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位皇帝順序列表?
1樓:李秋言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十六個帝王分別為:
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71歲,孝陵;
2、惠帝朱允炆,年號建文,1399年——1402年,失蹤;
3、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1403年——1424年,65歲,長陵;
4、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年號洪熙,1424年——1425年,48歲,獻陵;
5、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38歲,景陵;
6、英宗睿皇帝朱祁鎮,年號1-正統,1436年——1449年,年號2-天順(復辟後),1457年——1464年,38歲,裕陵;
7、代宗景皇帝朱祁鈺,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30歲,景泰陵;
8、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年號成化,1465年——1487年,41歲,茂陵;
9、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號弘治,1488年——1505年,36歲,泰陵;
10、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31歲,康陵;
11、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年號嘉靖,1522年——1566年,60歲,永陵;
12、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1567年——1572年,36歲,昭陵;
13、神宗顯皇帝朱翔鈞,年號萬曆,1573年——1620年,58歲,定陵;
14、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年號泰昌,1620年(實際只有乙個月),39歲,慶陵;
15、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年號天啟,1621年——1627年,23歲,德陵;
16、思宗(毅宗)烈皇帝朱由檢,年號崇禎,1628年——1644年,35歲,思陵。
其中除了朱元璋孝陵在南京,朱允炆失蹤,英宗朱祁鎮復辟朱祁鈺死後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餘十三座陵墓都在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合稱明十三陵。另外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不算在內。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位,朱元璋,廟號明太祖,年號洪武,在位時間1368—1398(總共30年)
第二位,朱允炆,廟號明惠宗,年號建文,在位時間1398—1402(總共4年)
第三位,朱棣,廟號明成祖,年號永樂,在位時間1402—1424(總共22年)
第四位,朱高熾,廟號明仁宗,年號洪熙,在位時間1424—1425(總共264天)
第五位,朱瞻基,廟號明宣宗,年號宣德,在位時間1425—1435(總共10年)
第六位,朱祁鎮,廟號明英宗,年號正統和天順,在位時間1435—1449,1457—1464(總共21年)
第七位,朱祁鈺,廟號明代宗,年號景泰,在位時間1449—1457(總共8年)
第八位,朱見深,廟號明憲宗,年號成化,在位時間1464—1487(總共23年)
第九位,朱佑樘,廟號明孝宗,年號弘治,在位時間1487—1505(總共18年)
第十位,朱厚照,廟號明武宗,年號正德,在位時間1505—1521(總共16年)
第十一位,朱厚熜,廟號明世宗,年號嘉靖,在位時間1521—1566(總共45年)
第十二位,朱載垕,廟號明穆宗,年號隆慶,在位時間1566—1572(總共6年)
第十三位,朱翊鈞,廟號明神宗,年號萬曆,在位時間1572—1620(總共48年)
第十四位,朱常洛,廟號明光宗,年號泰昌,在位時間1620(總共29天)
第十五位,朱由校,廟號明熹宗,年號天啟,在位時間1620—1627(總共7年)
第十六位,朱由檢,廟號明思宗,年號崇禎,在位時間1627—1644(總共17年)
3樓:唐唐老師會解答
親,稍等大概兩分鐘哦[微笑]
1.朱元璋:明朝,漢族1328年-1398年06月24日廟號:
朱允炆:明朝,漢族1377年12月5日-?廟號:
朱棣:明朝,漢族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廟號:明成祖 諡號:
西元1424年 (洪熙)5.朱瞻基:明朝,漢族1398年2月9日-1435年1月3日廟號:
朱祁鎮:明朝,漢族1427年-1464年2月23日廟號:明英宗 諡號:
7.朱祁鈺:明朝,漢族1428年-1457年3月23日廟號:
朱見深:明朝,漢族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廟號:明憲宗 諡號:
西元1487年 (弘治)10.朱厚照:明朝,漢族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廟號:
朱厚熜:明朝,漢族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廟號:明世宗 諡號:
西元1566年 (隆慶)
13.朱翊鈞:明朝,漢族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廟號:
朱常洛:明朝,漢族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廟號:明光宗 諡號:
西元1620年 (天啟)16.朱由檢:明朝,漢族1610年-1644年廟號:
4樓:康康侃球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5樓:齋禕君
大明朝共歷經十二世,傳十六帝:以明太祖朱元璋為開國皇帝,後經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明朝16位皇帝列表關係
6樓:婉狸聊娛樂
明朝16位皇帝列表關係如下: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樂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統(天順)皇帝,朱祁鎮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拍虛位,因做過兩次皇帝,故用兩個年號。
