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言字旁右益是什麼字,一個言字旁一個益念什麼

時間 2021-09-01 08:04:11

1樓:acfun老婆指定唯一老公

你好,諡號

繁體 諡號

拼音 shì hào

注音 ㄕㄧˋ ㄏㄠˋ

詞語解釋

諡號 shì hào

古時帝王、諸侯、文臣武將死後,朝廷據其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一般為褒揚之詞。帝王的諡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諡號,由朝廷賜予。

詞語解釋

諡號 shì hào

亦作“諡號”。

古人死後依其生前行跡而為之所立的稱號。帝王的諡號一般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諡號由朝廷賜予。一般文人學士或隱士的諡號,則由其親友、門生或故吏所加,稱為私諡,與朝廷頒賜的不同。

《史記·鄭世家》:“乃更立 昭公 弟 子亹 為君,是為 子亹 也,無諡號。”《晉書·禮志下》:

“立德濟世,揮揚仁風,以登封 泰山 者七十有四家,其諡號可知者十有四焉。”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輓詩》:“諡號千秋定,銘旌百禩彰。

”《文史知識》2023年第1期:“死去的 司馬光 、 呂公著 被奪去了諡號,活著的 呂大防 、 劉摯 、 範純仁 和 蘇軾 兄弟先後被貶謫。”

希望可以幫到你。

2樓:

諡[shì]

中文解釋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號。~法。~寶(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諡號的印璽)。

叫作,稱為:“身死無名,~為至愚”。

一個言字旁一個益念什麼

3樓:暴走少女

一個言字旁一個益念shì,諡。

形聲。從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諡”。本義是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另外也有叫做、稱為的意思。

其筆順是點、橫折提、點、撇、橫、撇、點、豎、橫折、豎、豎、橫,共12畫。相關組詞有很多,比如美諡、諡法、諡策、諡名、諡寶、惡諡、諡冊、號諡、醜諡、論諡等。

擴充套件資料:

詞語解析:

一、美諡

1、拼音:měi shì

2、釋義:褒美的諡號。

二、諡法

1、拼音:shi fa

2、釋義:追諡的準則。即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蹟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

三、諡策

1、拼音:shì cè

2、釋義:指諡冊。

四、諡名

1、拼音:shì míng

2、釋義:亦作“諡名”。 諡號。

五、諡寶

1、拼音:shì bǎo

2、釋義:仿照帝王在世時所用的璽印而制,即將諡號刻於預製的璽印上,隨葬墓中,表示人死後所得的稱號。

4樓:地獄天堂的噩夢

諡讀音:[shì]

部首:訁五筆:yuwl

釋義:1.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號。~法。~寶(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諡號的印璽)。

2.叫作,稱為:“身死無名,~為至愚”。

5樓:晚風無人問津

這個字是 諡

讀音:[shì]

部首:訁

五筆:yuwl

6樓:匿名使用者

shì[名]

(1) (形聲。從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諡”。

諡,行之跡也。

諡者,別尊卑,彰有德也。

先王諡以尊名。——《禮記·表記》

誄生時所行為之諡。——《論衡·道應》

增諡美顯,榮於身後。

(2) 又如:諡法(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諡寶(古代帝王寢墓中,刻有帝后諡號的璽印);諡譜(記載諡號的譜牒);諡名(諡號)

7樓:lin林妹妹

望採納,o(∩_∩)o謝謝

諡拼 音

shì部 首 訁

筆 畫 12

五 行 金

繁 體 諡

五 筆 yuwl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號。~法。~寶(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諡號的印璽)。

2.叫作,稱為:“身死無名,~為至愚”。

相關組詞

諡典 諡寶 美諡 號諡 諡策 諡名 惡諡 誄諡 諡碑 顯諡 諡法 表諡 私諡 諡冊更多

百科釋義

諡,讀作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如諡號等。另外也有叫做、稱為的意思,如“身死無名,~為至愚”。 檢視百科

英文翻譯ik

左邊一個益字,右邊一個蜀字,念什麼呢?

8樓:drar_迪麗熱巴

讀音: juān

漢字:蠲

意思:積存(多見於早期白話)。

引用:先秦·佚名《天保》: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於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翻譯:吉日沐浴備酒食,敬獻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獻祭先公與先王。先祖傳話祝福你,壽手無止境萬年長。

組詞:蠲除、 蠲免、 蠲恤、 蠲化、 蠲閣、 吉蠲、 蠲法、 優蠲、 蠲損、 蠲疏、 蠲吉、 蠲忿、蠲復、 蠲烝。

1、蠲除 [ juān chú ] 廢除;免除。

孫中山 《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現今苛捐盡數蠲除,物價也漸便宜了,人民也漸富足了。”

2、蠲免 [ juān miǎn ] 免除。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今後新附土地、人民,桑、麻、谷、粟、稅糧,徭役,盡行蠲免三年。”

