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泰山是怎樣形成的

時間 2021-09-08 18:55:0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距今25億年前後,魯西地區發生了強烈的造山運動泰山運動。

原先形成的岩層褶皺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這些山系的一部分,聳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隨著岩層的褶

皺隆起,產生了一系列斷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漿侵位,併發生了區域變質作用。從而逐漸形

成了錶殼變質岩系和分佈廣泛的閃長巖花崗岩類的古老侵入岩體,具有明顯的期次。這類巖

石約佔泰山主體面積的95%以上,是泰山主體組成的物質基礎。由於這些不同巖性和地球化

學特徵的花崗質岩石的大規模存在,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崗岩的形成提供了極佳的研究物件,

在建立前寒武紀底層系統中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18-19億年的風化剝蝕,地勢漸趨平緩。至距今約5億2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海水侵入,古泰山也隨之沉沒到海平面以下。在古泰山的風化剝蝕面上沉積了近2000米厚的寒武奧陶紀海相地層。

代表這個時期沉積的地層是位於泰山北側的張夏寒武系標準剖面,地層發育齊全,出露良好,含豐富的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高。是華北地殼演化歷史早古生代階段的重要的地位

2樓:匿名使用者

泰山主要是由地殼執行形成的。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複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下帶為其主要特徵。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複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岩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從區域構造看,太平洋板塊以近東西方向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衝,使泰山地區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東東向泰前斷裂發生強烈掀斜活動,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得十分普遍和強烈,它們對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著主導性的控制作用。泰山周圍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動構造也與新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

泰山是怎樣形成的?

3樓:我是小小

【形成原因】: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歐大陸板塊擠壓和俯衝,泰山在燕山運動的影響下,地層發生了廣泛的褶皺和斷裂。在頻繁而激烈的地殼運動中,泰山山體沿著百餘公里(自今萊蕪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斷裂快速抬升。

並在隆起的過程中遭受風化剝蝕。這時因斷塊發生了間歇性的升降差異,南部山區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顯掀斜斷塊山。最後在山體高處,原來覆蓋著的2000多米的沉積岩全部剝蝕掉,古老的泰山雜巖重見天日,開始形成了泰山的雛形。

受變質影響的花崗岩,因抗蝕性強,就構成了峰巒高崖。泰山在距今六七千萬年前的新生代初期,由於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即沿泰前斷裂繼續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約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輪廓才基本完成。所以,如今泰山主峰及其周圍的山巒,海拔多在千米以上,而且古老雜巖裸露。

主峰南麓的泰安市海拔僅153米,自市區至泰山極頂僅9公里,其相對高差竟達1392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谷幽壑深,壁立千仞。明太祖朱元璋御製《岱山高》中說:

「岱山高兮,不知其幾千萬仞;根盤齊魯兮,不知其幾千百里;影照東海兮,巍然而柱天。」——引自《泰山通鑑》

【簡介】: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地質特點】: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下帶為其主要特徵。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複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岩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地形地貌】: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

【氣候條件】:泰山上下的氣候呈垂直變化的特徵十分明顯。山腳1月均溫—3℃,山頂為—9℃,山下7月均溫26℃,山頂為18℃;年降水量隨高度而增加,山頂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

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頂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霧凇晶瑩如玉,為重要景觀之一。春季風沙較大。

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c,形成霧凇雨凇奇觀。

【景點】:泰山風景旅遊區包括幽區、曠區、奧區、妙區、秀區、麗區六大風景區。泰山四大奇觀遊泰山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5月到11月。

遊泰山看四個奇觀: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

參考資料

曲進賢.《泰山通鑑》.齊魯書社:齊魯書社,2005

4樓:匿名使用者

地殼的運動.....2大板快的運動照成的

山東泰山受哪個因素影響

5樓:儒雅的地球儀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複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下帶為其主要特徵。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複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岩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從區域構造看,太平洋板塊以近東西方向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衝,使泰山地區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東東向泰前斷裂發生強烈掀斜活動,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得十分普遍和強烈,它們對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著主導性的控制作用。泰山周圍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動構造也與新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儲存著典型的華北地臺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泰山地貌分為衝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型別,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新構造運動與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複雜的演化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泰山形成階段、海陸演化階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階段。

