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修渠抗洪水的人,秦朝興修靈渠,有誰知道靈渠的具體興修過程嗎?

時間 2022-03-14 00:00:44

1樓:專注文化知識解答

秦始皇命監御史祿,修建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秦並6國(韓、趙、魏、楚、燕、齊)後,秦始皇為開拓嶺南,統一中國,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萬分5軍南征百粵,每軍要佔領五嶺一個主要的隘道,而佔領湘桂兩省邊境山嶺隘道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軍。最初遭到當地民族的抵抗,3年兵不能進,軍餉轉運困難。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監御史祿掌管軍需**,督率士兵、民夫在興安境內湘江與灕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運載糧餉。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秦始皇迅速統一嶺南。

2樓:魂牽夢縈

李冰(約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詳),號稱陸海,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建立了奇功

秦朝興修靈渠,有誰知道靈渠的具體興修過程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陡河。開鑿於公元前214年(秦)。

橫亙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灕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土嶺,寬300

夢見修渠引水小水變成大洪水

4樓:厲原

我想築一條引水的渠改感嘆句我多麼想築一條引水的渠啊!

5樓:匿名使用者

周公解夢

像聖經裡的大洪水一樣,洪水經常象徵死亡,具有毀滅性;也孕育著新生命,預示生命的重新開始,經常被視作新生活、新開端的象徵。

原版周公解夢

發洪水者,主進財。《周公解夢》

夢洪水。夢此者財利充盈,營謀快盛;病者主虛;訟者主驚;家臨江海者防有水災至。《夢林玄解》

夢洪水。主營謀成遂,財利充盈。疾病主虛,訟獄主驚。家臨江海者,須防水災。主有寇盜兵戈之徵。《斷夢祕書》

心理學解夢

夢境解說:洪水使人害怕,所以夢中的洪水常常象徵積極力量的釋放。它一般代表著壓抑的感情或沒有意識到的感情,你要爭取進步必須清除這些內容。

如果你夢到自己處在洪水中,表示你感到自己為這些情感所。如果夢到正在觀察洪水的泛濫差誤,這裡象徵著沉思。有關洪水的夢往往還象徵著意志消沉。

心理分析:如果你感到用言語表達自己很吃力,那麼有關洪水的夢為你創造了合適的方式用於處理恐懼和憂慮的機會。

精神象徵:一個迴圈結束,另一個新的迴圈開始。過去的憂愁和感情困擾會加劇。頭腦會更清醒,前面的道路一片坦蕩。

秦朝修靈渠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6樓:愛情演員

當時秦始皇巡察天下為方便交通而修的,當然也不能排除維護國家統一的這一方略。

秦朝在交通發展方面的突出貢獻?有何積極作用?

7樓:or潛龍出水

車同軌;修靈渠;形成以咸陽為中心四通八達的道路網。

修建馳道!也就是現在的國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220),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

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

作用: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

8樓:冷月無山

馳道秦統一後,秦始皇下令拆毀以往各國修築的關塞、堡壘等障礙物。為了加強交通運輸,於公元前220年修建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馳道。主要幹線有兩條:

一條向東直通燕齊,一條向南直達吳楚。這些馳道寬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栽青松一株。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條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經雲陽、上郡直達九原,全長1800餘里,這條「直道」的遺蹟現在尚可辨識。

另外,還在今雲貴地區修「五尺道」。又在今湖南、江西、廣東、廣西之間修築了攀越五嶺的「新道」。這樣,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聯絡在一起了。

同時,規定車軌的統一寬度為六尺,保證車輛暢通無阻。秦朝時的車子,其輪子非常奇特,對照秦朝的「鐵路」,一切都明白了,原來車輪的這種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隨時進入「鐵路」飛馳。 秦馳道寬五十步,非常寬。

有人認為是公路和複線「鐵路」並列而行。車子如有需要,可以隨時上鐵路,也可以隨時由鐵路上公路。靈渠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為了加強交通運輸,在廣西桂林興安這片土地上開鑿了世界水利史上第一條34公里長等高線人工運河——靈渠。靈渠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齊名,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稱為:

「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陡門及秦堤組成。秦堤在興安靈渠的南渠與湘江故道之間,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洩入湘江故道,保護南渠不受洪水衝擊。

堤高2~7米,寬4.5米,最寬10餘米,自分水塘至大灣陡,全長3150米。堤下1米多處開了「渠眼」,豐水期可排洪,枯水季節則溢位細流以灌溉農田。

堤上古木成蔭,構成七里長堤風景道。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灕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從此,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在這裡牽手,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在這裡融匯。靈渠,成為當時中原地區與嶺南的水路交通要道,不僅成就了秦始皇的統一大業,它還促進了中原與嶺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繁榮。積極作用主要有,1.

