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何許人?陶弘景有什麼之稱?陶弘景號是什麼?

時間 2025-06-02 06:50:21

1樓:輕輕河邊操呀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居士,人稱「山中宰相」,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啟臘、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諡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聰明異常,十五歲著《尋山志》。二十歲被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悄辯滑六歲梁代齊而立,隱居句曲山(茅山)華陽洞。

梁武帝早年便與陶弘景認識,稱帝之後,想讓其出山為官,輔佐朝政。陶於是畫了一張畫,兩頭牛,乙個自在地吃草,乙個帶著金籠頭,被拿著鞭子的人牽著鼻子。梁武帝一見,便知其意,雖不為官,但書信不斷,常以朝廷大事與他商討,人稱「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脫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灶並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農百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註》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公尺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另著有《真誥》、《真靈位業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等。他的文章《答謝中書書》已被收入初中課本。

2樓:0o死靈法師

本草經集註》七卷,梁-陶弘景撰,約成書於5世紀末。此書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補入魏晉年間諸名醫增添的內容(即《名醫別錄》),加上陶弘景本人的註釋而成。全書共收藥物730種,其中《神農本草經》365種,《名醫別錄》365種。

書前首列「序錄」及作者釋文,其下是藥物各論,諸藥分隸於玉石、草木、蟲獸、果、菜、公尺食6類,又把基原不返中明或已經不用之藥歸入「有名未用」類。此分類法以藥物自然屬性分類,比《神農本草經》的三品分類法先進。在此書之前,世間流傳的《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內容均較混亂,《本草經集註》採用統一體例整理各藥條文,成為早期經典本草的範本。

陶弘景註文及其創設的「諸病通用藥」、「七情表」等,豐富皮世胡了早期藥學理論,並方便臨床用藥。書中用硃筆寫《本經》,墨字書寫《名醫別錄》,個人見解則用小字注於藥物正文之後,使全書出處分明,源流清晰,後世藥書多繼承這種嚴格標註文獻出處的傳統,使中國本草學文獻脈絡明晰。作者在註文中補充大量有關藥物形態、鑑別、產地、效用等內容,對確定藥材品種,保證用藥安全均有重要意義。

另外,書中補充了眾多藥物製劑、炮炙、採收、劑量等資料,又在序錄中設「解百藥及金石等毒例」,此為最早之中藥解毒專篇。總之,陶弘景《本草經集註》所創立的本草分類法及新體例,多為後世本草著作所仿效。

本草經集註》原書僅存殘篇,因其主要內容被收入《證類本草》,故得以燃攔儲存至今。現有日本森立之所輯《重輯神農本草經集註》七卷(1847年年尚志鈞輯《本草經集註》傳世。

3樓:真航

見模旅態旦源鎮慶。

陶弘景有什麼之稱?陶弘景號是什麼?

4樓:剛陽文化

陶弘景畫像。

陶弘景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是太熟悉,喜歡歷和氏埋史文學的人可能就會知道了。陶弘景這個人,不僅精通醫藥和煉丹,還寫下不少的著作,那陶弘景有什麼之稱,陶弘景號是什麼?

陶弘景有什麼之稱。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隱士,字通明,所以後世稱其為陶通明。所謂「通明」,可以兩種解讀,一是開通而核派賢明,語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託王焉」,二是通曉明瞭。 如果是第一種意思,那麼陶弘景取這個字,其實就是抱著一種得遇明君的希望。

這就是積極出仕為官的心態,也很符合他是士族家庭的出身,以及他早期的人生經歷。據喚螞說,陶弘景在書中自己寫到,他以前希望四十歲左右做到尚書郎,然後到浙東做一方好縣令。可見他也曾希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為。

如果是第二種意思,那就是對自己智力的一種肯定。據說,陶弘景四五歲的時候就很喜歡讀書,九歲就開始讀《禮記》、《尚書》、《周易》等經典,而且能屬文達意。可見他從小聰慧,理解能力不凡。

