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如何向秦始皇參拜
1樓:網友
應該是大人,大王,嗨,諾。
求教以下內容是什麼典故
2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拜荊條漢明帝敬師唐太宗教子尊師子貢以太陽、月亮喻孔子程門立雪陸佃尊師張良三拾履三顧茅廬。
古今中外的講禮儀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乙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乙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4樓:湖北大揭秘
春秋車戰奇觀 講禮儀為何重於求勝負。
除了程門立雪還有什麼尊師重道的成語故事
5樓:網友
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南韓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南韓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乙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著張良說:
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
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
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裡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
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裡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
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
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
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
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
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穀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
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穀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6樓:滄浪天黃口兒
孔子向老子問道。慧可斷臂。《論語》裡應該有很多。話說洗耳恭聽是講許由的故事貌似與尊師重道無關吧?
7樓:網友
百世之師 程門立雪 寸草春暉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經師人師 敬老慈幼 敬老尊賢。
8樓:網友
寸草春暉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經師人師 敬老慈幼 敬老尊賢 門牆桃李 良師益友 師道尊嚴 貪賢敬老 萬世師表 嚴師益友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飲水思源 洗耳恭聽 百世之師。
9樓:遠走的貓不吃魚
程門立雪出自《宋史·楊時傳》。意思比喻求學心切及尊師重道 ,恭敬求教。
請問誰有名人尊師的故事,我只要1篇,400字,急用啊
10樓:飛龍在天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孔子在山東 曲阜開創第一所「學校」以來,尊師之風日興。我 國從古至今,被傳為佳話的名人尊師範例,不勝枚 舉。我們的革命前輩更是尊敬師長的典範。
現摘編 幾個名人尊師的小故事,以餐讀者。
***向老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同志到 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 的毛禹珠老師一起用飯,席間熱情地為老師敬酒, 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 敢!
***向老師贈款。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 長張伯岑突患腦塞栓逝世,***參加了治喪委員 會並送了花圈,白色緞帶上寫著:「伯岑師千古, 學生***敬輓。
張伯岑逝世後,總理一直惦記 著張家人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總理給張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並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 張夫人和子女。
**給老師讓座。1959年初春的一天,**同志在 雲南政治學校禮堂和大家一起看戲。開演前,** 同志正和觀眾談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 務員引了進來。
**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 ,親切地呼喚:「葉老師」。然後請老人入座,待 老人坐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穿便服接見老師。1957年8月1日,是中國 人民解放軍建軍3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元帥 身穿便服,準備去接見北京市中小學部分模範教師 代表。
我今天是去見老 師,學生見老師應該穿便服……」接見的時候,彭 總頻頻微笑著向老師們問好,親切地說:「解放軍 要向老師們學習,解放軍要搞現代化建設,要學習 科學文化知識。離開老師們怎麼能行呢?」
11樓:肥胖的蘑菇怪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首先應該瞭解一下里面的幾個人物:
程頤(1033-1107),字正叔,河南洛陽人。學者稱伊川先生,與其兄被合稱為「二程」,他被稱為「小程」。
北宋儒家學者,著名哲學家,北宋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學」的創始人之一。
楊時,北宋著名理學家,號龜山,曾受業於程灝、程頤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學傳入福建,開創理學的「道南系」。被尊為「閩學鼻祖」。
楊時在洛陽求教於程頤。楊時那個時候大概已經四十歲了。一天他去拜見程頤時,恰巧程頤正在坐著打盹,楊時就和遊酢恭敬的站在旁邊,一直沒有走開。
等到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深了。
秦始皇和漢武帝誰的功勞最大,秦始皇與漢武帝誰的功勞大 漢武帝的最大歷史貢獻是什麼
漢武帝,秦始皇建長城,統一文字,度量衡,錢幣這是好的。單他焚書坑儒。漢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規劃制度,招攬人才,改革內政,建立幣制與財政,決戰匈奴,拓展外交,不僅重新奠定了漢帝國的制度基礎,而且其巨集謀遠慮為此後直到清皇朝兩千年間的中國君主法憲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當穩定而成熟的模型和正規化。他一...
中國秦始皇與印度阿育王的比較,中國和印度的歷史哪個更悠久?
開展 比較文明學 的研究時,我特別注意全球範圍內相同年代不同地區的事件和人物的橫向對比。其中,公元前3世紀兩大帝國的君主 中國的秦始皇和印度的阿育王,引起我非常濃厚的興趣。公元前221年首次統一中國的秦朝 和公元前261年首次統一印度的孔雀王朝,幾乎同時 都是以殘酷的武力征戰完成帝國統一大業,又都是...
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的主要活動和功績
斜雨籠晴 秦始皇 統一中國 統一文字 貨幣 度量衡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君主 集權的封建王朝創立皇帝制度 建立了以皇權為中心的 官制 創立郡縣制,實現了 對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漢武帝 政治上,頒佈 推恩令 允許並鼓勵將王國的土地進一步分封給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子弟為侯國,原來的王國被分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