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攻取魏國河西之地
1樓:塔羅演道場
<>《河西之戰一共五場,秦勝了兩場,除了第五次河西之戰,還有一戰以秦國的勝利告終的,這就是一戰斬首魏六萬人的第三次河西之戰。
當時的魏國已經是當時的超級強國,秦在第一次、第二次河西之戰都失敗且國力遠不及魏國的情況下,憑什麼斬六萬魏兵,還在佔領了不少領地?
我們先看魏國,魏國在第三次河西之戰中失敗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魏國主力根本沒有時間顧及,而是忙於對抗韓趙。
韓、趙、魏三國作為新興諸侯,一直以來都處於聯盟狀態。但之後由於魏備衫國強勢,經常干涉韓趙導致聯盟內部頗有間隙。
周烈王七年(前369)魏國爆發繼承人危機,韓、趙藉機插手,三晉聯盟土崩瓦解。但是七年後,魏國又與韓、趙爆發澮北之戰,秦國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起了第三次河西之戰。
第三次河西之戰中,魏主力在澮水北岸與韓歷滾睜趙決戰,所以根本抽不出兵力防禦河西,秦國也是看到這一點才果斷出兵,這才能勢如破竹的佔領不少領土,捉拿公叔痤。
但在第三次河西之戰後期,澮北之戰以魏大勝告終,魏國主力得以抽身,而且韓、趙還重新屈服於魏國,使得秦國不得不停下了腳步,最終兩國和談,秦國保住了已佔領的地區。
再看秦國方面,秦國本身也有取勝的機會。秦國作為春秋四強國之一,底子還是有的,只不過一直處於長期的內耗之中,在一系列的權力鬥爭白白損耗了國力,直到秦獻公上臺才有所好轉,秦獻公的統治較為穩定,社會實力這才有所恢復。
但是他卻是維護當時新興地主的,嚴重觸犯了部分人的利益,秦國迫切的需要來轉移社會矛盾,而貴族對土地有極大的渴望。
除了內部勢力的支援,秦獻公本人也對中原非常渴望。他早年在魏國當人質,知道中原的繁華遠超秦地,因此他一直都渴望秦國能夠與中原地區有更多的交流,但是當時的六國一直瞧不上秦國,這一次也是他向中原各國證明秦國的乙個機會。
因此第三次河西之戰是秦國上下一心,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潛力。
綜上所述,秦魏各自的種種原因,這才使得秦國擊敗魏國,其中也不乏運氣的成肢歲分。
到了第四次河西之戰,魏國就展示出了其強大,當時魏與齊、楚、趙三國都在其之中,秦國卻沒能再創奇蹟,魏國逼和趙、齊、楚,回過頭擊潰了秦。
秦國奪取河東是在哪一年!這時期魏國是哪個國王!邯鄲之戰後魏國有沒有收復河東地區!
2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大約是西元前327年前後。因為不是一下子吞併的。
當時魏國君主是魏惠王。
西元前257年12月,邯鄲之戰秦軍大敗。魏楚聯軍乘勝進至河東(今山西省西南地區),秦軍覆敗,退回河西(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此時南韓也加入合縱攻秦,趙、魏、楚、韓先後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
周顯王四十年,秦兩路出兵,北路以河西為基地,渡河攻魏河東,佔領汾陰(今山西萬榮西)、皮氏(今山西河津西);南路以陰晉(今陝西華陰東)為基地,沿黃河南岸原桃林塞通道,攻佔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及焦(今河南三門峽西),直抵魏崤山長城。次年,秦軍繼續攻河東,又佔蒲陽(今山西隰縣)。魏求和,將上郡15縣全部獻秦,黃河以西全為秦有。
秦亦將曲沃及焦歸還魏國。桃林塞為關中至中原的主要通道,秦需要控制,不久又攻佔陝城。此時,秦完全掌握了黃河天險,控制了東進中原的要道,進可攻,退可守,戰略上居於優勢地位,奠定了進軍中原的基礎。
魏國成功地佔領了河西之地後,為何不繼續侵佔秦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魏國的前兩代君主魏文侯 魏武侯都有過滅秦的謀劃。當時,魏國在佔據秦國河西之地後,請來了孔子的 到河西講學,以此來加劇秦國人才的流失,這便是戰國歷史上有名的 西河學派 同時,魏文侯也將李悝變法的成果,帶到了當時被佔據的河西之地,以此增加秦國上下的離心力。由此可見,魏國對於秦國不...
魏國建立時期,魏國是現在的哪裡?
魏國是現在的 戰國時期魏國。位於今山西西南部。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山西南部 河南中北部 陝西東部 河北南部 江蘇北部。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 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南韓交錯接界 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 今山西夏縣 西元前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 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
魏國元姓皇帝有哪些,魏國元姓皇帝
小晴說學習 孝文帝元巨集 宣武帝元恪 文景帝元愉 孝明帝元詡 隱帝元法僧 少帝元釗 文穆帝元勰 孝宣帝元劭等。具體介紹 1 拓跋巨集,又名元巨集,即北魏孝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 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第七位皇帝。2 元恪,即北魏宣武帝,司州河南洛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八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