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時,手數念珠,數完一百零八粒,輪到佛頭珠時,必須將念珠翻轉過來,回頭再數,手數念

時間 2021-05-07 20:00:20

1樓:

念珠一般以108顆最為普遍。其實真正算起來不止108,因為還會母珠、數取、記子、記子留等,如果以一百零八顆串成之念珠來說,所附加的母珠有一顆及兩顆兩種,母珠又稱達磨珠。

數取又稱四天珠,乃附加於一百零八顆中間之四顆小隔珠。

記子又稱**珠,一般有十顆、二十顆,或四十顆,系串於母珠之另一端,以十顆為一小串,表示十波羅蜜,捻珠唸佛滿一百零八遍時即撥動一記子以為計數。

記子留指每串記子之末端所附之珠。

據《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載,諸珠表示觀音,母珠表示無量壽或修行成滿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時,不得越過,須逆向而還,否則即犯越法罪。

所以如果是學佛唸佛***還是應該注意,唸佛是到佛頭的時候把念珠翻轉過來,回頭再念。

雖然說是計數工具但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具有一顆恭敬心。還是要從我們表相的行動中才能體現出來的。這就像樓上說的那樣,該做的還是要做。

2樓:匿名使用者

不必,唸佛之時,數珠只是數珠,它單純只是一個計數的工具,與佛無赦,現在的孩子們,連唸佛都搞得像迷信活動似的

3樓:道一貫之

手數念珠,讓過佛頭,這是表示對佛的禮敬。阿彌陀佛!

4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有恭敬之心即可不必拘泥於形式。但是注重形式那是在表法,是做給他人看的是讓他人學的,如果形式上都不恭,內心是很難產生敬的。因此人們常常這樣:

做唸佛時,手數念珠,數完一百零八粒,輪到佛頭珠時,必須將念珠翻轉過來,回頭再數,手數口唸。所以有些形式是必做的,如,軍人見面行軍禮,少先隊員見面行隊禮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學佛的人見了面就雙手合十,法喜充滿地道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用念珠唸佛的時候,數到一○八之後,可不可以超過那粒大的?

5樓:哈哈阿阿呵呵

淨空法師**時說:那是佛頭 不能超過佛頭 要倒回新的一邊捻 ,這樣講是為了唸佛的時候產生恭敬心,///////////一○八珠念用一根細線串者,倒回新的一邊捻,這樣對細線的磨損相對減小,使念珠唸佛的使用時間就會延長,你知道了道理,還不如不知道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不能提升唸佛的時候產生恭敬心,,就按淨空法師講的做,他的善導效果好!

6樓:耳釘太子

說法不一 有的說那是佛頭 不能超過佛頭 要倒回新的一邊捻 我覺得心誠則靈 我看過真正的和尚 居士 都是超過佛頭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那一顆有佛號或者名號的,不用手捻是表示尊敬。所以真正的唸佛人,在念珠上是避免有佛像或者名號的。

8樓:唯梅子

不能越過母珠.要轉回去念.

但這只是佛教界的傳統.或習慣做法.

當然.每個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不算錯誤.但最好還是按照傳統去做.

因為這樣一看就是佛**.是具備傳承的.不象是外行人.

和尚撥動念珠的動作有什麼說法嗎?

9樓:孤傷劍長嘯

念珠的意思就是念一遍:「南無阿彌陀佛」,撥動一顆念珠。計數用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回答的一點都不錯,就是在念經的時候用來計數的

這串算不算是佛珠,我放在佛臺上,唸佛就用它,可它不是108顆也沒有佛頭,求大師告知

11樓:匿名使用者

念珠是計數用的,這個可以計數,不過我建議還是選擇一百零八顆的念珠,念珠的珠子個數一般是特定的幾個數,也有其蘊意,對於我們來說,念珠是念佛用的,能夠計數就行。

好好唸佛,用心念佛。

為什麼和尚唸經時,手中的那串佛珠要一個個地數個不停

12樓:老實居士

呵呵,樓主讓簡單點,就簡單點:世俗的人總是在不停地打妄想,所以才會生出無盡的煩惱,學佛人用念珠計數的方式來學習使自己不再把心思放在煩惱上,從究竟的角度說,這雖然也是一種『妄』,但卻是一種良性的誘導。

至於打坐、冥想等等方式,也都是為了調心,其道理都是如此。

南無阿彌佗佛!

