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的人口現狀分析,我國貧困人口主要在農村的原因有哪些

時間 2021-08-30 11:51:25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貧困地區的特徵與貧困標準

(一) 中國貧困地區的特徵

從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和社會基礎方面分析,中國貧困地區具有如下共同特徵:

1、 自然條件惡劣 導致中國貧困地區貧窮落後的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諸多方面。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亞歐大陸,地勢西高東低,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氣候複雜多變。西部乾旱少雨,南北氣溫和溫度相差較大,跨越熱帶、**帶和寒溫帶三個氣候帶。

近海大陸多臺風,內陸多寒潮,西北、華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國災害氣候多,旱、澇、凍、風、沙等災害頻繁不斷。

貧困地區多處於條件差的區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塊狀、片狀分佈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區。這些地區或是乾旱嚴重,降水量小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是地表水源不能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滲透嚴重;或是高寒陰冷,有效積溫嚴重不足,不適合第一產業農業的耕作;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災害頻繁。大多數地區降自然條件外,都較為偏僻,遠離經濟中心地區,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發達地區的自然條件衡量,相當多地區都被認為是處於人婁不適合生存的環境。

2、 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

--水資源短缺。中國貧困地區大多缺水嚴重。80年代中期,全國農村有2.

4億人(佔農村人口的27%)、1.5億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其中有8000多萬人、6000多萬頭牲畜常年缺水,分佈在貧困地區的就有70%。

--電力**不足。2023年,全國有195年縣的戶通電率小於50%,有1389個縣(佔全國總縣數的58%)戶通電率低於95%,有28個無電縣,有1453個無電鄉、63120個無電村、1.2億農村人口沒有用上電。

28個無電縣中,**21個、新疆6個、青海1個。1.2億無電人口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東部、陝甘寧、豫東皖西、本峽、貴州、滇桂、川青、**等。

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貧困地區。

--交通不便。貧困地區多數處於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我國最為落後的西部地區,雖然土地面積佔全國的2/3以上,但鐵路里程還不到全國的1/4。

**至今還沒有鐵路,雲南每平方公里只有鐵路4.5米,公路170米。廣大邊遠貧困山區,尚有一半至2/3以上的鄉村不通公路,物資交流和商品輸出十分困難。

3、 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

--與經濟落後、增長緩慢相反,中國貧困地區是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據統計,貴州自2023年至2023年的人口平均增長水平比全國高16.7%。河北省貧困山區2023年到2023年的人口增長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3%。

由於人地矛盾突出,基本生存條件惡化,無法保證正常的營養供給,貧困地區群眾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加上一些地區近親結婚和水土條件造成的地方病,人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文化教育落後。貧困人口大多數居住分散、偏僻,辦學條件差,教育設施落後,加之貧困戶生活困難,無力支援子女上學,適齡兒童失、輟 學率較高,青、壯年文盲比例偏大。據2023年的統計,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指數僅達小學文化程度6.

12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勞動者比重高達21.9%,雙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

--衛生保健水平低。按undp2023年統計,我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在全世界108位。最能反映衛生保健社會服務水平的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指標,前者全國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高出6-8倍,貧困地區則比發達地區高出20-30倍。

後者中國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高出6-8倍,貧困地區則比發達國家高出20倍以上。

4、 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農業生產條件較差。2023年國定貧困縣人均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機耕面積僅佔36%,有效灌溉面積31%,分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和20個百分點;旱澇保收耕地面積則更少,2023年人均僅0.36畝,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4.

5%。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民還使用竹竿、木犁和簡陋的鐵製農具進行勞動、耕作,廣種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襲"刀耕火種"的古老生產方式。

--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嚴重不足。2023年全國貧困縣人均財政收入105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0%;國定貧困縣累計財政補貼101億元,縣均1706萬元。由於長期處於赤字狀態,貧困縣無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貧困社群的公共設施、基礎社會服務的低水平狀態,形成惡性迴圈。

(二) 貧困標準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不發達,農村尤其不發達。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目前和較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的貧困標準還只能是一個低水平的貧困標準。

中國貧困標準的計算方法

1、 綜合國際和國內最低限度的營養標準,中國採用2100大卡熱量作為農村人口貧困的必須營養標準。

2、 用最低收入農戶的食品消費清單和食品**確定達到人體最低營養標準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作為食物貧困線。

3、 假設靠犧牲基本食物需求獲得的非食品需求是維持生存和正常活動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少的。並根據迴歸方法計算出收入正好等於食品貧困線的人口的非食物支出(包括最低的衣著、住房、燃料、交通等必需的非食品支出費用),作為非食品貧困線。

4、 用食品貧困線(約60%)與非食品貧困線(40%)相加得到貧困人口的扶持標準。

中國現行的農村貧困人口的標準,是2023年由國家統計局在對6.7萬戶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支出調查的基礎上計算得出的。經測算算,2023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扶持標準206元,此後根據物價指數變動逐年調整。

到2023年這一標準相當於300元,2023年為625元。

中國的貧困標準是一個能夠維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費用標準,雖然這一標準與國際上通用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費支出貧困標準有很大的差異。但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實事求是、可以幫助絕大數貧困人口在2023年底達到的解決最基本生存的標準。

2樓:匿名使用者

誰要是多生崽誰他媽就是王八蛋!

