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和氏璧」這個典故,謝謝了

時間 2021-10-14 22:51:33

1樓:化綠戎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2樓:

故事典故:和氏璧

楚[注:戰國時期的楚國]卞和往荊山,見石中有璞(pu)玉[注:沒有雕琢過的玉石],抱獻楚歷王。

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詐,刖(yue)[注:

古代的一種酷刑,把腳砍掉]其左足。歷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獻之。王使玉人相之,曰:

「石也。」王又怪其詐,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獻之,恐王見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淚盡繼之以血。

文王知之,使謂之曰:「天下刖者多,子[注:古代對對方的敬稱,和現代漢語中你用法一樣]獨泣之悲,何也?

」和曰:「吾非泣足也,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注:對人的美稱]而名之曰詐,是以泣也。

」王取璞,命玉人琢[注:雕刻玉石,使成器物]之,果得美玉,厚賞而歸。世傳和氏璧,以為至寶。

3樓:手機使用者

【其他稱謂】

和氏璧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價值連城」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

【和氏璧簡介】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璧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鹹《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璧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璧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4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的典故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 ( 卞和 )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

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隨後《漢書·鄒陽傳》:「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只怨結而不見德。」

摘自《辭海》

和氏璧流落何方?

石以人貴,人以石顯。當年若不是和氏之璧,絕不會演繹一出「完壁歸趙」故事而使藺相如青史留名,他極有可能如草木之人廁身繆賢之門而老於戶牖之下;若不是有膽有識攜璧使秦的藺相如,和氏璧也許不會從此身價陡漲而價值連城,充其量也不過是諸侯或帝王手中玩物而已。

從楚文王到楚宣王的大約四百年間,世接代傳,和氏璧一直是歸存楚國王室。而至威王時,因嘉獎相國昭和滅越敗魏有功,賞賜予他。後昭和於赤山舉宴會飲,應眾賓客所求而拿出傳觀共賞。

會此山下深潭有魚兒戲水,眾人趨之爭睹。那承想宴盡人散,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飛!當時尚未發跡的張儀正屈附於昭和門下,眾疑其無行,必盜相國之璧。

於是「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但終查無實據,只好作罷。究竟是否冤案一樁不得而知,反正和氏璧了無蹤影,不知去向。

數十年後,趙國宦官繆賢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王聞之,於是佔為己有,從此璧落趙國。究竟繆賢所購之璧是否前物,尚難肯定。秦昭襄王得知璧在趙國,於是企圖恃強豪奪,假以十五城易璧。

趙國於無奈之際,在繆賢的推薦下,由藺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憑著超人的膽略和智謀,在中國歷史上演出了一場流傳千古的"完壁歸趙"的故事。結局是「秦終不予趙城,趙亦不予秦璧」。

其後秦滅趙,掠盡其財,自然和氏璧落入囊中。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天下,號稱「始皇帝」。象徵至高至尊權力的寶璽自然非常物所為,於是特以和氏璧制「傳國璽」一枚。

命丞相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於其上,形呈龍鳳鳥蟲之狀。公元前229年,始皇巡幸,乘龍舟至洞庭湘山,驟起風浪,龍舟頓有傾覆之險。為祭神鎮濤,於是拋寶璽於湖中。

8年後,有使者過華陰平舒道,遇一人持璧曰:「為吾遺滈池君」,從此傳國璽失而復得。

秦末,劉邦率兵入咸陽。在灞上,素衣白馬的秦王「子嬰上始皇璽」,劉邦受之而佩帶於身。為代代相傳,號曰「漢傳國璽」。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小皇帝劉嬰僅兩歲,國璽由王莽姑母漢孝元太后代管。王莽令其弟北陽侯王舜進長樂宮索要。太后氣憤異常,痛斥後摔璽於地,可惜天下至寶被摔缺一角。