明心合十!

13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時計數之用

念珠,又稱念珠、數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禱、歌頌、唸經、唸咒或靈脩時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種傳統宗教成員如道教、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英國國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錫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如道教的念珠,有81顆,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顆,是用來念誦《聖母玫瑰經》,伊斯蘭教的念珠,有33顆,轉三圈正好是99,是用來念誦「安拉真主」的九十九個名字,佛教的念珠一般有108顆,代表除滅108種煩惱。隨著宗教的不同和珠子數目的區別,賦予了念珠獨特的含義。

念珠:又名數珠、誦珠、咒珠、佛珠。佛教徒為欲除去煩惱,安定心念,或稱頌西方阿彌陀佛,而用念珠誦唸佛號。

念珠以一〇八顆為基本,另有五十四顆、二十七顆、十四顆(均減半)、也有四十二顆、二十一顆的,更有一〇八〇顆為最上品的。

念珠乃唸佛時計數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圓滿、佛心的表徵,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壞事外,也是美好的裝飾。

是念佛、菩薩名號或持咒時用以記數的法具。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請釋迦牟尼佛開示消除煩惱的法門,佛陀就教他用木槵子樹(菩提樹的一種)的種子穿成珠串,持佛名號消除煩惱。

中國有關念珠的記載,是《續高僧傳》說隋唐時代的道綽大師,教人們拿著念珠持誦三寶名號。念珠,有人稱為「拴馬索」,隱喻人心如狂奔野馬,雜念紛飛,剎那不停,手掐念珠以遏制妄念。所以修行者都蓄有念珠作為必備法物。

尤其念珠以修淨土唸佛法門和修密持咒最所常用,手持念珠隨時誦唸以增定力,以生智慧,不論唸佛持咒要歷歷分明,身心專注,一切放下。

14樓:水色空萌

一般是記數用的,念一遍經,掐一顆珠.一串珠子十八顆,唸完就是十八卷經,然後在念珠葫蘆頭的地方翻個身再念一遍就是三十六遍.如此反覆,直到唸完一百零八遍,也就是六個轉身,代表六道輪迴,同修佛法.

15樓:經典之經典

【l、古印遺風--佛珠的起源】

佛珠,本稱念珠,是指以線來貫穿一定數目的珠粒,於稱名唸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具。其梵文原語包括四種意義:

(一)pasaka-mala,音譯是「缽塞莫」,意譯作「數珠」。

(二)aksa-mala,音譯是「阿叉摩羅」,意譯作「珠謦」。

(三)japa-mala, 音譯是「渣巴摩羅」,意譯作「唸誦謦」。

(四)aksa-sutra,音譯是「阿叉修多羅」,意譯作「珠之貫線」。

而梵語mala是『謦』的意思。通常來講佛珠的最初起源,是由於古印度人有纓珞謦條纏身的風尚(見圖1、2 ),而正是這種風尚的沿襲,逐漸演變成為後世佛珠的使用。

在佛教經典中,有關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經》所載佛陀對波流離王的啟示作為通說。**載:

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木患子一百八。

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

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木患子。

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

……大善我當奉行。即敕吏民。營辦木木患子。

以為千具。六親國戚。皆與一具。

王常誦唸。雖親軍旅。亦不廢置。

由此可知,波流離王在聽到佛陀的開示之後,便開始用木木患子來製造佛珠,持念「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這應當是佛教當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應當指出的是,佛珠雖然現已成為佛教徒的一項重要標誌。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卻並非佛教所創用。如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毗溼奴派」,很早便有持用佛珠的記載,並且以律典為所依的南傳佛教徒亦不曾流行過佛珠。

