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檀等名貴木材為什麼大都長在熱帶?2 樹木的分佈與南北緯度的關係是什麼?3 樹木的分類及其詳細說明

時間 2021-05-07 19:58:43

1樓:脫了鞋上炕

以上那哥來們所copy的內容不源少,十分辛苦。 第一,樹木

的bai分佈du是根據樹木本身的zhi習性而定的,是進化的結果dao。也就是說此類樹種適合在某地生長。主要的一些引數無非是水,肥,氣,熱,土壤等。

第二,和第一的意思差不多,但是樹種的分佈也和歷史有些關係,如想當初的第四紀冰川,使一些樹種在某些地區絕種,而一些地區由於地理的緣故,使部分樹木存活。比如那時就有我國的水杉,銀杏等存活下來了,現在我們叫它們孑遺物種,屬於植物界的活化石。這也導致了樹種分佈的差異。

樹木分類學大概在前幾個世紀就已經趨近成熟了,一個叫林奈的老外是個專家。以昆蟲的分類為例,通用的分類模式:界,門,綱,目,科,屬,種。

植物類似。具體的如果想學,建議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裡去學習林學,其中有植物分類學,樹木分類學等。皆可以學到。

為什麼名貴木材大部分產之南方,而北方名貴木材少呢?

2樓:love琅琊

因為中國的皇權一直都在北方。導致大致土木一些名貴的木材都絕種了。而南方一直都是蠻荒之地人煙稀少使很多名貴品種得以儲存下來。而且南方雨水充足適合樹木生長。

紫檀是什麼樹木

3樓:超級晨霧的光

紫檀是豆科紫檀屬植物,別稱青龍木、黃柏木、薔薇木、花櫚木、羽葉檀。

紫檀產中國臺灣、廣東和雲南(南部)。生於坡地疏林中或栽培於庭園。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也有分佈。木材堅硬緻密,心材紅色,為優良的建築、樂器及傢俱用材;樹脂和木材藥用。

擴充套件資料外形特徵:花梗有明顯關節;花萼倒圓錐狀,稍彎,萼齒短,上方2枚近合生;花冠伸出萼外,花瓣有長柄,旗瓣圓形,與龍骨瓣同於邊緣呈皺波狀;雄蕊10單體,有時成5+5的二體,或有時對旗瓣的1枚離生,成9-1的二體,花葯一式。

子房有柄或無柄;有胚珠2-6粒,花柱絲狀,內彎,無須毛,柱頭小,頂生。莢果圓形,扁平,邊緣有闊而硬的翅,宿存花柱向果頸下彎,通常有種子1粒;種子長圓形或近腎形,種臍小 。

4樓:高小清清

紫檀為豆科紫檀屬喬木,高15-25米,胸徑達40釐米;樹皮灰色。羽狀複葉長15-30釐米;托葉早落;小葉3-5對,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葉脈纖細。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多花,被褐色短柔毛,花冠黃色,花瓣有長柄,邊緣皺波狀,旗瓣寬10-13毫米;子房具短柄,密被柔毛。

莢果圓形,扁平,偏斜,寬約5釐米,對種子部分略被毛且有網紋,周圍具寬翅,翅寬可達2釐米,有種子1-2粒,花期春季。

主要分佈在中國臺灣、廣東和雲南(南部)。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也有分佈。

5樓:匿名使用者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貴的一種木材之一,在我國境內的產量很少,大多生

長在熱帶地區,屬於熱帶植物,百年不能成材,一棵紫檀木要生長幾百年以後才能夠使用。而且十檀九空,空洞和表皮之間,那點地方,那點肉才可以使用。所以自古以來都有寸檀寸金之說。

歐美人最初沒有見過紫檀大料,因而認為紫檀無大料,用紫檀只能做一些小巧器物。傳說在拿破崙墓前有一個五寸長的紫檀棺木模型,就使參觀者大為驚訝,以為稀有。

6樓:匿名使用者

紫檀木被《中國樹木分類學》分類為「紫檀屬豆科植物,約有十五種」。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紫檀木只有一種,那就是我2們所說的「小葉紫檀」。

小葉紫檀,為檀科紫檀屬植物,以印度紫檀最優。

上邊一段是我抄的,

下邊的是自己寫的。

像我這種喜歡玩木製品的,我要是說紫檀怎麼怎麼著,在紫檀兩個字之前沒有加任何定語,那麼這裡的紫檀兩個字特指的肯定是印度小葉紫檀。只有印度小葉紫檀才是真正的紫檀。

要是賣木製品的商家說他的紫檀如何如何,如果沒有加印度小葉四個字的定語,那指的肯定是紫檀木被《中國樹木分類學》分類為「紫檀屬豆科植物,約有十五種」中除了印度小葉紫檀的其它十四種之一。

7樓:匿名使用者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主要產於南洋群島的熱帶地區,其次是交趾。我國廣東、廣西也產紫檀木,但數量不多。印度的小葉紫檀,又稱雞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貴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階的。

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紫檀為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複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  紫檀原木**,色赤,入水即沉。紫檀是一種稀有木材,亦稱「青龍木」。

豆科,常綠大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蝶形花冠,黃色,圓錐花序。莢果扁圓形,周圍有廣翅。一般分為大葉檀、小葉檀兩種。

小葉檀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簡稱「紫檀」(以下所述「紫檀」為小葉檀)。紫檀密度較大,棕眼較小,多產於熱帶、**帶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優。紫檀的生長期極其緩慢,每100年才長粗3釐米,**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長成材。

