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路線上山坡,還有什麼方法上山坡

時間 2023-02-20 01:15:04

1樓:匿名使用者

轉圈也可以,要看具體情況。

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便於火車爬上陡坡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2樓:開尚詭試能

1.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

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

2.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裡,配合兩臺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便於火車爬上陡坡,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可以設計環形鐵路或者是修高架橋,從而減小坡的坡度。。。

詹天佑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便於火車爬坡,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4樓:網友

火車先開到半山腰,在倒過來開 不知道這個圖能表達得清楚嗎?

5樓:

鐵路的設計主要是根據地形環境條件來設計的,當年詹天佑設計人字形鐵路,以便於爬坡是在當年的特殊環境(蒸汽機的牽引力不夠,消除山坡無法做到)下,而現在修鐵路都是「逢山開山,遇水架橋」,有了隧道和高架橋,以前的火車要爬坡的情況也就沒有了,而且,這樣一來,現對於詹天佑的人字形設計,大大縮減了鐵路線的長路,減少了修鐵路的成本和火車執行時間,所以這就是比詹天佑的方法更好的方法,也是現在通用的方法。

6樓:一個壺迷

設定高鐵的那種橋,便於速度!

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是什麼?

7樓:初音玅鞢

京張鐵路(現為京包鐵路的一部分)青龍橋站的人字形鐵路是為克服南口和八達嶺段高度差而修建的一段線路。 京張鐵路自北京豐臺起、至河北張家口,2023年9月4日開工。2023年8月11日建成。

這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主持設計、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條幹線鐵路。當時的清**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京張鐵路工程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青龍橋車站的人字形鐵路。

京張鐵路。從南口北上要穿過崇山峻嶺,坡度很大,按照國際的一般設計施工方法,鐵路每升高1米,就要經過100米的斜坡,這樣的坡道長達10多公里。為了縮**路、降低費用,詹天佑大膽創新,設計了「人」字形鐵路線路,為了安全、平穩,北上的火車到了南口以後,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前面拉,一個在後邊推,過了青龍橋,火車向東北方向前進,進入了「人」字形鐵路線路的岔道口後,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改成拉,而原先拉的火車頭又改成推,使火車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爬坡就容易多了。在20世紀初時的如此大膽的設計,在中國鐵路建築史上,是一個不小創舉。

現在,人字形鐵路附近的青龍橋車站已經成為北京市的文物保護單位和紀念詹天佑先生的所在地。 詹天佑所發明的人字形鐵路已經成為一件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

本段修築歷史。

8樓:北岸木子

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如今喜馬拉雅山區的火車也在採用。

9樓:匿名使用者

上山時,兩個火車頭,假設a和b,a拉b推,爬到一定高度以後,掉頭,b拉a推,線路像一個人字形,叫人字形線路。

10樓:手機使用者

詹天佑的人字形路線。指的是一條首尾都有車頭的火車,在上一個山專坡的時候,如果一直用一端的屬車頭,那麼它下山的時候就需要繞很大的彎,才能下山。但用人字行路線,火車爬上坡後,直接用另一個開始做為車尾的一端作為車頭向山下開,而爬坡時的車頭此時做為車尾了。

省去了火車特殊坡道拐彎不方便的毛病。

11樓:閃耀的

是京張鐵路。所謂人字形線路,就是北上的火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回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答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

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12樓:手機使用者

詹天佑主持設計修建京張鐵路時遇到了很多難題,那是一個橫的人字形,火車經過那個路段,由於陡坡,先要在中間停一下,聽得那部分就是「人頭」,待火車掉頭完畢,再從另一隻上去。

13樓:手機使用者

從"人"的左下段上到頂部,在到"人"字的右下段。

14樓:手機使用者

就是像你上樓梯的那個樣子 你上樓梯的時候看看就知道了 就是這樣的。

在嗎?請問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怎麼解決?急求。 5

蘇教版語文書第20課 課後第三題:對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的理解

15樓:匿名使用者

突破「中部鑿井法」教學難點。

——《詹天佑》一文的課堂觀察 湖北省恩施市建始縣實驗小學 黃雪融 理解「中部鑿井法」是《詹天佑》一文中的一大難點。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請看下列教學片段。

師:八達嶺山勢如何?請畫簡單示意圖。

生: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

師:怎樣開鑿八達嶺隧道呢?(不急於讓學生作表面回答,而是繼續講下去,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從開鑿居庸關隧道,我們知道開鑿八達嶺隧道也有兩個現成的工作面,在**?畫簡單示意圖。

生:兩個現成的工作面在兩端。(生畫示意圖)

師:但八達嶺隧道太長了,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光有兩個工作面,工作效率還是不夠高。詹天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

生:詹天佑想出了中部鑿井法,就是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生畫示意圖)

評析:至此,學生已理解什麼是「中部鑿井法」及為什麼要採用「中部鑿井法」,為理解下文的「打直井」的數量打下了基礎。

師:從圖上可以看出,打一口直井就增加了兩個工作面,那麼打兩口直井,可以增加幾個工作面?

生:可以增加四個工作面。

師:打三口直井呢?

生:六個工作面。

師:依此類推,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對不對?

生:(齊答)對。

師:那麼,可不可以說,打的直井越多,增加的工作面就越多,所需的工期就越短呢?為什麼?

(生愣住,隨即陷入思考。)

生:不是,因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時間,打的直井太多,反而浪費許多時間,並且破壞山體結構。所以,打的直井太多,增加的工作面是多了,但工期不一定縮短。

師:對,你們也像詹天佑一樣聰明,會謀劃。據資料查證,詹天佑確實是打了兩口直井,增加了四個工作面,包括兩端的兩個現成的工作面,總共是通過六個工作面來開鑿八達嶺隧道。

這樣,他成功地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師:通過「中部鑿井法」,我們又一次感受到——

生:詹天佑的傑出才幹。

評析:教師通過引導、激趣、提問,讓學生想象,逐層探索、理解,直至突破「中部鑿井法」這一教學難點。-

16樓:孤獨心靈

→ ←那些是代表山 箭頭的意思就是開鑿的方向 ||就表示井)

17樓:星星雪睿

這個,我不是這個版的。

詹天佑生平,詹天佑生平簡介 詹天佑介紹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 清咸豐十一年 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鐘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 籌辦的 幼童出洋...

關於詹天佑,詹天佑的簡介

詹天佑爺爺,讀了您的事蹟,我對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您主持修築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條鐵路,真了不起!在您與我一樣大的時候,您就去國外留學,後來又回國成為了一位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被大家稱為 中國鐵路之父 我真佩服您!當時,清 任命你為修築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時,帝國主義者就嘲笑清 嘲笑您根本不可能修好...

詹天佑當初修建的人字形鐵路,如今還能用嗎

大家從小學課本上都曾經瞭解過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的故事,今天,我們就深入介紹一下詹天佑,這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當年修築京張鐵路的往事。在那個內憂外患 水深火熱的歲月,我們共同瞭解一下當初詹天佑究竟歷經了那些艱難困苦,最終他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這一偉大壯舉的。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他修建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