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兩句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到底是曲徑還是竹徑 大神們幫幫忙

時間 2021-10-27 17:47:34

1樓:帥朗然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幽處",意思是人跡罕至之地,如果是一條直直的翡翠長廊,那麼幽從何而來. 如果用"竹徑",則不能與"幽處"照應,而不足以突顯寧靜祥和的意境.

"曲"之妙處在於它的峰迴路轉,彎彎曲曲的一條山間小路,多麼寧靜幽悽,與"幽處"相互關照.

2樓:_丘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詩文解釋】 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

山光明淨,鳥兒歡悅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萬物一片沉寂,只聽到那悠悠鐘磬的回聲。 【詞語解釋】 禪房:

僧侶的住房。 萬籟:各種聲響。

【詩文賞析】 晨遊山寺,看到幽靜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煥發、鳥兒歡唱,嫋嫋的鐘磬聲時隱時現。如此清幽的環境使詩人頓去雜念,心中豁然開朗。全詩雖詠禪房寺院,實抒寄情山水及隱逸之情。

語言古樸,意象深微;構思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進入勝境。

3樓:單身貴族

曲徑 說的是山裡的小路

到底是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還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4樓:米迦勒之舞

正確的寫法是曲徑

來通自幽處,禪房花木深。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出處唐代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譯文: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旭日初昇映照著山上樹林。彎曲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此詩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以凝練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

擴充套件資料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相關詞語—曲徑通幽:

一、釋義

彎曲的小路通到風景美麗的地方,形容景色雅緻迷人。

二、引證

清·俞樾《曲園楹聯》:「曲徑通幽處,園林無俗情。」

譯文:彎曲的小路通到風景美麗的地方,園林沒有俗氣的地方。

三、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分句;含褒義。

四、示例

曲徑通幽是藝術上的含蓄,平崗開曠是節奏上的流暢。

5樓:最愛盛夏季節

原版本應該是竹徑通幽處。現在在常熟興福寺(破山寺)內有宋朝米芾書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寫的就是竹徑通幽處,還有一處不同:萬籟此都靜。

6樓:家玩家家

都對!用曲徑的多一些,版本不同

7樓:雲龍

後者,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意思是青翠的竹林掩映著小路通往幽深處,在禪房前後的花草樹木生長茂盛。

一、出處:唐朝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二、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三、原文翻譯:

清晨中走進一座古老寺院,太陽初升照耀著山中樹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前後的花木繁茂地生長。

山光的明淨飛鳥更加愉悅,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

此情此景,萬物皆沉默靜寂,只回蕩著敲鐘擊磬的聲音。

9樓:匿名使用者

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寂之處,禪房的花木也深濃茂盛。詩人常建描寫的是禪院景物的幽靜,可以說是自然天籟。也暗含他的高潔志趣和歸隱思想。

10樓:愛漂漂淼淼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

深: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出自唐代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這首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

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

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

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巨集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

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

11樓:該使用者巳登出

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

詩句描寫禪院景物的幽靜,可以說是自然天籟,同時也暗含他的高潔志趣和歸隱思想。

12樓:提莫小姐姐

解釋: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出自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作者常建:常建,籍貫邢州(根據墓碑記載),後遊歷長安(現在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長期過著漫遊生活。

後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較為著名。

13樓:百度使用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一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

14樓:匿名使用者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

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

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巨集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

15樓:手機使用者

小題1:示例:彎彎曲曲的小徑幽深寂靜,在花木掩映下,一座古老莊嚴的禪房展現眼前。這清幽的山林美景讓鳥兒格外歡愉,翠鳴聲聲;這空靈潤澤的一汪潭水,天光雲影,讓人心更加澄明寧靜。

小題1:以動襯靜,以寺院裡的鐘聲,襯托寺廟山林的幽靜。

小題1:試題分析:「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兩句,「曲徑通幽處」寫出了小徑的特點,「禪房花木深」寫出了禪房周圍的環境特點。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山光悅鳥性」寫了山林之美景及歡愉的鳥兒,「潭影空人心」寫出了潭水中的景色給人以寧靜之感。據此我們便可以聯想,描寫的內容便明確了。

點評:此類題目在做答中要注意,一般由兩部分構成答案,即景象內容與特點。做答時既要理解詩詞大意,又要放到詩句中尋找描寫物件及明顯的語言標誌,如時間、季節、事件、景物特點、氛圍、人物的喜怒等等。

小題1:試題分析:根據「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兩句中的 「寂」和「但餘 」幾字可知,全句的目的是寫靜,寫寺院裡的鐘聲是為了襯托寺廟山林的幽靜。因此是以聲襯靜。

點評:首先要對詩歌常用的寫作手法有一個瞭解,如聯想、想像、襯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等,並要瞭解各自的特點,判斷時要根據詩歌的具體內容做具體分析。

16樓:匿名使用者

黑人月uu吃個飯溝溝壑壑古古怪怪古古怪怪古古怪怪古古怪怪古古怪怪古古怪怪滾滾滾

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曲徑通幽處」曲是竹的意思那有什麼區別

17樓:匿名使用者

曲是彎轉的意思,不是竹的意思,整句意思是:彎轉的小路通往一片幽深遠處。望採納

18樓:匿名使用者

彎彎曲曲的小路延伸向幽靜處延伸

19樓:戰神

竹徑沒有想象力.曲徑讓人產生聯想.產生共鳴.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有兩句詩各含有成語,這兩句

豆淡威嘉惠 1.曲徑通幽處 萬籟此俱寂 曲徑通幽處 萬籟此俱寂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題破山寺後禪院 是一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 題破山寺後禪院 ...

對《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最後一句「但餘鐘磬音」有什麼看法

旗驪婧 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註釋 初日 早上的太陽 禪房 僧人的房舍 磬 q ng 和尚唸經時敲的樂器 禪房 僧侶的住房。萬籟 各種聲響。詩文解釋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頭,沐浴著朝陽的輝光,蜿蜒的小路漸漸通...

題破山寺後禪院尾聯與王籍的哪兩句詩一樣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常建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 王籍 入若耶溪 南北朝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題破山寺後禪院 柒色葬禮 不同。因為這是採用了以聲寫靜的手法,將靜謐更充分地表現出來。如 王維 鳥鳴澗 蟬噪林逾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