,如果他統一天下,那馬朝可能回西涼,西良將成為他最大的敵人。

3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張飛和關羽,因為他們是結拜兄弟,按理是有福同享之人,這當然是劉備不願意的事。

如果劉備完成一統天下,首先會殺掉誰?為什麼?

4樓:有知居

劉備完成一統天下,首先會殺掉馬超是西涼馬騰之子,多年來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就是因為馬超實力太強。隨時都能夠脫離劉備單幹,憑藉著他過去的人脈和威望,殺回西涼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統一天下後,馬超也注定會被殺。

5樓:幸福小豬豬

劉備完成一統天下的任務的話,首先會殺掉曹操,因為曹操是他的對手,另外他覺得曹操野心太大,對不起漢室。

6樓:今天也愛娛樂

我覺得第一殺的是馬超吧。因為馬超有背叛的前科,劉備不可能為蜀漢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劉備能統一天下嗎?對當時有什麼影響呢?

7樓:恩恩姐愛養生

劉備。乙個元帥能不能造就偉業,和他輔助的最大領導者本人是有挺大關係的,在三國的領導者中(曹操,劉備,孫權),劉備可以說是在文稻武略層面最爛。依據諸葛亮的發展戰略,要先占有荊州,諸葛亮等多次出計叫他占有,但他也沒有選用,結果被曹操占有了,諸葛亮是很艱辛的從曹操手上搶下荊州;這就消耗了許多的時間和機遇,對統一天下或多或少是有影響的。

之後占領西川,情況也類似,劉備沒有選用手底下的謀略,愚忠,結果乙個和諸葛亮並稱的副謀士陣亡了,去世了許多兵,也耗費了許多時間。當劉備占有兩川和荊州時,早已用了許多時間,這時候另2個敵人也進步了,通過數年的運營,這兩方的人們對可興漢代早已沒興趣了,普通百姓擁有飯吃,才無論他是否漢代掌權呢?

可以說這就失去統一天下的政治文化基本。劉備給諸葛亮統一天下方案的另破壞性毀壞是,關羽死後,劉備自身東征,結果錯誤而回,給諸葛亮留有的燙手山芋是如此的:蜀國的精兵強將早已不是很多了,環境因素是2個我國虎視眈眈著,蜀國南邊少數民族攪亂。

南方地區好多個郡還叛變了;內部是人心荒亂,劉禪這一任何東西都不容易的人當上皇上。這類情況不要說一統天下,能挽救該國就不容易了,幸虧諸葛亮文稻武略,外交關係上把東吳平穩了,北方地區也攔住了,中國也進步了,而且根據南征擊滅了南邊的叛變,少數民族也順從了。

可是這一段間魏國和東吳也進不了,這就促使統一天下更難了。而劉備的情況卻沒那麼好,漢末當政者無道,漢代李氏政黨已失人心,劉備本人儘管較為得人心,但針對興復漢室已沒多少功效。

並且蜀漢是個弱國,魏國和東吳都非常強,這就促使劉備即沒有以上第一種情況的優點,也每月第二種情況的優點。最終三國讓晉國統一,晉一統天下就歸屬於第二種情況。

8樓:阿里個通

劉備可以統一天下的,對當時的影響其實非常好的,劉備統一了天下之後,天下肯定會更上一層樓,而且所有的百姓可能都會過的要比之前好很多的,經濟也會有所進步。

9樓:劉心安兒

不能,是因為他已經丟失了荊州,然後就沒有了資格,在屬地這個地方,屬於心有力而餘不足,精力也不是特別的充足,所以天下出現了三足鼎立的情況,影響了國家的統一。

10樓:happy薛醜醜

劉備是不可能統一天下的,雖然劉備當時的實力壯大了,但是曹操和孫權的實力也並不弱,劉備的崛起直接導致了三足鼎立的形成,也是對曹操和孫權的乙個約束。

11樓:愛仕達各色

不能,因為他的實力並沒有達到統一天下的能力,他的國家實力,軍事實力,都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對當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導致了許多災難,導致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紛爭,影響了百姓的生活。

劉備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12樓:輪迴之朝朝暮暮

因為乃途高,六七四十二代漢,已經注定了是二十九,劉備如果成了,那麼天意豈不是就不成立了?…自古以來,上天注定的最大。

劉備麾下人才眾多,為何非但沒能統一天下,反而最先被攻滅?