有利於發展和鞏固中華大一統國家的出現與完善,2.有利於各地物品**與文化交流,3.有利於民族融合與中華民族意識的形成。

9樓:芙蓉錦帳

修馳道,馳道相當於現代的高速公路吧。路面寬闊平坦,坐馬車舒服,車速大大提高,下雨天不影響。

秦始皇修的靈渠連線了哪兩條河流

10樓:蠟筆咬金

傳言「六王畢,四海一」,秦國掃六合,吞併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後建立大統一王朝,秦始皇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開拓國土,發展興修水利。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人督率士兵、民夫修建用於運載糧餉的河流,在興安境內,在湘江與灕江兩江之間修建運河。在公元前214年,靈渠終於建成,順利通航。

靈渠,可以叫做「秦鑿渠」或「零渠」。它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我們前輩古人的智慧結晶、創造的傑作,現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同時享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榮譽稱號。

靈渠的建成,連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的水上運航線路,為秦王朝的統一嶺南的目標提供重要保證,軍需上的糧餉通過水路運往嶺南,使得物資上的供給在一定的時間內能保持充足。靈渠還連線了長江和珠江這兩大水系。自秦國統一疆土,不僅促進南北經濟等方面的融合,並且加深了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

傳說靈渠還有一個民間傳奇,關於靈渠「飛來石」的故事,較為新奇。下面我來簡單說一下。

傳說一位姓鄧的石匠,因手藝精湛而被稱為「鄧石匠」。他門下的三名得意徒弟分別為張石匠、劉石匠和李石匠。史祿到興安境內開鑿靈渠的時候,張石匠、劉石匠和李石匠被徵當勞役。

大師兄在師弟的協助下,解決築攔河壩、排洩洪水等高難度工程,唯獨秦堤常常出問題。

當時秦堤的三臺嶺下住著一隻豬龍精。它好吃貪睡,但是人們修築秦堤打擾到它。因此在修好的當晚,它就出來搗亂;人們每修好一次它就出來搗壞。

人們沒法按時完成修築,按當時的秦令是要被斬首。結果身為主要負責人的大師兄就被處置。百姓感念他的功績,將他葬在靈渠邊。

隨後二師兄劉石匠就被任命為下一個主要負責人,負責跟進修築。但由於豬龍精的破壞,再次延誤工期而被砍頭。百姓也是同情和感念他,將他與大師兄合葬。

豬龍精的所作所為激怒了剛好經過此處的神仙。神仙施法移來一塊巨石,將豬龍精鎮壓在秦堤下,秦堤從此順利完工、靈渠通航。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意見,如果有錯漏之處請多諒解,謝謝!

11樓:呼阿優

湘江和灕江。

靈渠,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盤山渠道,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開鑿於秦代,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古以來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2023年,靈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意義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12樓:丹丹學姐吶

靈渠連線了湘江和灕江,而且靈渠分為南北兩渠,有三分灕水,7分湘的說法,一年四季均可通行。

13樓:天之使徒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

14樓:心碎不能撿

秦國統一後修建了靈渠連線了灕江和湘江兩條河流。靈渠有以下說法: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和湘桂運河。

15樓:青島小魚聊創業

湘江和灕江。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秦朝修建的靈渠 五尺道 直道的目的是什麼?在當時起到了什麼作用?

16樓:匿名使用者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境內。

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興安縣境內,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陡河。開鑿於西元前214年(秦)。

橫亙湘、桂邊境的南嶺山勢散亂,湘江、灕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興安城附近分水嶺為一列土嶺,寬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