一,在太古代時期,泰山曾經是魯西巨大沉降帶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積了很厚的泥砂質和基性火山物質。後來經過泰山運動,褶皺隆起成為巨大的山系,同時發生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形成了由各種變質雜巖和岩漿岩組成的泰山雜巖。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浙趨平緩。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隨之沉沒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變質雜巖的基底剝蝕面上,沉積了一套近兩千米厚的寒武—奧陶紀的石灰岩。中奧陶世末,在加里東運動的影響下,華北地區整體上升為陸,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期的沉積間斷。

至中石炭世初,發生短暫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區處於時陸時海的環境,在中奧陶統的剝蝕面上,沉積了中、晚石炭紀的海陸互動相合煤巖系。而後,泰山地區持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

在中生代期間,于山的南麓產生一條nee向的泰前斷裂,處於斷裂北盤的原來古泰山,不斷抬升隆起遭受風化剝蝕。到新生代,泰山繼續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體的高處,把原來覆蓋在古老變質雜巖上的沉積蓋層全部剝蝕掉,20多億年前形成的變質雜巖,才又得以重新出露於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萬年左右,今日泰山的總體輪郭才基本形成。

後來在各種外力地質作用的不斷侵蝕切割和風化剝蝕下,逐漸塑造成今天雄偉壯觀的泰山地貌景觀。中生代形成的位於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斷裂,傾向南東,傾角800~850度,北盤為太古代的泰山雜巖,南盤為寒武紀的灰巖和頁岩,表現為正斷層的形式,斷層頻寬幾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條斷層和多個斷片所組成,走向延伸百餘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遠、力學性質複雜和多期活動的特點,自晚侏羅紀形成以來,其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使北盤的泰山不斷抬升遭受風化剝蝕,南盤的泰萊盆地不斷下降接受沉積。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萊盆地的形成與演化,是兩者的天然分界線,對泰山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控制作用。

泰山作為一個年青的斷塊山系,是泰前斷裂北盤不斷掀斜抬升和新構造運動的結果。

侵蝕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的侵蝕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廣泛發育不同型別的侵蝕地貌。由於泰山南坡的上升量遠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蝕強度相對比較強,侵蝕地貌也相對比較發育。

按形態和成因可將其發育的侵蝕地貌分為以下五種型別:

(1)侵蝕構造中山:集中分佈在泰山主峰玉皇頂周圍以及老平臺、黃石崖和黃崖山一帶,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組成山體的巖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是區域內地勢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蝕切割最強的山地。這裡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達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顯著,崩塌後形成的絕壁陡崖和倒石堆隨處可見。

(2)侵蝕構造低山:分佈在傲徠峰、中夭門及尖頂山一帶,海拔高度在 700 ~1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組成山體的巖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及閃長巖。侵蝕切割強度較主峰一帶稍弱。

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溝峽谷、尖頂山頭、鋸齒狀山脊、絕壁陡峰,舉目可見。

(3)溶蝕侵蝕構造低山:多分佈在主峰東北的雞冠山至青山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500~700米,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山體主要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的石灰岩組成。侵蝕切割強度中等,山脈綿延,如頂部覆蓋有厚層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頂部平緩的「方山」或「桌狀山」,當地稱為「尚」,諸如張夏和尚山一帶的山頭,有時由於石灰岩的溶蝕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類的溶蝕地貌。

(4)溶蝕侵蝕丘陵:多分佈在泰山北部邊緣的寒武紀石灰岩地區,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200米。

侵蝕切割程度比較微弱,地形低矮平緩,溝谷不發育,形成一種圓頂脊緩的「豬背山」,溶溝和溶洞等現象比較常見。

(5)錫蝕丘陵:主要分佈在山南低山的邊緣,大河至虎山及黃前一線,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為變質岩及花崗岩,侵蝕強度十分微弱,以剝蝕風化作用為主,多形成孤丘緩嶺。

微型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不僅發育各種侵蝕地貌類

泰山扇子崖

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觀。如大直溝、大溝巷、窯子溝、三岔溝的峽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龍角山、歪頭山、傲徠峰的奇峽地貌。