3、蠲恤 [ juān xù ] 免除賦役,賑濟飢貧。

魏源 《聖武記》:“湖北屢年蠲恤,視此不悉書。”

翻譯:湖北每年都免除賦役,賑濟飢貧,不用再上書告知。

9樓:治

蠲 juān ◎ 除去,免除:~除。~免。 ◎ 顯示,昭明:“惠公~其大德”。 ◎ 古同“涓”,清潔。 ◎ 古代稱一種多足蟲。

10樓:丶黙兮穎

蠲 juan 一聲

除去,免除:蠲除。蠲免。

顯示,昭明:“惠公蠲其大德”。

古同“涓”,清潔。

古代稱一種多足蟲。

左邊一個言字旁,右邊一個是,這個字念什麼

11樓:張

諟部首:言

五筆:yjgh

筆畫:16

shì〔~正〕同“是正”,訂正,如“~~文字。”

dì 古同“諦”,審諦。

12樓:簡潔速答

諧音就是 是和提

13樓:最愛

是個多音字。

諟拼音:shì dì

字義:1、shì〔~正〕同“是正”,訂正,如“~~文字。”

2、dì 古同“諦”,審諦。

14樓:星桂花類淑

諟讀音:[shì][dì]

部首:言五筆:yjgh

釋義:[shì]:〔~正〕同“是正”,訂正,如“~~文字。”

[dì]:古同“諦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73239”,審諦。

詳細字義

形聲。字從言從是,是亦聲。“是”意為“正對的”。“言”與“是”聯合起來表示“正確的言論”。本義:正確的言論。

漢語大字典:

①[shì]

《廣韻》承紙切,上紙,禪。

是;校正。

②[dì]

《集韻》丁計切,去霽,端。

審諦。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諟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9

《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嗜上聲。《說文》理也。《廣雅》是也。

《玉篇》審也,諦也。《廣韻》正也。與是通。

《書·太甲》先王顧諟天之明命。《傳》諟,是也。《疏》諟與是,古今之字異,故變文為是也。

《?書·姚察傳》硏覆古今,諟正文字。《注》諟卽是也。《集韻》或作提。

又《集韻》《正韻》?丁計切,音帝。與諦同。或作?。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諟

理也。從言是聲。承旨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理也。左傳。君與大夫不善是也。

國語作王弗是。韋曰。是,理也。

是者諟之假借字。韋注與許合。理猶今人言是正也。

臣之行?者王不能是正也。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

注。諟猶正也。

某氏偽大甲傳。諟,是也。皆與許合的意思。大學諟或為題。從言。是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15樓:仉楊氏勇碧

諶chén

部首bai筆畫

部首:訁du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1

五筆86:yadn

五筆98:ydwn

倉頡:ivtmv

筆順編zhi號:45122111345

四角號碼dao:34718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c0c

基本字義

1.相信:內“嗚呼!天難~,命容靡常”。

2.誠然,的確:“~荏弱而難持”。

詳細字義

〈動〉1.

相信[believe]

諶,誠諦也。——《說文》

天難諶斯。——《詩·大雅·大明》

天難諶,命靡常。——《書·鹹有一德》

〈形〉1.

真誠,忠誠

[honest;sincere]。如:諶訓(真誠的教訓);諶摯(誠實真摯)

諶shèn

基本字義

1.姓。

16樓:匿名使用者

di,shi都有嗯,嘻嘻☺️

左邊言字旁,右邊爭,是什麼字,左邊一個言字旁,右邊一個爭,是什麼字

zh ng 諍 zh ng 形聲。從言,爭聲。因與言論有關,故從言。諍 字本作 爭 諍 是後起字,意思是強諫。用則可生,不用則死,程度比 諫 重。本義 直言規勸 同本義 尤指友誼誠摯的勸告 諍,諫也。廣雅 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孝經 諫諍 又如 默諍 背地裡直言勸告 諍諫 以直言勸止他人的過失 ...

言字旁臺字是什麼字,一個言字旁一個臺字是什麼字

曉龍老師 是詒字,讀音為 y d i 詒拼音 y d i,注音 一 部首 訁部,部外筆畫 5畫,總筆畫 7畫 五筆 yckg,倉頡 ivir,鄭碼 szj,四角 33760,結構 左右,電碼 6095 區位 5817,統一碼 8bd2,筆順 丶 丶丨 一釋義 y 1.傳給 訓。2.贈與,給與 爾多福...

言字旁加每是什麼字,一個言字旁加一個每是什麼字

經玉蓉賽風 誨 hu 教導,明示 教 人不倦。hu 誨instruct teach 誨 1 誨hu 2 形聲。字從言,從每,每亦聲。每 為 毓 省。毓 意為 稚苗嫩草 引申指成長中的孩童。言 指師長的說教。言 和 毓 省聯合起來表示 老師和長輩教導孩子 本義 教導 孩子 3 同本義 instr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