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雪 霜 露 霧 雲 雨 霧凇 冰花的物態變化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3:00:08

1樓:穆和立素

一、物態變化

1、雨: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為雨。

2、雪:水蒸氣凝華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3、雲: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4、霧: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5、露:水蒸氣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6、霜: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晶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

7、霧凇:霧淞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固態小冰粒的過程,所以說屬於凝華現象。

8、冰花:室內水蒸汽遇冰冷的窗玻璃放熱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窗玻璃的內壁上形成的。

二、擴充套件資料

水的物態變化:(1)汽化:物質從液態變到氣態的過程。

(2)液化:物質從氣態變到液態的過程,是汽化的相反過程。(3)熔化:

物質從固態變到液態的過程。(4)凝固:物質從液態變到固態的過程,是熔化的相反過程。

(5)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到氣態的過程。(6)凝華:

物質從氣態直接變到固態的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是水的遇冷凝華反應 霧凇和樹掛都是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的小冰晶 水遇冷凝華

3樓:匿名使用者

同為空氣中的水蒸氣有時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霧或露,有時會直接凝華成霜、冰花、霧凇。請你**分析說明其中的原因。

凝華了!!直接由氣體直接變為固體了!!需要放熱~~~~~遇到溫度低的物體!! 直接原因是水蒸氣在不同的溫度下會有不同的狀態

八年級物理雨、雪、雲、霧、露、霜、冰雹、霧凇、冰花的成因物態變化及他們和人類生活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雨(rain)

是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裡互相碰撞,合併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託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種多樣,它的表現形態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細雨,有連綿不斷的陰雨,還有傾盆而下的陣雨。雨水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潤而茁壯成長。

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雪的概述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迴圈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

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大氣裡以固態形式落到地球表面上的降水,叫做大氣固態降水。雪是大氣固態降水中的一種最主要的形式。

冬季,我國許多地區的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於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的大小、形狀、以及積雪的疏密程度不同,雪是以雪融化後的水來度量的。氣象上一般把雪按24小時內降水量分為4個等級:

0.1-2.4毫米的雪稱為小雪;2.

5-4.9毫米的雪稱為中雪;5.0-9.

9毫米的雪稱為大雪;10毫米以上(含10毫米)的雪稱為暴雪。從降水量看,即使暴雪的量級也僅僅相當於雨量中的中雨。粗略地估計,10毫米深的積雪僅能融化為1毫米的水。

補充: 大氣固態降水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雪花以外,還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還有我們不經常見到的雪霰和冰粒。 由於天空中氣象條件和生長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氣固態降水。

這些大氣固態降水的叫法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名目繁多,極不統一。為了方便起見,國際水文協會所屬的國際雪冰委員會,在徵求各國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於2023年召開了一個專門性的國際會議,會上通過了關於大氣固態降水簡明分類的提案。這個簡明分類,把大氣固態降水分為十種:

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為雪。為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

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

雲是指停留大氣層上的水滴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迴圈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因為雲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電磁波,所以雲的顏色成灰度色,雲層比較薄時成白色,但是當它們變得太厚或濃密而使得陽光不能通過的話,它們可以看起來是灰色或黑色的。

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汽化),再凝結(凝華)下降。

周而復始,迴圈不已。

水汽從蒸發表面進入低層大氣後,這裡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溼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如果那裡的溫度高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

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雲了。

其它行星的雲不一定會由水所組成,如金星的硫酸雲。

霧有三種定義:

1、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2、霧是接近地面的雲。

3、霧是由懸浮在大氣中微小液滴構成的氣溶膠

露的成因

空氣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蓋物體上的液化現象。夜間氣溫下降,越近地面冷卻越快,形成與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熱的溫度分佈,當地面溫度冷卻到使貼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達到飽和時,地面物體上開始觀察到露滴生成。如果溫度持續降至0℃以下時,露滴凍結成冰珠,稱為凍露。

日出之後,地面溫度和溼度變成與夜晚完全相反的分佈形式,貼近地面空氣的增溫也使該空氣層的水汽含量欠飽和,各種條件都將有利於地面水分的蒸發,露滴逐漸消失。露珠是露的別名,它從夜幕降臨到陽光初照是降落在花朵上,總是悄然無息。

霜在寒冷季節的清晨,草葉上、土塊上常常會覆蓋著一層霜的結晶。它們在初升起的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待太陽升高後就融化了。人們常常把這種現象叫「下霜」。

翻翻日曆,每年10月下旬,總有「霜降」這個節氣。我們看到過降雪,也看到過降雨,可是誰也沒有看到過降霜。其實,霜不是從天空降下來的,而是在近地面層的空氣裡形成的。

霜是一種白色的冰晶,多形成於夜間。少數情況下,在日落以前太陽斜照的時候也能開始形成。通常,日出後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氣嚴寒的時候或者在背陰的地方,霜也能終日不消。

霜本身對植物既沒有害處,也沒有益處。通常人們所說的「霜害」,實際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時產生的「凍害」。

霜的形成不僅和當時的天氣條件有關,而且與所附著的物體的屬性也有關。當物體表面的溫度很低,而物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卻比較高,那麼在空氣和物體表面之間有一個溫度差,如果物體表面與空氣之間的溫度差主要是由物體表面輻射冷卻造成的,則在較暖的空氣和較冷的物體表面相接觸時空氣就會冷卻,達到水汽過飽和的時候多餘的水汽就會析出。如果溫度在0°c以下,則多餘的水汽就在物體表面上凝華為冰晶,這就是霜。

因此霜總是在有利於物體表面輻射冷卻的天氣條件下形成。

另外,雲對地面物體夜間的輻射冷卻是有妨礙的,天空有云不利於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現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輻射冷卻強烈的時候。

