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哪個季節寫的?
1樓:原心法的家
此詩作於肅宗。
至德二載(757年)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進長安,「大索三日,民間財資盡掠之」,又縱火焚城,繁華壯麗的京都。
變成廢墟。先一年八月,杜甫。
將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於北赴靈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淪陷後的長安,至此已逾半載。時值暮春,觸景傷懷,創作了這首歷代傳誦的五律。《春望》
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的背景是什麼?
2樓:暴走愛生活
春望的寫作背景是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
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詩詞賞析:
春望由開篇描繪國都長安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了很久,以致於家裡音信全無,較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乙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
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正是「春望」的含義,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春望的歷史背景是啥
3樓:網友
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現在陝西富縣)前往靈武(現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
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從望嶽到春望,石壕吏,杜甫的詩歌風格有什麼變化
回頭 從充滿抱負到憂國傷時再到為人民深感悲痛。 繁花空落盡 從詩風豪邁到悲傷最後是憂國憂民。 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杜甫 公元712 770 盛唐大詩人,主要因為他在世,文學史將 安史之亂 後的十餘年也歸入盛唐。字子美,世號 杜工部 河南鞏縣人,年少既讀萬卷書,又 裘馬頗清狂 地壯遊山水,有 致君堯舜...
有一首詩中有一句叫什麼望春臺來著
飲用寥兇辣味倨蕉。春望中第一句是什麼意思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全文譯文。國家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
讀杜甫的春望能讀到什麼樣的詩人情懷
八戒產權 杜甫的 春望 抒發了詩人憂國 傷時 念家 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春望 全詩如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賞析 全篇圍繞 望 字,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裡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