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簡介 地理位置 人文歷史 成名原因

時間 2021-10-14 22:45:43

1樓:宕怪星球

武侯祠是紀念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而得名。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市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死後又被蜀漢後主劉禪追諡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省漢中的勉縣(沔縣),但目前最有影響的是成都武侯祠。

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於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後,靈柩運回成都,下葬於此,史稱惠陵。而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所以在同時期,就有了漢昭烈廟誕生。大約在南北朝時期,成都武侯祠與惠陵、漢昭烈廟合併一處。

摺疊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成都武侯祠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也是首批一級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參觀遊覽,享有三國聖地的美譽。

摺疊編輯本段建築歷史

公元223始修建劉備陵寢。 成都武侯祠景觀一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

建於唐以前的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

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2023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

2023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成立博物館。

2023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三國歷史遺蹟區)、園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和錦裡(錦里民俗區)三部分,面積約15萬平方米。

2023年我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成都武侯祠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蹟,也是成都市一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以文、書、刻號稱"三絕"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摺疊編輯本段建築結構

現分文物區、園林區和錦裡三部分,面積230畝(15萬平方米)。根據武侯祠新 的規劃內容,武侯祠將對這三個區域進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區劃,分為三國歷史遺蹟區、錦里民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三大板塊。

武侯祠同漢昭烈廟、劉備墓(惠陵)相毗連。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五重建築,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以劉備殿最高,建築最為雄偉壯麗。

武侯祠後還有三義廟、結義樓等建築。

文物區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部分組成,祠廟現存主體建築(除惠陵)均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2023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為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以及遷建的三義廟和新建的結義樓,共七重。祠內供奉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塑像50餘尊,唐及後代碑刻50餘通,匾額、楹聯70多塊,尤以唐"三絕碑"、清"攻心"聯最為著名。

摺疊編輯本段主要景觀

摺疊南郊公園

2023年12月,薦馨堂原成都市南郊公園合併為武侯祠園林區。南郊公園原系**時期四川省主席、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墓園。始建於2023年至2023年,400米的中軸線縱貫南北,石牌坊大門、三洞門、四方亭、薦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區惟一一座北方陵園建築群。

在武侯祠的發展規劃中,西區將打造成三國文化的傳播體驗中心。

2023年經修整闢為公園,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門、旌忠門、碑亭、薦馨堂、劉湘墓等建築。武侯祠東側的錦裡由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錦裡為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古街。它依託武侯祠,擴充套件了三國文化的外延,並融入川西民風、民俗,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成為成都文化旅遊的新亮點。

摺疊錦裡古街

現緊鄰武侯祠的"錦裡"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斥資復建,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錦裡作為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歷史遺蹟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佔地3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米,街道全長550米。建築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風格為基礎,內容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內涵。

錦裡於2023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延伸段於2023年1月開肆,錦裡延伸段大膽將活水引入迴圈,形成"水岸錦裡"的新景觀。"拜武侯,泡錦裡"已成為成都旅遊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

傳說錦裡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裡依託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

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摺疊祠堂正門

匾額為"漢昭烈廟"。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後世稱為三絕碑。

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

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

摺疊劉備殿

二門之後是劉備殿,又名昭烈廟。劉備殿入武侯祠正門,即可見到氣勢恢巨集的昭烈廟。昭烈廟為單簷歇山式建築。

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高3米,儀容豐滿莊重,耳大垂肩。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北地王劉諶像。劉備像側原有其子蜀漢後主劉禪像,因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喪權辱國,宋真宗時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後來就沒有再塑。

在蜀漢後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後自殺身亡。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表現了關、張兩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倆武藝超群、勇猛過人的共同特徵。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

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雲領銜。每個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於遊人瞭解。這些塑像,個個氣宇軒昂,形神兼備,反映了我國清代民間藝人的高超泥塑技藝。

昭烈廟正殿西壁掛有據說為岳飛所書《出師表》木刻,東壁為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隆中對》木刻。

摺疊諸葛亮殿

劉備殿後,下數節臺階(武侯祠低於漢昭烈廟,象徵古代君臣關係),武侯祠內的諸葛亮像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諡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是頗負盛名的一副對聯,借對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提醒後人在治蜀、治國時借鑑前人的經驗教訓,要特別注意"攻心"和"審勢"。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

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樑由烏木製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諸葛瞻及其子尚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鬥中不幸身亡。

摺疊文武廊

武侯祠裡,惠陵蜀國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都有專殿,其餘的重要文官與武將,則分別塑在文武廊。東邊是文官廊,以龐統為首,其次是簡雍、呂凱。

西邊是武將廊,以趙雲為首,其次是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

左右兩廊各有文臣武將十四員,合計共二十八名文武。東府文官廊以龐統為首,其次為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及程畿;西府武將廊則以趙雲為首,依次為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及馮習。

摺疊惠陵

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備墓,史稱"惠陵"。由諸葛亮親選寶地,葬劉備於此。《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八月,葬惠陵"。據《諡法》,"愛民好與,曰'惠'",故名劉備墓稱"惠陵"。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吳二位夫人。

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築 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築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

與武侯祠之間有紅牆夾道相連。

成都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的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刻石(歷來對此的真偽存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此前、後兩表實際上是明代士人白麟偽託岳飛之名所書)。

摺疊三義廟

三義廟,初名三義祠,三義廟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鄭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毀,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現在所見建築和匾聯主要是道光年間的遺存。

其建築為混合結構,面積569㎡,四造五殿,規模巨集大。後漸坍圮,僅存少量建築尚完好,2023年被公佈為成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因城建需要三義廟由提督街遷建到武侯祠內。

摺疊三絕碑

本名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三絕碑在武侯祠大門至二門之間的東側碑亭中。碑高367釐米,寬95釐米,厚25釐米、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

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石工魯建鐫刻。裴文、柳書、魯刻,三者俱佳,所以後世譽為三絕碑。一說三絕指諸葛亮的功績、裴度的文章、柳公綽的書法。

碑陽、碑陰、碑側遍刻唐、宋、明、清時代的題詩、題名、跋語。

漠河地理位置,漠河的地理位置

漠河縣位於中國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上游南岸,中國版圖的最北端,地理座標為東經121 07 至124 20 北緯52 10 至53 33 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總面積18233平方公里.境內有漢 蒙 回 滿 朝鮮 鄂溫克 鄂倫春 錫伯 土家等11個民族,人口已逾十萬.漠河資源豐富,開採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嶗山的地理位置,長城的地理位置?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嶗山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餘公里。地處北緯36 05 36 19 東經120 24 120 42 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 市北區 四方區 李滄區 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87.3公里,形成了13個有名稱的海灣,有大小島...

埃及的地理位置特點,埃及的地理位置

華富貴甄釵 埃及地跨亞 非兩大洲,大部分國土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北瀕地中海,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 以色列接壤,西臨利比亞。 劍長順惲俏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是個地跨亞非兩大洲的國家 北迴歸線穿過其領土南部,大部分領土位於北半球低緯度 北臨地中海,東臨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