此外,風對於霜的形成也有影響。有微風的時候,空氣緩慢地流過冷物體表面,不斷地**著水汽,有利於霜的形成。但是,風大的時候,由於空氣流動得很快,接觸冷物體表面的時間太短,同時風大的時候,上下層的空氣容易互相混合,不利於溫度降低,從而也會妨礙霜的形成。

大致說來,當風速達到3級或3級以上時,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節裡晴朗、微風或無風的夜晚。

冰雹(hail)

也叫「雹」,俗稱雹子,有的地區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我國除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較少外,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

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地形複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特大的冰雹甚至能比柚子還大,會致人死亡、毀壞大片農田和樹木、摧毀建築物和車輛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雹災是我國嚴重災害之一。

冰雹是一種固態降水物。系圓球形或圓錐形的冰塊,由透明層和不透明層相間組成。直徑一般為5 ~50毫米,最大的可達10釐米以上。

雹的直徑越大,破壞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壞莊稼,威脅人畜安全, 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雹災嚴重的國家已進行了人工防雹試驗。

霧凇俗稱樹掛,在北方很常見,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因此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卻水滴就可形成。

過冷水滴(溫度低於零度)碰撞到同樣低於凍結溫度的物體時,便會形成霧凇。當水滴小到一碰上物體馬上凍結時便會結成霧凇層或霧凇沉積物。霧凇層由小冰粒構成,在它們之間有氣孔,這樣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狀結構。

由於各個過冷水滴的迅速凍結,相鄰冰粒之間的內聚力較差,易於從附著物上脫落。被過冷卻雲環繞的山頂上最容易形成霧凇,它也是飛機上常見的冰凍形式,在寒冷的天氣裡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霧也可形成霧凇。霧凇是受到人們普遍欣賞的一種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一種自然災害。

嚴重的霧凇有時會將電線、樹木壓斷,造成損失。

冰花」往往只是形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

在寒冷的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門窗玻璃內表面遇冷直接凝華,形成冰花,而室外的水蒸氣溫度較低,不易在玻璃外表面凝華。

當冰塊結晶體在滿天飛舞的雪花中於房簷上形成冰凌時,那種呈現六角形的罕見雪花,就稱為飛雪冰花。這種冰凌十分罕有,大約平均每10年才有一次!

冰花又名未央花,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它在飄落過程中成團攀聯在一起,就形成雪片。單個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

6毫米之間。雪花很輕,單個重量只有0.2——0.

5克。無論雪花怎樣輕小,怎樣奇妙萬千,它的結晶體都是有規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度雪花六出」的說法。

雪花為什麼多呈六角形,花樣又如此繁多呢?

雪花是由小冰晶增大變來的,而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的為最多,因而形成雪花多是六角形的。雪花形狀的多種多樣,則與它形成時的水汽條件有密切的關係。

對於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於它面上、邊上和角上的彎曲程度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冰晶的面、邊、角上的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如果雲中水汽不太豐富,實有水汽壓僅大於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水汽只在面上凝華,這時形成的是柱狀雪花;如果水汽稍多,實有水汽壓大於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水汽在邊上和麵上都會發生凝華,由於凝華的速度還與彎曲程度有關,彎曲程度大的地方凝華較快,所以在冰晶邊上凝華比面上快,這時多形成片狀雪花;如果雲中水汽非常豐富,實有水汽壓大於角上的飽和水汽壓,這樣在面上、邊上、角上都有水汽凝華,但尖角處位置突出,水汽**最充分,凝華增長得最快,所以多形成枝狀或星狀雪花。

再加上冰晶不停地運動,它所處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也不斷變化,這樣就得冰晶各種部分增長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種多樣的雪花。

雪花的形成

在天空中運動的水汽怎樣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溫度低於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結晶,形成降雪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個條件是水汽飽和。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

飽和的空氣冷卻到**以下的溫度時,空氣裡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溼度(相對溼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溼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

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溼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溼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裡,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另一個條件是空氣裡必須有凝結核。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裡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溼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裡是不會存在的。

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我們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

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我們有時才會見到天空中有云,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冰花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

誰知道柏雪的,誰知道柏雪的資料

1全部柏雪的個人資料 姓名 柏雪 性別 女 年齡 1984 06 06 身高 163 cm 體重 45 kg 出生地 岳陽 居住地 北京 畢業院校 北京戲曲藝術學院 所學專業 表演系 影視作品 電影 神勇鐵金鋼 電視 赤子降龍 京城四少 飛虎雄師 廣告作品 sony數碼相機 日本美滿 所屬公司 香港...

誰知道狗狗品種 雪麥瑞 的脾性啊

雪納瑞吧?脾氣看主人如何教育。如果碰到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主人,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長大,因為他過度無聊便不停地吠叫,讓主人感到厭煩,經常受到訓斥。久而久之,不管原先是多麼好脾氣的小雪納瑞,長大後,性格只有變得越來越壞。雪納瑞本身的性格是活潑,愛玩的。典型的迷你雪納瑞應該是機警 勇敢,服從命令。他很友好,...

雪之夢的歌詞,誰知道雪之夢這首鋼琴曲的歌詞

槐小朵 我獨自漫步在曠野間 山中千里冰封雪連天 遙望那天際陰雲綿綿 是否在人間 雪花晶瑩一片片 入夢田我獨自漫步在曠野間 山中千里冰封雪連天 遙望那天際陰雲綿綿 是否在人間 雪花晶瑩一片片 入夢田夜 悄然拉下帷幕 山 披著淡淡薄霧 不見影 雪 依舊飄然而至 不停息 風 輕輕繞過我肩 佇立於古老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