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江陵是哪國的,三國時期江東是現在什麼地方

時間 2025-06-03 22:20:11

1樓:藍顏摘月

蜀國!江陵的歷史:

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先後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歷時515年。城池由磚城牆、土築城垣、護城河組成。現存磚城為明、清建築。

春秋戰國時,為楚船官地和楚王行宮--渚宮。城始建年代不詳。秦滅楚後,成為歷代封王置府的重鎮。

相傳三國時蜀將關羽,曾傍依舊城而另築新城。晉永和八年(西元352年),桓溫督荊州,將舊城與新城合併為一。後梁乾化二年(西元912年),荊州節度使高季興據江陵稱王,建南平國,驅使民工十餘萬,大築重城,致發郭外五十里冢墓取磚,後梁龍德元年(西元912年)季興遣都指揮使倪可福修外郭,後唐天成二年(西元927年)築子城。

南宋淳熙間,以城多潰圮,安撫使趙雄奏請修築,為磚城二十一里,元至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攻下荊州,詔令毀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平章楊瑾依舊基修復,周十八里三百培碰八十一步。明配陸談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陷江陵,再次將城牆拆毀。

清順治三年(1646年),沿用舊基重建。爾後多次維修。今城池儲存完好,計有六組城門建築,三座藏兵洞,二十四座敵樓炮臺。

城牆高8-9公尺,厚10公尺左右。現經初步測量,周長10公里餘。城牆下部條石砌成牆腳,上用巨大城磚砌牆外殼。

牆身內側及牆腳均用石灰糯公尺漿嵌縫,堅固異常。城牆東西長,南北短,呈多邊形。依地勢而高下,順湖池而悉則迂迴,居高遠望,水如素練,城似游龍。

2樓:網友

江培逗陵最早是屬於劉表的,後配態賣來赤壁之戰後被劉備(蜀)佔了,然後在關羽敗走麥成之後被孫權閉拿(吳)佔下,最後是屬於晉。

3樓:網友

劉表的,後來是劉備,後來又是孫權,最後是司馬的。

三國時期江東是現在什麼地方

4樓:己放龍

三國時期江東是現在的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南京市、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泰和縣西北、浙江省紹興市、安徽省廬江縣西。江東指長江以東地區,又稱江左,長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為西南往東北走向,於是將大江以東的地區稱為「江東」。

三國時江東六郡分別是指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廬江郡。三國兩晉開始江東以文化繁榮、經濟富庶著稱,至唐以後逐漸被江南的概念取代。

歷史上,自東漢起,江東發展為富庶之地,同時也成為漢地的財賦重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但是江東地區極早就被孫策、孫權控制,建立了孫吳政權保持了地區的長期穩定發展。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吳郡富春孫氏孫堅因打壓黃巾起義有功,公升任長沙太守,擁兵自居,成為割據首領。孫堅長子孫策,年輕有為,領其父部下千餘人,渡江削平江東,佔據江東六郡而被封為吳侯。

三國江陵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5樓:帳號已登出

就是湖北現在的荊州市。

南郡是秦國建立在原楚國郢都的基礎上的乙個郡,郡城所在地是江陵縣,三國以後多以江陵代指南郡,及唐朝廢南郡,併入江陵府,元代改南宋江陵府為江陵總管府,不久又改為上路總管府,解放後屬湖北省荊州地區。

擴充套件資料: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全市國土面積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690萬(2017年),下轄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8個縣市區和荊州開發區、華中農高區、紀南文旅區3個功能區。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西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

6樓:網友

三國時期的江陵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

三國時期的江陵是現在那個地方

7樓:哲哥聊歷史

江陵,又名荊州城。今為荊州市和荊州區人民**所在地悔握。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稱「七省通衢」。

江陵,是乙個知名度很高碧慎慶的地名,無形資產豐富。唐朝詩仙李白一曲《下江陵》、詩聖杜甫一曲《望江陵》,使江陵美名載譽海內外,孝賣「千里江陵一日還」是海內外華人無人不曉的名句。至於其他騷人墨客題詠江陵的詩文,更是不勝列舉。

三國時期的江東是現在的**

8樓:最愛娛樂秀

三國時期的江東主要在今天的長江中下游一帶,主要是南京、浙江、江蘇一帶,有時候是長江以南,有時候只是長江流域的下游。三國時的「江東」一般會稱之為「江東六郡」,包括郡治今天蘇州的吳郡、郡治紹興的會稽郡、郡治南京的丹陽郡、郡治南昌的郡治泰和縣西北的廬陵郡,以及郡治廬江縣的廬江郡。

1、吳郡:東漢永建四年始置,是把原來的會稽郡錢塘江以西部分設為了吳郡,郡治在原來會稽郡的郡治吳縣,也就是今天蘇州姑蘇區。會稽郡保留了錢塘江以東的部分,郡治遷移到了山陰,在今天紹興越城區。

