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好詞好句,好句還要賞析

時間 2021-10-16 17:06:13

1樓:星同秋梵

一、「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賞析:作者殘疾之後,地壇公園是他較長時間活動的場所,是這一獨特「沉靜」的環境,使他活過來,使他感悟到人生的艱難,從而產生了質的飛躍和超越。這種環境「瀰漫」著沉靜的「光芒」,是培養他飛躍超越的土壤。

他感受到了「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更看到了自己殘疾的「身影」。可見,這句話將環境、時間和個人的遭遇緊緊聯在一起,揭示了時間的無情和現實的殘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對現實的堅強意志。

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賞析: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多年來深切關愛自己的總結,是對母親堅強生活的綜合評贊。母親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是世上「活得最苦的母親」,她的命運多麼「艱難」啊!

可是,她從來不向苦難低頭,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關注著「我」的生活、變化和命運,直至猝然去世,這是無人知道的,只有「我」才能體會得最深最切,尤其是當「我」撞開了一條人生之路。母親離世之後,這種體會就更加「鮮明深刻」了,這是對母親的懷念、感激和深情讚美,是母親和母愛偉大的集中體現。

三、「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賞析:這句話將「我」的「車轍」和母親的「腳印」聯絡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與公園的密切關係,表現了自己與地壇的特殊情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母親來公園尋找「我」的艱難歷程。「我」的殘疾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她不得不以「我」的行蹤為她魂牽夢繞的線索,為她全部生活的焦點,這是一曲母子相依相憐、共度患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人間頌歌。

2樓:有了錢

勇敢面對現實的堅強意志。

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賞析: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多年來深切關愛自己的總結,是對母親堅強生活的綜合評贊。母親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是世上「活得最苦的母親」,她的命運多麼「艱難」啊!

可是,她從來不向苦難低頭,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關注著「我」的生活、變化和命運,直至猝然去世,這是無人知道的,只有「我」才能體會得最深最切,尤其是當「我」撞開了一條人生之路。母親離世之後,這種體會就更加「鮮明深刻」了,這是對母親的懷念、感激和深情讚美,是母親和母愛偉大的集中體現。

我與地壇的主要內容

3樓:u愛浪的浪子

主要內容:

《我與地壇》集中思考和表達了「生命」的困難與意義,這是史鐵生在漫長的艱難歲月裡對生命再三再四迴圈反覆的思考咀嚼和叩問所得。這樣的主題致思方向,對於當代散文來說,或許並不是重大的創舉,此前的散文寫作,一般也都會觸及到這類主題。

但是能夠以一種平實、冷靜、溫情而透徹的態度娓娓道來,**入地,絲絲入扣、體貼入微,毫不勉強造作,並抵達一種能為平常人所理解又難以企及的境界,卻只有史鐵生做到了。

這篇長達萬言的作品,無論是在表達主旨上,還是在寫法、語言各個方面,都堪稱是史鐵生對中國當代文學獨一無二的貢獻,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與地壇》的影響遠遠超越於文體範圍。

每個人境遇的不同構成了世界的千差萬別,但在史鐵生的答案面前,世界顯示了它的平等的一面。這將促使人類不再濫用或者儘可能少地濫用自己那個「狂妄的年齡」;這個答案雖然並不必然保證世界上不再有「失魂落魄的人」。

但在史鐵生以自己漫長的煎熬而獲得的領悟那裡,這些「失魂落魄的人」將得到寧靜和終生的撫慰。「寧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真正獲得了寧靜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極其敏感極其溫厚也是極其豐富極其堅韌的。

他可能為草的凋零或者樹葉的飄落而傷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識的弱智小女孩而擔憂,他思考過怎樣生也思考過怎樣死,說到生的時候。

他有那麼多山重水複的煩惱和柳暗花明的喜悅,講到死的時候他事無鉅細從心態、方式到裝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來更談笑風生,從史鐵生的文字裡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4樓:demon陌

《我與地壇》的梗概:

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

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5樓:眼淚的錯覺

《我與地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

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6樓:怒墮魔塵

講了史鐵生殘疾以後在寧靜的地壇中思考人生的意義的故事。

7樓:盛大元

作者在腿殘後去隔壁的地壇公園,發現草木的旺盛生命力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8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自己想,古安一包袋裝自來接你的主的事嗎?要做事她上交的事實的主

9樓:鹿哥我歐巴

我與地壇 中的第一第二兩個部分.所選部分涉及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作者在突遭不幸雙腿癱瘓後對於生死的深沉思考,一個問題是作者悔恨在母親過早去世後才理解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義

《我與地壇》的梗概

10樓:酸檸檬嘿

《我與地壇》的梗概:

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

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作者簡介:

史鐵生(2023年1月4日-2023年12月31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思想家。2023年如北京市東城區王大人小學讀書,2023年畢業已清華附中初中部。

而後,於2023年到陝北延安地區「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2023年開始發表作品。

11樓:匿名使用者

作品梗概: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而又極為人性化的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代表作之一。全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寫自己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

拓展資料:

作品簡介:

《我與地壇》是由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著的一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晶。

散文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對親情的深情謳歌。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10),男,漢族,2023年生於北京。2023年赴延安插隊,2023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2023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

202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中短篇**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命若琴絃》、《往事》等;散文隨筆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長篇**《務虛筆記》以及《史鐵生作品集》。

2023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

2023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去世。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本長篇抒情哲思散文,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親情絕唱,美麗而憂傷。全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感悟, 「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第二部分寫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最後一部分寫他與地壇不能分割的情感。史鐵生筆下的地壇,荒涼但並不衰敗,反而是他的精神寄託,幸福的樂園。

13樓:匿名使用者

1、作品梗概

《我與地壇》這是一部長篇哲思抒情散文,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而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全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寫自己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

2、創作背景

作者是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

3、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10)男,漢族,2023年生於北京。2023年赴延安插隊,2023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2023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

童年第二章好詞佳句,《童年》第一章好詞好句有哪些?

童年 第一章好詞好句有哪些?你的問題我已經收到了,正在為您解答中。1 燈影不再搖曳,月光清楚地印在地板上,顯得那麼淒涼而又安詳。2 陰沉的秋天,不僅看不見太陽,也感覺不到陽光的溫暖,甚至能夠忘記太陽的存在 就在這樣的秋天裡,我曾不止一次在樹林裡迷過路。當你已經遠離了大路,又身心疲憊找不到小路時,你只...

《童年》高爾基第一章或第二章的好詞好句

在水一方 1 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歌唱中,外祖母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飛旋,青春瞬間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現出一種鮮花綻放般的美麗。2 每個人都被她吸引住了。茨岡臉色紅紅地走...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章的好段好詞佳句

虛度年華 卑鄙庸俗 碌碌無為 永無止境 聲色俱厲 鬆弛 凶神惡煞 心驚膽戰 提心吊膽 狠之入骨苦苦求衰 驚恐萬狀 目瞪口呆 鴉雀無聲 溜之大吉 雞毛蒜皮倒背如流 清清楚楚 一清二楚 胡說八道 不由分說 甕聲甕氣無精打采 來來回回 乾乾淨淨 仔仔細細 火舌飛舞 筋疲力盡迫不得已 支支語語 興致勃勃 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