主要產自印度、菲律賓、廣東、馬來半島、泰國。屬小喬科,落葉喬木,亦有時為常綠者,樹皮灰綠色,樹幹多彎曲,取材很小,極難得到大直徑的長樹,邊材狹,材質緻密堅硬,入水即沉,心材鮮紅& 或橘紅色,久露空氣後變紫紅褐色條紋,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有芳香,同時也是名貴的藥材,用它做成的椅子,沙發還有療傷的功效,是我國自古以來認為最貴重的木材。菲律賓的「那拉」(narra,p.

echinatus),安達曼群島的「柏達克」(padauk, p.dalbergoides),非洲的血木(bloodwood p.angolensis),拉丁美洲的龍血樹(dragon』s blood,p.

draco),印度支娜的薔薇木(rosewood,p.indicus)都屬於紫檀

異名:紫真檀(《別錄》),赤檀、勝沉香(《綱目》),紫檀香(《本草備要》)。

採集:夏、秋季採。

又名:櫚木、花櫚木、薔薇木、羽葉檀、青龍木、黃柏木。

大葉檀:非洲紫檀。

小葉檀: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

這些都是什麼木材啊? 50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紅豆杉,紫檀,紅檀等樹木的木頭都是紅色的,紅木有8大類,分別是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雞翅木。紫檀屬內共有三十種木材,其中紫檀木類的木材只有一種,即檀香紫檀。花梨木類共有七種木材。

這七種木材有:安達曼紫檀、刺蝟紫檀、越柬紫檀、印度紫檀、鳥足紫檀、囊狀紫檀、大果紫檀等等。 拓展資料囊狀紫檀:

拉丁名:pterocarpus marsupium roxb. 英文商品名:

bijasal, narra,padauk 俗稱:印度花梨主產於印度構造特徵:散孔材,半環孔材傾向明顯。

生長輪頗明顯。心材金黃褐或淺黃紫紅褐色,常帶深色條紋;劃痕未見;木屑水浸出液紅褐色,有熒光。管孔在生長輪內部者較大(但所佔生長輪的比例較小),在肉眼下可見;弦向直徑最大344μm,平均1 74μm;數少,3~5 個/mm2。

軸向薄壁組織在肉眼下明顯,主為同心層式傍管帶狀及細線狀(寬多數2~3 細胞)。木纖維壁略厚,直徑最大20μm。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至明顯;波痕在放大鏡下略明顯或明顯;射線組織同形單列(較多)及多列(2 列)。

香氣無或很微弱;結構細,紋理交錯;氣幹密度o.75~o.80 g/cm3。

9樓:朱春陽

非洲紫檀是指分佈於世界熱帶地區的一種大喬木,該木高30m以上,直徑可達1.5m,具寬板眼。本屬約30種,中國使用該木主要從中非和西非的喀麥隆、加彭、剛果進口。

別    稱,非洲花梨、紅花梨、亞花梨,非洲紫檀木質非常優良,在2023年由國家***釋出的「新行標」  裡,

深色名貴硬木傢俱樹種第一部分43個樹種之中,具有與紅木相近的硬度高、密度大、油脂含量高和耐磨性好等特點。非洲紫檀木材穩定性比較好,能有效地抵抗風吹雨淋日晒,尤其是受潮後不容易膨脹,這一點甚至勝過紅木木材。這種木材光澤度強,新切面微具香氣,無特殊滋味,紋理直至略交錯,結構比較均勻。

乾燥效能良好,幾無開裂和變形;心材很耐腐,能抗蟻和小蠹蟲危害;防腐劑浸注效能中等,加工效能良好。

非洲紫檀與花梨木的區別

刺蝟紫檀主產於熱帶非洲,又因其色澤、花紋與黃花梨相似,所以市場上稱其為「非洲黃花梨」、「非洲花梨木」、「非洲花梨」、「非花」,這些都是不規範的名稱,是商家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而流行沿用起來的。這些不規範名稱不能用來特指刺蝟紫檀,它們是廣義範疇概念,而刺蝟紫檀就是特指一個樹種,是紅木國標裡面33樹種之一。「非洲花梨木」從字面上來說,應該是指非洲出產的花梨木,即是紅木國標裡面的刺蝟紫檀。

但是商家喜歡鑽文字空子,他們把不屬於花梨木類的非洲木材,如安氏紫檀、非洲紫檀等亞花梨、草花梨,也稱為「非洲花梨木」或「非洲花梨」,這些非洲亞花梨、草花梨在木材性質亞於花梨木,達不到國標紅木的標準,所以沒有列入紅木範疇。有的商家當刺蝟紫檀賣。

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0

10樓:醉意撩人殤

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溫室效應原理: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體都輻射電磁波。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波長越短。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k,它發射的電磁波長很短,稱為太陽短波輻射(其中包括從紫到紅的可見光)。

地面在接受太陽短波輻射而增溫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向外輻射電磁波而冷卻。

地球發射的電磁波長因為溫度較低而較長,稱為地面長波輻射。短波輻射和長波輻射在經過地球大氣時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的,卻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

大氣在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同時,它自己也向外輻射波長更長的長波輻射(因為大氣的溫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達地面的部分稱為逆輻射。地面接受逆輻射後就會升溫,或者說大氣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

這就是大氣溫室效應的原理。

11樓:

溫室效應是由於大氣裡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

散佈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佔空氣成分0.

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裡,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溫室效應就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 ℃,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面臨海水**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

這是「溫室效應」 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