但相對而言,還是第一種的可能性比較大。 陶弘景辭官後,去了句容之句曲山,並稱這座山是叫茅山,然後在山腰建了座房子就開始隱居修道。於是,他自號華陽隱居。

此外,陶弘景還有乙個「山中宰相」的稱號。他後半生一直隱居,即使梁朝皇帝三番兩次地來請他出山,他都堅決地推辭了。雖然如此,皇帝還是深知他的才華,又是派人給他送煉丹的材料,又是給他在茅山建道觀。

而且國家每次遇到吉凶和出兵有關的大事,皇帝都會寫信向他請教,乙個月會有好幾封信。可見陶弘景雖然隱居山中,但是在朝廷的地位彷彿宰相一般。

陶弘景號什麼

5樓:說說生活

陶弘景被稱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知緩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氏宴丹家、醫藥學家。

永明十年,辭去朝廷食祿,隱居句容句曲山,傳上清大洞經籙,開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後,多次派使者禮聘,堅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諮詢,平時書信往來頻繁。

陶弘景繼承老莊哲理和葛洪的仙學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觀念,主張道、儒、釋三教合流,認為「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繼陸修靜之後,進一步整理道教經書,頗有貢獻。

人物成就。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承傳人,他遊歷山水,搜訪道經,在茅山正式為上清道士期間,為了弘揚上清經法,撰作了大量的道書,特別是撰寫了帶有教派史性質的《真誥》。

該書對上清經的傳授歷史作了系統的敘述,對上清經的**、出世作了種種神化的描寫。由於陶弘景在茅山期間主要傳授上清經法,並對上清經法的弘揚作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氣很大,甚至在朝野中有很多信仰者,所以從他開始,茅山實際上成了上清派的中搭核模心。

陶弘景有什麼之稱

6樓:戰英縱

陶弘景被稱為「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

人物生平:陶弘景朝士族出身。10歲讀《神仙傳》

有養生之志,15歲作《尋山志》,傾慕隱逸生活。20歲時齊高帝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30歲左右,拜道士孫遊嶽為師,受符圖、經法、誥訣,遂遍遊名山,尋訪仙藥真經。

南齊永明六年(488),在茅山得到楊羲、許謐手書真跡。永明八年東行,拜謁各地居士和法師。

永明十年(492),辭去朝首頃廷食祿,隱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蘇茅山),傳上清大洞經籙,開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後,多次派使者禮聘,堅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諮詢,平時書信往來頻繁纖巨集,當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繼承老莊哲理和葛洪的仙學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觀念,主張道、儒、釋三教合流,認為「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繼陸修靜之後,進一步整理道教經書,頗有貢獻。撰成《真靈位業圖》

排列了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以及群仙眾真在內毀芹冊的等級森嚴的神仙世界。

作品:據統計,陶弘景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誥》、《太玄真一本際經·道性品》、《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肘後備急方》

本草經集註》、《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

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曆》、《華陽陶隱居集》等。

史正良是何許人也,曹劌是何許人也?

四川省特一級廚師 首批國家中式烹調高階技師。現受聘於綿陽市 金海酒樓 重慶市 品道居 廣東 嘉豪食品 擔任高階技術顧問。史正良,四川省綿陽市人,1946年生於四川梓潼縣,為謀生計,1961年他14歲,小學未畢業便輟學在梓潼入廚學藝,師從川西北名廚魏興國 劉永見學習川菜 麵點技藝。為提高自身廚藝,19...

精忠是何許人也

耿精忠 1682年 中國清朝靖南王,為三藩之亂的參與者之一。耿精忠為耿仲明之孫 耿繼茂的長子。耿家先世為山東人,被遷至遼東蓋州衛。耿仲明先為毛文龍轄下參將,毛文龍為袁崇煥所殺受後降於努爾哈赤,順治初從多爾袞入關,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後,子耿繼茂襲爵。1671年耿繼茂卒,耿精忠襲靖南王爵。耿精...

李季蘭的何許人也?她的事蹟,李季蘭的何許人也?她的事蹟。

李季蘭李季蘭原名李紿,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她六歲她的父親覺得她年紀雖小,卻性情不寧,將來必會出亂子,於是將她送入剡中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李季蘭每日做詩 彈琴倒也清淨自在。轉眼間她已經十六歲了,對觀中生活漸漸覺得寡淡無味,向往外面的世界。當時有許多文人雅士來觀中游覽,見有一個清秀的小道姑,就常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