3樓:匿名使用者

費話!要是農村人都有錢了,誰來種田.

4樓:湖無敵小波

是地理考卷的問題吧...自己好好做!

中國農村貧困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5樓:人生如夕陽

1.自然環境惡劣導致的貧困

綜觀我國各省市及農村,貧困地區大多分佈在革命老區、深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總計共有22個區域近600個縣,[4]如內蒙古、新疆、寧夏、陝西、甘肅、河南、安徽、雲南、貴州、廣西等,即中、西、北部與西南部,特別是西部貧困問題顯著。

由於貧困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當地農民大多在家務農,他們的生活**絕大部分依靠農業生產。一般說來,土地肥沃產出就多,收入也隨之增加,反之亦然。然而這些革命老區、深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不僅土壤貧瘠、資源匱乏,而且氣候乾旱、少有降水、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的產出極不豐富。

2023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省的年農業產值達2897. 8億元,而偏遠多山地和自然資源匱乏的青海、寧夏和**西部地區年農業產值才247. 2億元,不到東三省的10%。

[5]由此可見,自然環境惡劣是導致農村貧困的直接因素。

2.教育失衡導致的貧困

長期以來,我國在文化教育領域一直採取的是城鄉分割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也大大偏向城市,導致教育資金和受教育機會嚴重不平等,使本來就貧困的農村或農民雪上加霜。由於貧困農村基礎教育投入偏低,經常受到經費問題的困擾,適齡少年受教育機會大大減低。貧困農村人口大多是中小學文化水平,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非常少,文盲在貧困人口中還佔有一定的數量。

這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學的問題,更是關涉我國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任何社會都存在階層差別,但是隻要大部分人能擁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就會發揮積極作用,幫助並促進受教育者改變原來的地位。然而,貧困農村師資力量薄弱,教育體系不完善,使得當地農民失去繼續學習的機會,進而使他們通過受教育改變自身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的希望更加渺茫。因此,教育失衡是導致貧困的一個間接因素。

3.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的貧困

儘管我國的扶貧開發至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貧困農戶的基本生活條件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仍然薄弱。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雖然在貧困農村修建了一些農田水利工程,但是數量有限,而且很多已經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薄弱。因為貧困地區的農民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在遇到不可預期的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事先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情況下,農田不可避免地會減產、減收。

同時,貧困農村公路發展也相對滯後。研究表明,如果有較好的農村公路,化肥成本會降低14%,農民收入會增長12% ,而農業產品產值則會上升32% ,而且方便的運輸條件可促進農副產品的精加工,增加附加值。[6]交通的不便利導致這些可以為農村增收、降低成本的機會都隨之喪失,貧困地區的農業生產過程無法有效地實現物質、資訊、商務**等合理流動。

因此,道路交通不便也是偏遠農村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4.自然災害導致返貧人口增加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脫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貧困人口明顯減少,但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脫貧速度逐漸減慢,返貧人口不斷增加,脫貧與返貧現象並存,交織產生。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近幾年接連的自然災害導致返貧人口增多。以四川、甘肅兩省為例, 2023年四川省返貧人口在20%以上; 2023年這些地區發生特大旱災,返貧的人口大大增加; 2023年,受汶川大**的影響,四川省各個貧困村因災返貧的人口大量增加,貧困發生率由災前的30%上升到60%以上。

[7]這次**中,甘肅省受災也很嚴重,返貧人口高達230多萬人,貧困人口總數達680. 5萬人,貧困面為32. 7%,主要分佈在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

[8]因此,自然災害也是導致貧困的原因之一。

6樓:志存高遠

中國農村貧困問題主要表現在學校破舊。學生上學難。

7樓:winnie苑

人均收入低,道路出行不便,教育情況低下,嚴重的甚至吃不飽穿不暖

世界的人口貧富情況,世界貧困人口占多少?

根據聯合國一項歷來最大規模的全球財富分配研究指出,全球最有錢的1 人口,控制了世界40 的財富 最有錢的2 則控制了超過半數的全球財富。而在 color red size 4 超級鉅富當中,又以從事金融業與網路業者獨佔鰲頭。size color 歐洲 美國與亞太國家是大多數超級鉅富的所在地。他們當中...

我國人口何時突破13億,我國人口為什麼從4億暴漲到13億?

本木兮 我國的人口現在已經突破13億了!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 大陸31個省 區 直轄市 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 馬祖等島嶼 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臺灣省和福建省的...

我國工業分析的現狀如何?工業分析的發展趨勢

本書以全新的視角從分析檢測的基本操作入手,以具體的檢測方法為手段,旨在掌握工業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內容包括試樣的採集與製備,其中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煤質 食品 矽酸鹽 金屬材料 肥料 水質 石油產品 氣體等方面的分析方法,並對化工生產及產品分析做了詳細闡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化學定量分析和儀器定量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