這在出土文物中,亦有例證。如在印度出土,屬於公元二世紀時代的「龍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羅門像,其頸上是懸掛有佛珠的。我想,這就如同佛教起源於印度,大興於中土「牆內開花牆外香」 的道理一樣,佛珠雖非佛教所創用,但卻正是因為植根於佛教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才有可能成為今日中國漢藏、蒙古、日本。

韓國等地區僧尼、居士所攜用的重要法具。

在我國,國人知道佛珠這一稱謂,最早應始於東晉(公元317--420年)時代所翻譯的《木木患子經》,只可惜譯者的名字已經失佚了。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兩晉時期,異域僧侶來華者甚眾,這些外國沙門中必然會有攜帶佛珠而來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興的時代背景下,記載有關佛珠的經典被廣泛傳譯,先後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所譯的《陀羅尼集經》、寶思惟譯的《校量數珠功德經》、不空三藏譯的《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義淨三藏譯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等諸多經典。

至此,佛珠便開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普遍流傳開來,如《舊唐書-李輔國傳》載:

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

《續高僧傳-道綽傳》載:

人各掐珠,口同佛號,每時散席,響彌林谷。

從現存的實物來看,甘肅敦煌莫高窟中,儲存下來有一尊十六國時期(公元304~439年)泥塑彌勒菩薩像,便是一尊頸部掛有佛珠的造像(見圖3)。此外,在日本儲存下來有《佛像圖鑑》一書,其中繪製的唐代高僧影象,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見圖4)。

可以肯定地說,自唐以後,國人使用佛珠,已經是相當普遍了

【2、名目繁多--佛珠的種類】

佛珠的種類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來講,通常可分為三種型別:

(l)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唸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掛珠--掛在頸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來記錄唸誦佛號或咒語的數目(見圖5)。在經典中解釋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誦唸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為欲自利及護他人……若欲願生諸佛淨土者,應當依法受持此珠。

【3、意蘊深遠--佛珠的數目】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而各種佛珠特定的數目皆有不同。數目不盡相同的緣由是因為各本佛經的記載有異而成。茲列表如下:

顆數出處

1080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

108《木木患子經》

《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

《陀羅尼集經》

《文殊儀軌經》

54《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陀羅尼集經》

《文殊儀軌經》

42《陀羅尼集經》

27《文殊儀軌經》

21《校量數珠功德經》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

《文殊儀軌經》

18《陀羅尼集經》

14《文殊儀軌經》

《校量數珠功德經》

【4、異彩紛呈——佛珠的質料】

用來製造佛珠的質料,可以說是不勝列舉,無論礦物還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製成佛珠。但在佛典當中有記載,可用來製造佛珠的質料,卻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過十餘種,實在無法與現今眾多繁雜的品類相比了。

下面將佛經中所舉的佛珠質料加以列表說明。

經名:《陀羅尼集經》卷二

佛珠質料:金、銀、赤銅、水精、木木患子、菩提子、蓮花子等七種

經名:《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

佛珠質料:菩提子、金剛子、真珠、蓮花子、金銀諸寶、及以上諸材和合等六種

經名:《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卷下「持念品」

佛珠質料:香木、金俞石、銅、鐵、水晶、真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諸寶、菩提子等十種

時下,許多並非信仰佛教的男士和女士皆以佩帶佛珠為榮,使佛珠儼然成為一種時尚的裝飾品了。其實,在我看來,凡是這些愛戴佛珠的人,是「有善根」的表露,皆應看作是深具善根,無始劫來與佛有緣的人。況且佛陀早有明示:

若復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臥所出言說若善若惡。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諸佛誦咒無異。獲福無量。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們唸佛誦經主要是內心, 不要被物所繫, 被物所礙。更不要被困

在手上的念珠是什麼質料, 要多少顆數, 要如何掐捻, 要拿在左手還是右手, 放高拿

還是垂下。我們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強求庸人自擾的持珠方法, 如「金

剛經」所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念珠也是相之一, 所

以我們使用時不要過份計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