13樓:菲菲姐聊歷史

蜀漢的地界不但在三國當中至少,且不論是與占有北方地區眾多中原地域的曹魏對比,或是與大力運營江南地域的孫吳對比,蜀漢的地盤都是更為貧乏的。儘管川西平原一樣是糧食主產區,但雲貴和漢中地域卻多山坡地,糧食產量極其比較有限。在古代社會,糧食產量毫無疑問是評判乙個政黨國力的主要規範,一樣也是政黨發展趨勢的必備條件,而蜀漢毫無疑問得到了比較嚴重牽制。

依據歷史文獻記述,三國時期因為年年戰爭,在籍人口但是750萬元左右,在其中魏國人口便高達430萬,吳國也具有著220萬元左右的人口,蜀漢人口不夠上百萬。除此之外,因為蜀漢地區的雲貴地域定居著很多土著人,因而官衙具體操控的人口更少。在古代農業社會發展,人口是多少原是考量我國整體實力的主要規範,如此少的人口數量,無論是戰士總數或是優秀人才產出率,蜀漢可以說全是較弱的。

在丟棄荊州以後,在只有與東吳聯合抗曹的條件下,東出之途完全被斷決,而向雲貴地域發展趨勢又沒什麼發展前途可談,實際上蜀漢的前途僅有北伐一條。殊不知,因為蜀道難行,蜀漢對外開放發兵難度係數巨大,難行的路面不但造成精兵行駛艱難,更造成糧食作物運送難度係數巨大,例如諸葛亮的歷年來北伐,便多次因糧草運送而夭亡。

正因受以上三點牽制,蜀漢國力發展趨勢極其艱難,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曹魏和東吳一樣平穩進步的情形下,蜀漢與兩國之間的整體實力只能越來越大,而這也是諸葛亮啟動北伐的乙個關鍵緣故,遺憾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卻自始至終沒能達到發展戰略。伴隨著時間的變化,因為蜀漢國力與別的兩國之間越來越大,不但沒法追上曹魏,乃至與孫吳比起來也有很大的比不上,這樣的事情下,第乙個亡國也就不難理解了。

14樓:三木林一三三四

因為他們太過於依仗諸葛亮的才能與謀略,而沒有形成自己的作戰形式,再加上後代上位沒有作為,沒有能力帶好大家打江山。

15樓:生活電諮小助手

當時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執意北伐,削弱了蜀漢的實力。

劉備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

16樓:社會風土民情

劉備沒有統一天下的原因如下:

一、地理位置不佳。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必須同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雖然劉備佔據了人和,但是地理位置不佳。蜀國地勢險要,憑藉著蜀山天險,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但是正是由於地勢險要,導致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與魏國相比,蜀國的人口非常的稀少,大約只有一百萬人,而同時期的魏國卻是蜀國人口的好幾倍,人口稀少導致軍隊人數是三國當中最少的。與吳國肥沃的土地相比,蜀國土地貧瘠,能夠養活的人口有限,後勤保障嚴重不足。綜合國力的不足,導致蜀國在三國鼎立的局面當中,最先被滅亡。

二、劉備意氣用事。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須不能太過於意氣用事,而劉備顯然就是這樣的乙個人,他太容易被情緒左右,也正因為這個缺陷,導致他在戰場上頻頻錯失良機。

曹操前來攻打他時,他為了軍隊後面追隨他的老百姓,故意放慢行軍速度,導致好幾次差點被曹操追上,在得知關羽被東吳殺害後,不顧諸葛亮的反對,立即舉全國兵力去討伐東吳,最終落了個慘敗的下場。

三、主次矛盾不分。

夷陵之戰時,關羽被東吳所殺,於是劉備帶領蜀軍前往攻打東吳,起初連戰連勝,但是由於準備不充分,戰線太長,所以不得不停下腳步,陸遜抓住機會,利用風向,火攻劉備,被終被擊敗。劉備選擇攻打東吳,只是一時之氣,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因此導致失敗。

劉備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17樓:網友

就因為他是乙個賢君,做事情優柔寡斷,對身邊的人分辨不清。

18樓:孔令悅

實力不行,他的性格只能說是乙個好的領頭人但是不是乙個好的君王。沒有那麼殺伐果斷,反而優柔寡斷。

19樓:宿碧玉凱瑞

因為他的對手都很厲害,曹操、孫權等,這些厲害的對手一旦站穩腳跟就很難再將其消滅,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優柔寡斷,所以沒有統一天下。