7、明代宗,悉賀亮景泰皇帝,朱祁鈺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睜寬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1627年-1644年在位。
7樓:盍盼雁泥曄
明朝皇帝列表如下:
1.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2. 明惠宗朱允炆(建文)
3. 明成祖朱棣(永樂)
4. 明仁宗朱高熾(洪熙)喊陪桐。
5.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6.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天順)
7. 明代宗朱祁鈺(景泰)
8. 明憲宗朱見深(成化)
9.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
10.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11.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12. 明穆宗朱載坖(隆慶)
13. 明神宗朱翊鈞亂山(萬曆)
14.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15.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
16.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鄭坦。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
明朝歷代帝王年號順序表
8樓:白土知道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年份及年號如下:
一、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 洪武,在位31年(1368年——1398年) 。
二、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 建文,在位4年(1399年——1402年)。
三、明成祖 朱棣,年號 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在位22年(1403年——1424年) 。
四、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 洪熙,在位1年(1424年——1425年)。
五、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 宣德,在位10年(1426年——1435年)。
六、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 正統/天順,在位14年,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
七、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 景泰,在位7年(1450年——1457年) 。
八、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 成化,在位23年(1465年——1487年)。
九、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 弘治,在位18年(1488年——1505年)。
十、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 正德,在位16年(1506年——1521年) 。
十。一、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 嘉靖,在位16年(1522年——1566年)。
十。二、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 隆慶,在位6年(1567年——1572年)。
十。三、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 萬曆,在位47年(1573年——1620年)。
十。四、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 泰昌,在位1年(1620年)。
十。五、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 天啟,在位7年(1621年——1627年) 。
十。六、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 崇禎,在位17年(1628年——1644年) 。
擴充套件資料:明朝(西元1368年~1644年,
9樓:網友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均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明朝十六帝關係表
10樓:居家能手小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十六帝關係表如下:
明朝的強大是源自前朝體制下的自我完善,讓明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由於不能保證明朝每代都出現像明成祖那樣的中興之主,所以在經歷過山神幾個繁榮逗逗虧期指基後,慢慢轉入衰敗最後滅亡。
明朝十六帝為何只有十三陵
朱元璋在南京 朱允炆在火燒皇宮後就失蹤了。朱祁鎮復位了,就不讓朱祁鈺安陵在十三陵。因為朱棣之前首都在南京,不在北京,其陵墓也就不在北京十三陵這邊。朱元璋 朱允文 朱由檢的陵墓不在北京。朱元璋,葬在南京,孝陵。建文帝,失蹤。第七帝,朱祁鈺,被前任復辟,以王禮葬之。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 遷都北京是他兒子...
明朝十六帝中哪個在位期間百姓過得最好?為什麼
明孝宗所做的這一切都對百姓特別的有利,減少百姓的賦稅,減少皇宮的開支。在政治上他不埋沒真正有才的人,對於奸佞小人嚴懲不貸。皇帝用這種方法統治下,怎麼可能會有不幸福的百姓,因此在明孝宗時期的百姓才是最幸福的百姓。應該是朱瞻基吧,好像是沒有戰爭,而且那個什麼勞民傷財的航海計劃也停止了,主要發展國內經濟,...
北京有個十三陵,明朝十六帝,為什麼叫十三陵呢
牙牙的弟弟 因為明朝十六帝只有十三位皇帝埋葬在十三陵。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 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炆 建文帝 因其叔父朱棣以 靖難 為皇帝解除危難 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