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河沒有形成發達的內河航運

時間 2021-10-19 16:53:41

1樓:科普小星球

黃河沒有形成發達的內河航運的原因是與其他大江大河相比,黃河中游的通航條件有其特殊的困難和侷限之處。例如:

1、黃河中游航運的壺口瀑布是航運障礙之一。在壺口瀑布「旱地行船」成本太高;且如果在壺口瀑布西側建船閘,極有可能會嚴重破壞壺口風景區的自然景觀。

2、黃河天然徑流量隨著時間正在大幅度減少,下游斷流發展態勢令人十分擔憂,黃河中游的航運業因此也受到很大影響。

3、黃河托克托至禹門口段兩岸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支流匯入將大量泥沙帶入河道,使得河水含沙量大增,增加了航運的阻力。

4、黃河潼關至三門峽段位於晉陝豫黃土峽谷之中,河道較為順直。由於受潼關上游河道河床遊蕩以及三門峽水庫自身運用的影響,潼關——大禹渡段(40km)淺灘密佈,主流(槽)多變,行船困難。

5、黃河小浪底至古柏嘴,屬於峽谷向平原的過渡性河段,鐵謝以下河道較為分散,通航條件較差。

擴充套件資料

與其他大江大河相比,黃河中游的通航條件有其特殊的困難和侷限性,但是也有不少有利條件:

(1)通航保證流量並不小。通過對黃河干流各水文站實測資料的分析,21世紀初可以調節到通航保證率90%的最小流量為258立方米/秒,這與漢江、湘江和閩江等河流的枯水保證通航流量相近。

(2)禹門口至潼關段,通過整治易於提高航深,主流擺動範圍大為減小,主槽趨於穩定。

(3)灘險密度小、航行條件好的河段長。

(4)建設投資少。內河航運不需要多少投資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即使有些需要整治的河段,航運建設投資也比較低。尤其在晉陝峽谷地區修鐵路、公路,造價要比其他地區高出1—3倍,而船舶運輸在運價上不足公路的1/3,鐵路的1/2,有明顯的經濟優勢。

(5)耗能省,運輸成本低,佔用耕地少。

2樓:霧月霜天

黃河沒有形成發達的內河航運是有歷史原因的。

首先,黃河航運的價值不高。歷史上,內河航運運送的貨物多為錢糧,黃河沿岸物產貧瘠,而且由於歷朝歷代都有邊軍駐防,所產糧秣在本地就會被駐軍消化,外運的極少,對航運的需求就少。

其次,黃河流域大多數時間處於外族的統治下,不管是遼、金還是蒙古,都不需要內河航運。他們逐水草而居,這個地方呆不住了,收拾東西到下個地方去,還有,實在沒辦法了,組織一批馬隊到中原搶。

最後,黃河的通航情況一直不好。因為上兩個原因,黃河上沒什麼大規模的航運,也就沒有人去疏通航道。貴德以上基本不能通航,貴德到中衛間只通皮筏,中衛—銀川、西小召—河口、龍門—孟津及孟津—陶城鋪間可通木船,陶城鋪—墾利間可通大船,墾利以下航道水淺則不通航。

3樓:匿名使用者

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黃河產生豐水期和枯水期,季節性的水位差別很大,有時產生斷流,所以很難形成發達的內河航運。

為什麼沒有形成以胖為美的審美,你喜歡胖還是廋?

不要太胖,更不能太瘦了,太瘦了感覺乾巴巴的,沒意思,胖就不用說了,一胖毀所有。我覺得還是有不少的人是喜歡稍微胖一點兒的人,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是覺得瘦一些的人會比較好看我個人也比較喜歡瘦一點的人,我覺得瘦一點的人穿一些衣服都會顯得很好看,也能夠很凸顯身材。因為現在社會上的主流審美觀念就是以瘦為美的,大多...

在當代如此發達的網路文學,為什麼沒有典型的人物形象

走吧 從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 到唐詩宋詞,賦的發展,再到明清 文化的進步,中華文化一直在不斷革新,創新形式,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一直是首要位置的。文學作品在塑造典型人物中才能將人物的仁義忠孝表達出來。不論是水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即使這麼多人施耐庵仍然能在 水滸傳 中生動的塑造出仁...

我的形象快沒了 我越來越沒有形象了,為什麼

你越在乎。別人就會越來越以為你確實做過了。既然沒有你何必在乎別人怎麼說。雖然人言可謂,但是生活是你自己的。心情也是你自己的。別人議論。你坦然若之。時間長了自然過去了。如果你一味的想著這些。別人也會把不是事實的東西想象成事實。自然點。即使做過了那又怎麼樣呢。不活啦?不至於吧。呵呵。不要想那麼多啊。你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