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爆紅萬戶春光
長期的遊牧生活,使蒙古族牧民選擇了最適合的住所——蒙古包。蒙古包包內寬闊舒服,是用特製的木質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信櫻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建立,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備伍住。
包門朝南開,包內正北中心是長者或貴賓的位置,西邊是客人的位仿坦或置,東邊是家人就坐的和做飯的地方,東南是爐灶。如今,大多數牧民有兩座蒙古包,一座往人,一座作庫房或做飯燒茶做奶食品。隨著生產發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進步,如今已有好多牧戶搬進磚瓦房,實現了定居遊牧。
在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的蒙古族農牧民已普遍居住磚木結構的房舍。
2樓:曉淡
以蒙古包這一名稱聞名於世的一種建築形式,是亞洲遊牧民族的一大創舉。這一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虛辯曾被更早的亞細亞遊牧民族所使用,後來許多遊牧民族或長或短地使用過它或類似於它的住屋。以木杆兒為主要支撐材料的人類早期建築形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大流派:
一種是中國鄂倫春人的傳統建築歇仁柱式(在鄂倫春語裡歇仁柱為「木杆屋」之意),即尖頂、用獸皮或樹皮、草葉子做苫蓋。西伯利亞埃文基(鄂溫克)人的住屋、美洲印第安人的梯比和北歐薩公尺人的高阿邸或拉屋等均屬這一型別。另一種是蒙古包式的,即穹頂圓壁,主要用毛氈做其覆蓋物。
蒙古包的包門開向東南,既可避開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也沿襲著以日出方向為吉祥的古老傳統。而帳內的**部位,安放著高約二尺的火爐。火爐的東側放著堆放炊具的碗櫥,火爐上方的帳頂開有乙個天窗。
火爐西邊鋪著地氈,地氈上擺放矮腿的雕花木桌。包門的兩側懸掛著牧物蠢人的馬鞭、弓箭、獵槍以及嚼轡之類的用具。帳內的西側擺放著紅漆彩繪木櫃,木櫃的北角上敬放著佛龕和佛像,佛像前供放著香爐及祭品。
普通的蒙古包,高約十尺至十五尺之間。包的周圍用柳條交叉編成五尺高、七尺長的菱形網眼的內壁,蒙古語把它叫作「哈那」。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據主人的經濟狀況和地位而定。
普通小包只有四扇「哈那」,適於遊牧,通稱四合包。大包可達十二扇「哈那」。罩譽陪包頂是用七尺左右的木棍,綁在包的頂部交叉架上,成為傘形支架。
包頂和側壁都覆以羊毛氈。包頂有天窗。包門向南或東南。
包內右側為家中主要成員座位和宿處,左側一般為次要成員座位和宿處(蒙古族住房也以西為大,長者居右)。解放前,信奉喇嘛教的人們,在蒙古包的西側或住房的西間,設定佛龕,供奉佛像。蒙古包的**設有供飲炊和取暖的火爐,煙筒從包頂的天窗出去(古時沒有火爐和煙筒,一般都是在帳幕**生火,煙從天窗出去)。
蒙古包地上鋪羊毛氈。包門口和火爐旁鋪以牛皮。現代臥榻有的鋪設木床,有的設有矮床。
乙個蒙古包一般只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新婚夫婦要建新包,有的是新娘父母陪送。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或眷屬多的,一家有幾個蒙古包。
但凡有兩個以上蒙古包的家庭,都是長者居最西側的蒙古包。
3樓:一樸豆豆
蒙古包的形成經過乙個綿長的歷史階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使用現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時代,才會自個製造「洞室」,在地面挖乙個地洞,沿洞壁用木頭、檔老石頭之類謅甃起來,甃得快齊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與木石牆平齊,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烏爾斡。
洞頂要留一口兒,靠口兒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簡單的壕作為梯子,供人收支用。一起兼有走煙出氣採光通風等多種功能,後來就發展為蒙古包的門和天窗。阿爾泰語系的突厥、滿洲、蒙古都把這種洞室稱為烏爾斡。
烏爾這一詞即是「挖」的意思,至今仍用在衛拉特蒙古的白話中。如今的一鋒散般蒙古語中,烏爾斡現已專指蒙古包天窗上的氈,銀蠢氏引伸為「家」、「戶」、「居民」等意。可以看作是一種歷史遺蹟的遺留。
蒙古包是哪個民族的
4樓:牧長文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
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
關於蒙古包的資料
5樓:abc生活攻略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柵、撐杆、包門、頂圈、襯氈、套氈及皮繩,鬃繩等部件構成。木柵蒙語稱「哈納」,是用長約2公尺的細木杆相互交叉編扎而成的網片,可以伸縮,幾張網片和包門連線起來形成乙個圓形的牆架,大約60根被稱作「烏尼」的撐杆和頂圈插結則構成了蒙古包頂部的傘形骨架。
牧民們用皮繩、鬢繩把各部分牢牢地紮在一起,然後內 外鋪掛上用羊毛編織成的氈子加以封閉,乙個精美觀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說是用最簡潔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 的地氈,擺上傢俱,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 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 哈納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
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 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描寫蒙古包的作文,關於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無敵夏夏子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住著蒙古包呢?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用奶招待客人呢?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披著大袍 綁著腰帶 穿著靴子呢?當然就是我們少數名族中被稱為 馬背名族 的 蒙古族。蒙古族自稱 蒙古 蒙古 這一名其意為 永恆之火 別稱 馬背民族 現在主要分佈在新疆 青海 甘肅 遼寧 吉林 黑龍江等...
蒙古包的特點
笑對青山萬重天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 休息 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 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 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 哈納 用2.5 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 架好,再架上頂部的 烏尼 長約3 2 米的柳條棍 將 哈納 和 烏尼 按圓...
蒙古包是帳篷嗎?蒙古的白帳篷是什麼意思
蒙古包。不同於帳篷,無論是搭建方式還是,結構,它都比帳篷要更加複雜一些。而且它有,很多講究。從佈局到,生活方式。屬於冬暖夏涼的乙個,草原上的,可移動建築。一輛勒勒車就可以拉走,一兩個人就可以搭建,有非常好的可擴充性。如果覺得有用,謝謝。在我國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居住方式是不一樣的,蒙古族和藏族舉例,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