20樓:農墾大呲花

天時不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地利不如孫權江東霸業,只剩下了人和,後期還與江東決裂,人和也不在了。

21樓:霸波奔兒

優柔寡斷,沒有魄力 再加上沒有好的時機。

22樓:cq口是心非

因為劉備。到後期,文將武將都不厲害了。尤其是關張趙三人,都已經老了,沒有戰力了。

23樓:保持勇氣無畏向行

劉備雖然很為民著想,很得民心,但是他做事比較猶豫,選錯了人來擔重任。而當時也有很強勁的對手。

24樓:帳號已登出

我覺得劉備沒有領導能力,所以還是做不到統一天下,而且他還優柔結束通話。

25樓:小非凡哈哈

劉備雖為一代賢君,可是他的性格優柔寡斷,沒有曹操和孫權的魄力,再加上沒有好的時機,所以沒能統一天下。

劉備為何沒有統一天下?

26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字玄德,生於西元161年,涿郡涿縣人,他身高7尺5寸(漢尺) 。生性少言寡語,待人謙和,喜怒不形於色,喜歡。

結交英雄豪傑,故後有「桃園三結義」。

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後人,漢景帝劉勝的玄孫。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和母親一起靠販鞋織蓆度日。

劉備家附近有一棵桑樹很像華蓋,與孩子玩耍時他曾說過:「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可見劉備自小有著遠大的志向。

西元207年,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幫助他聯吳抗魏,經過赤壁之戰獲得荊州地區。並且於西元221年4月在成都稱帝。入主四川地區。

西元221年7月,劉備親自率兵進攻東吳,孫權派陸遜領兵5萬抵擋。西元222年6月,兩軍在猇亭對恃,劉備於彝陵到猇亭一帶紮營40餘座,後被陸遜火燒連營,慘敗而退守白帝城。

西元223年4月,劉備含羞而逝,死於白帝城,終年58歲。

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巨集而有大略。」張浦曾這樣評價過劉備。

諸葛亮也曾說過:「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也給於劉備高度的評價。

然而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君主而不能統一天下呢?

依我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劉備做事猶豫不決。

劉璋邀請劉備入益州一同對抗張魯,劉璋的派來的使者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奪取益州。劉備猶豫不決,龐統勸說劉備不要捨棄良機。劉備沒有同意龐統的觀點,於是留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等人進入益州。

同年,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藉機擒住劉璋,劉備感覺自己還沒有在四川站住腳跟,拒絕了這個建議。之後,劉璋回到了成都,而劉備駐紮在葭萌關。

蜀漢亡,孰之過?「曰罪在劉備,皇叔過於婦人之仁,不聽龐統之言,早取西川,遂有鳳雛之死,孔明入川……」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

如果當時劉備採納了龐統的建議。想必很快就有了霸業的基礎。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對抗魏、吳。

不過,他還是沒這樣做。他考慮問題太過周全,擔心這個,害怕那個,幾乎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出手。所以,這種人,往往不能好好得把握機會,導致錯失良機!

27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還是現實?如果是**我可以回答你:漢室傾頹,大漢注定要滅亡; 如果是現實版的話,我可以告訴你,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是 曹操,他都在赤壁之站戰中輸了,劉備比他如何?

秦始皇如何一統天下

前238年,秦王政剷除嫪毐 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 逐客令 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 諫逐客書 所勸阻。此後,秦王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 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 王賁父子 嬴成 蒙武 內史騰和蒙恬等人,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

為何劉邦只有漢中就一統天下,而劉備佔據荊州 益州 漢中卻僅三分天下

我覺得主要是時期不同吧,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局面,而且在劉備期間的對手都非常的厲害,這個時候也是戰亂時代,所以很多人都想要趁機分一杯羹,因此想要統一天下就變得非常的困難。劉邦的敵人應該就只有項羽,但是項羽他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而且當時的項羽因為剛剛推翻了秦朝,所以非常的驕傲自大,在面對劉邦的時候他也沒有...

秦國一統天下的順序

牙牙的弟弟 韓 公元前230年 魏 公元前225年 楚 前223年 燕 前222年 趙 公元前222年 齊 公元前221年 1 韓秦王政十七年 前230年 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新鄭 今河南新鄭 俘獲韓王安,繼而佔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秦國遂在韓地設定潁川郡,建郡治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