2、會稽郡:秦始皇時始設,大致相當於今天江蘇長江以南、安徽以南、傷害西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區。因為會稽郡實在太大,屬縣偏遠,所以被一拆為二,是為「吳會分治」。

會稽領十五縣,到了孫策時,又不斷分出了11個縣,至東漢孫權稱帝,會稽郡一共領有二十六縣。

3、丹陽郡:丹陽郡設於漢武帝建元二年,轄今天安徽省的宣城市、池州市、銅陵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黃山市,以及江蘇南京市、鎮江市句容市、常州市的溧陽市、以及杭州市臨安區於潛鎮及以西、湖州市安吉縣、江西上饒市婺源縣。

4、豫章郡:豫章郡始設定於漢高祖時,當時劉邦以英布淮南王,置淮南國,領衡山、九江、廬江、豫章四郡。三國時,吳國治下的豫章郡,郡治南昌,轄16個縣。

5、廬陵郡:廬陵郡實際上是在建安五年時,孫策從豫章郡裡分出來的,治所載西昌縣,後來又遷移到了今天江西泰和縣城西,轄西昌、石陽等九縣。

6、廬江郡:廬江郡轄今天的安徽省銅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鎮市、上饒市等。西漢始置,郡治在今天安徽廬山縣西二十里。

三國時,廬江郡治遷到皖城(今潛山縣梅城鎮),改六縣為六安縣,建安十九年(214),吳國拔掉了皖城,吧奧廬江郡一分為二。

古代的江陵是現在什麼地方?

9樓:乾萊資訊諮詢

古代江陵是棗遲現禪知在湖北的荊州市。

江陵的城市前身為楚國國都郢,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先後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歷時515年。至漢朝起,江陵城長期作為荊州的治所而存在,所以常以荊州專稱江陵。

江陵現名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級市,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江漢平原的中心城市。五代以來,中原王朝統治中心在豫陝之間,江陵西控巴蜀,北接襄漢。

是中原溝通嶺南的要衝,號為東南重鎮凳襲李,亦都會也,歷代建都於長江中下游的政權多建都於此,有春秋迄五代共有十代政權建都。

其中楚是大國強國,東晉和南朝都擁有中國南部半壁江河,故江陵的古都地位較高,僅次於七大古都,是荊楚名都。

三國時期的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10樓:網友

三國時期的「江東」有泛指和特指之分。

1、「江東」得名因長江至蕪湖與南京間作西南、東北流向,故秦漢以來,泛稱長江此河段的南岸地區為「江東」。這是「江東」在三國時期的地理泛指意。

2、三國時期,孫氏佔據的「江東」。一開始特指其早期佔據的「江東六郡」;後來擴充套件到東吳政權控制下的所有地域。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吳郡富春人孫堅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公升任長沙太守,擁兵自居,成為割據首領。孫堅長子孫策,年輕有為,領其父部下千餘人,渡江削平江東,佔據江東六郡而被封為吳侯;孫堅次子孫權,秉承父兄遺志,在周瑜、張昭等一批士族豪強的支援下,穩定江東局勢,戰敗曹操、劉備,於西元229年稱帝,定國號為吳,成為三國鼎立中的吳國。

孫策佔據的「江東六郡」,包括:吳郡(郡治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郡治浙江省紹興市)、丹陽郡(郡治初在宛陵,後移至建業即江蘇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廬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縣西北)、廬江郡(郡治安徽省廬江縣西)。

孫權通過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擊退曹操和劉備,擴張了領土。治下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

疆域範圍 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達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至武陵郡(湖南西部),東臨東海,涵括我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的部分地區、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這些孫氏政權控制的地區一般都被統稱為「江東」。

三國時宛城是荊州的嗎,三國宛城在三國時期的哪個州

三國時的宛城是荊州南陽郡的治府所在,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白河 古稱淯水 以北 三國時期的荊州在 荊州,古稱 江陵 湖北省地級市,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

曹操是不是三國時期人物?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嗎?

曹操不算三國時期的人物,嚴格說是東漢末年的人物,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篡漢,三國時代才正式開啟。三國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東吳三個政權。在此之前,從漢末的亂世群雄逐鹿到後面的孫劉聯盟,都是一步步地將歷史從東漢推向三國的過程。是三國時期人物。曹操 ...

三國時吳國管轄範圍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主要管轄範圍

雲暮歌 在不同的時候地盤不一樣,鼎盛時期就是現在河南南部,江蘇大部,安徽,湖北和湖南大部分,江西 貴州 廣西 腳趾 現越南 廣東 福建 浙江,這些地方基本都是其控制,但是由於蠻夷雜居,到底有多少實際地盤不詳 紅弦祭 222年,孫權稱王,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吳國建立。孫權統治時,江東經濟有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