以及壺夭閣的谷中谷等險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觀,此外泰山還發育有眾多的**型的微型地貌,他們是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的有力證據。

(1)**夷平面

第一級夷平面:分佈在泰山南麓的虎門、紅門、金山及黃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為50~200米,形成波狀起伏的丘陵,相當於華北臨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級夷平面:分佈在扇子崖及摩天嶺一帶的平緩山脊上,海拔高度為600~800米,相當於華北唐縣期夷平面。

第**夷平面:分佈在岱頂及其周圍寬廣的山頂,海拔高度為1000~1500米,構成一個向北微傾斜的封頂面,相當於華北魯中期夷平面。

(2)三折谷坡

在岱頂南北兩側常可看到峽谷的谷坡發生三次轉折,如山北的一條峽谷在其上段約200米的深處,谷坡驟然變陡,又往下200餘米,谷坡幾乎直立,高達20米左右。根據峽谷的谷坡三折變化情況。可以把峽谷發育過程大致劃分為峽谷上段、峽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個時期。

此外,在有些溝谷的縱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線發生轉折的現象,如從西路的黑龍潭往上,谷底坡度逐漸增大,在黑龍潭至黃西河之間谷底坡度為80,黃西河至雲步橋間為10~12度,自雲步橋至南天門谷底坡度迅速變為60度。這種情況亦可說明泰山新構造運動及其地貌發育的階段性。

(3)**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婁峪,出露有寒武系張夏組的厚層石灰岩,在灰巖中溶蝕作用比較顯著,發育有眾多的大小溶洞,它們分別分佈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間的不同高度上。分級現象十分明顯。一級溶洞位於海拔510~515米之間,二級溶洞位於海拔540~545米之間,**溶洞位於海拔560米的高處。

**溶洞的自然排列構成了該處的奇特景觀,也是泰山新構造運動的間接性和階段性的理想例證。

(4)**階地

泰山周圍河流的**階地發育,其中第

一、二級階地儲存較好,第**階地多被後期剝蝕破壞常殘留于山前地帶。如青楊村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級階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級階地高出河床20米,**階地高出河床30米,各級階地的相對高差不同,反映了地殼上升幅度的差異。

(5)三迭瀑布

泰山溝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飛瀑流鳴的秀麗景色,如黑龍潭和雲步橋的飛瀑。由於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性,形成了瀑布的多級性。在黑龍潭百丈崖下方,分別在30米和50米處有兩個小潭,共同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

在鬥母宮東側溝澗內,由三個小跌水組成的三潭迭瀑,每級落差約3米,潭瀑相連頗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稱。

泰山新構造運動的表現及其塑造的微地貌景觀很多,諸如大眾橋和櫻桃園處洪積扇的扇中扇。壺夭閣的谷中谷等等,在此不作一一詳述。

泰山是如何形成的,泰山雨凇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泰山大約形成於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的地層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構成的,主要是混合巖 混合花崗岩及各種片麻岩,其中還有許多火成岩體侵入。變質時代距今24.5億年,侵入於其中的偉晶岩最古老的年齡是25.86億年,屬於地殼發展史上的太古代。這時魯西地區 包括泰山在內 曾經是一個巨大的沉降帶或海...

泰山石什麼作用?擺放時注意什麼?

招財風水 泰山石具有招財擋煞鎮宅的作用,你知道怎麼擺放嗎。擺放泰山石要注意什麼 泰山石的擺放位置禁忌。泰山石一直有吉祥如意 富貴長壽 鎮宅懾邪的特殊寓意,是中國最具靈氣的石頭之一,自然,泰山石在風水學上也具有重大意義了,其擺放位置也就有講究了,位置對了,可以增加它的靈性,錯了則會削減。那麼泰山石究竟...

關於泰山的古詩,讚美泰山的古詩有什麼

夢裡心落 1 望嶽 唐代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唐代 李白 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別君若俯仰,春芳辭秋條。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散為飛雨川上來,遙帷卻卷清浮埃。知君獨坐青軒下,此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