後以**鑲補,但畢竟天衣難補,留下疵瑕。

後光武中興,莽敗,國璽於兵亂之中幾經展轉,終落劉秀之手。東漢末,十常侍作亂,漢少帝夜間倉皇出宮避難,慌亂中傳國璽丟失。亂定回宮,查無下落。

不久,「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洛陽,於城南甄宮井中撈出一宮妃屍體,發現其頸下錦囊中藏有金鎖朱匣,開啟後發現,原是上刻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經**鑲補後的傳國之璽。孫堅頓生異想,立即撤回魯陽,圖謀稱帝。但不久陣亡峴山;而袁術又乘孫堅妻吳氏扶柩歸裡之機,「乃拘堅夫人而奪之」後稱帝。

而袁術死後,廣陵太守徐璆又效袁術之法,於袁妻扶棺奔廬江途中截而奪之,後獻於曹操。三國鼎立,寶璽屬魏。後三國歸於晉,璽落司馬炎之手。

西晉末年,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在血腥的殘殺中,國璽也頻頻易手。公元304年,匈奴首領劉淵起兵反晉,號稱「漢王」。

劉淵病死,其子劉聰奪得帝位。在「永嘉之亂」中,王彌等人攻入洛陽,俘獲晉懷帝並得國璽;後劉曜奪取帝位,改「漢」為「趙」,史稱「前趙」,璽落曜手。後羯人首領石勒建「後趙」,於公元328年俘獲劉曜得璽,並於璽上刻「天命石氏」四字。

再後,漢族人冉閔滅後趙 而建「冉魏」,奪得傳國璽。閔死而璽傳其子冉智。三年後,前燕慕容俊以重兵圍魏都鄴城,晉濮陽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為名賺得玉璽。

由晉安西將軍謝尚送至建康(南京)。時為東晉穆帝永和八年。至此,玉璽轉易流落四十餘年後復歸於晉。

公元420年,晉恭帝禪位於劉裕,璽入「劉宋」,後歷齊、樑、陳、隋,最後璽落唐高祖李淵之手,並改「璽」為「寶」。

可惜的是國璽傳至五代,從此下落不明。宋太祖「陳橋兵變」奪得政權,從後周僅得兩方寶印,傳國寶璽就此失落。

璽乃「受命於天」皇權之象徵,為宣揚「天命所歸」而鞏固政權,因此在宋、元、明、清朝均有真假難辨的傳國璽問世。

和氏璧從卞和獻寶到始皇製作玉璽,以至後來神祕失蹤,至今已有2600餘年。和氏璧隨著歷史的波濤而沉浮。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千古謎團!

和氏璧 簡介 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釐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

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一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全中國,誰能給我介紹一下中國傳統的節日節目?

庹友 樓主的熱情可以理解 但是每個人喜歡的古蹟都不一樣 而且全國的實在太多了啊 建議1買本旅遊手冊 最好 2網上查中國最佳旅遊景點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長城 北京故宮 秦始皇陵兵馬俑 杭州西湖 安徽黃山 桂林山水 承德避暑山莊 蘇州園林 長江三峽 臺灣日月潭 你說城市的話 不同城市不同風格 南京 ...

誰能給我翻譯一下!謝謝,誰能給我翻譯一下!謝謝!

傷心 除錯斷言失敗 節目f 檔案 afxtemplh line 262 對於資訊關於現在您的節目可能導致 斷言失敗,看v c 文獻 在斷言cpress 再試除錯應用。ntldr 是缺掉pressany 鑰匙重新開始reboot 和精選適當 起動裝置或插入物起動 媒介在選擇的起動 裝置和按一個鍵 沒有...

誰能給我介紹下好聽的情侶名,誰能給我介紹下好聽的二字情侶名。

小文子的 回眸.凝笑.古井 淡雅。落涙 哭泣 段情 段愛 相濡 以沫 輕聲 輕語 卟見 卟散 先生 小姐 蜜餞 果脯 摯愛 親愛 淡寫丶。回憶丶。宿丶命 糾丶結 疼愛 被愛 素顏 紅妝 宅男 宅女 學會丶 懂得丶 丶唯愛 丶唯美 霸佔 私有 未至。夏至,緣濃.福淺.寧靜。安靜。晚安 早安 結果 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