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吃鴨子的文化

時間 2021-05-10 03:28:54

1樓:匿名使用者

南京的鴨子

鴨子生長於水邊,其性微寒,所以南方人吃鴨子較北方多一些,五花八門,無所不吃。單是南京就有鹹板鴨、鹽水桂花鴨、金陵叉烤鴨、黃燜鴨,就連下腳料也不放過,鴨頭、鴨脖子、鴨翅、鴨掌下滷鍋,鴨血、鴨肝、鴨腸、鴨胗下湯鍋。

鹹板鴨的吃法始於六朝時期,是將鴨子鹽滷醃製,用竹筷將胸部撐開,掛於通風處晾乾,硬邦邦如鐵板一塊,故名。現煮現吃,肉質緊密,很有嚼頭,味香入骨,適合下酒。小時候姥姥每年冬季都要作板鴨,不過要用醬油醃一下,醬香濃郁,手藝傳到我這一輩我又作了改良,將鹽加上蔥姜花椒,下鍋翻炒,炒至蔥末焦香,趁熱把鴨子裡裡外外擦上幾遍,成菜別有風味。

鹽水鴨也是將炒熱的鹽遍擦全身,並灌入腹內,加滷汁醃製數小時,大火煮熟,晾透切塊,肉質細嫩,肥而不膩。鹽水鴨製作時間短,適合節奏快的現代生活,但是我還是覺得板鴨好吃。

在中國的城市裡,南京有點象個落沒貴族,雖說是九朝古都,卻因為風水不好,各個政權都很短命。南京處處是六朝遺蹟,擺著古都的空架子,骨子裡卻閒散又小氣。由南京的滷鴨頭鴨掌可略見一斑。

南京人愛吃鹽水鴨板鴨,鴨頭鴨掌鴨頸鴨翅卻捨不得扔掉,放入滷鍋慢慢滷上一夜,熱上一壺小酒,啃的津津有味。尤其是南京的女孩子,特別愛啃鴨頭,逛街的時候邊啃邊逛,是街頭一景,真是「丫頭啃鴨頭丫頭嫌鴨頭鹹,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沒有桂花油」。

南京有了秦淮河才稱的上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如今的秦淮河依然是青磚小瓦馬頭牆,有大紅燈籠掩映其中,夜晚更是旖旎繁華,依稀可見朱自清、俞平伯筆下漿聲燈影的舊景。秦淮河畔著名的小吃鴨血粉絲湯已被洋快餐擠到了犄角旮旯,在河畔的一個小橋邊有一間不到五平米的小店,熱氣騰騰,香氣繞樑。湯盛在青花小碗裡,紫紅色的鴨血,玉白色的鴨腸,淡紅色的鴨胗,雪白透明的粉絲,再配以翠綠的香蔥末,令人一見之下便食慾大開。

鴨血的滑嫩、鴨腸的脆爽、鴨胗的柔韌,與粉絲交織纏綿,加上湯的鮮美,再撒上一點胡椒粉,真是無上美味。老闆送湯時還要問上一句「還要辣油啊?」聽起來頗似「i love you」,不禁莞爾,心裡暖暖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南京板鴨:馳名中外。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鹹板鴨。

」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板鴨是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

南京板鴨的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時,地方**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為金陵人愛吃的菜餚,因而有「六朝風味」,「百門佳品」的美譽。板鴨色香味俱全。

外行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之酥、香回味無窮。

為什麼南京人喜歡吃鴨子,要個有說服力的說法

3樓:匿名使用者

南京地區太熱,有火爐之稱。夏天吃豬肉,雞肉,熱量大,容易上火,鴨肉屬溫涼,吃了不上火,在本地合乎養生之道。

詳細介紹下南京的歷史文化景點,求南京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有哪些值得去?

南京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峰的南麓,建築群依山而建,給人以仰止崇高之感。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形似自由鍾,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喚醒民眾,反抗壓迫,為挽救國家民族而奮鬥不息的精神。非凡華地段.紫金山天文臺建成於1934年,是解放前我國...

南京12點以後還開的夜宵,南京有哪些吃夜宵的好去處

麵筋粉姐姐 應該有的,我們這小城市12點以後還有燒烤之類的呢 12點以後吃宵夜的危害 危害一 易得結石 人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後4 5小時,若夜宵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 入睡,尿液便瀦留在輸尿管 膀胱 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

南京寧海中學美術班與文化班的具體區別

miku醬 今年寧海的諮詢會上副校長還以你媽媽所說的方法為例子,說明此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美術班和普通班在師資分配上是一致的,一個老師既帶普通班同時也要帶美術班,而美術班一年下來課程是文化班的學生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上的.個人認為,無論何人何事都應揚長避短,寧海的長項不言而喻,既如此,答案應該不言自明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