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農民不願意買養老保險,多繳多得,農民為什麼不願意多繳納

時間 2022-02-21 15:40:04

1樓:我愛保險網

態1:不少農民心底裡想買,卻徘徊不定

據悉,2023年的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分了12個檔次,繳多繳少自然也意味著以後能領的養老金數額不一樣。

不過,到底繳多少合適?在繳費視窗前,我們通常聽到討論是這樣的:

「買最低的負擔不大,一年只要交100多,但老了之後才94塊錢一個月,能做啥?感冒一次錢都不夠用吧?還不如自己多掙點……」

「老了光指望兒女多不好,不遭嫌棄自己也不好意思只開腔要錢。但要買最高標準的,一下子要幾千,現在打工收入根本沒保障,家裡還有要讀書的。而且就算一年交2000,老了之後一個月也才300左右,**夠過活……」

心態2:對保險這事兒就是信不過

作為弱勢群體,老農民經歷的事兒多了,很多事情一開始說得好,最後都讓農民非常失望。就拿保險來說,騙保的情況也是比比皆是,誰又能確保這次買的養老保險最終能到自己手上?

農村人賺錢不容易,本來就很難拿出錢來,不是不願意交保險,只是心裡沒底不敢隨便交!

心態3:養老保險不夠公平,農村人為什麼不能買社保?

有的農民在外打工多年,也算了掙了些錢,買養老保險倒是沒問題了,但算下來卻覺得很不公平。城市人可以買社保,這樣退休之後養老金起碼有幾百上千,但農民工無單位、無證明、無關係,社保也就無從買起。養老保險回報太少,對很多人來說還不夠菸酒錢,想來想去還不如自己先努力多賺點存著。

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在養老這方面確實有些進退兩難,大家都希望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國家也能逐步改善農村養老制度。不知各位讀者對養老保險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明白養老保險的賬吧。

多繳多得,農民為什麼不願意多繳納

3樓:我愛保險網

「421」的人口結構導致了農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上一代農民的逐漸老去,農村養老問題也日益嚴重。現在在農村好多的村子基本上已經人去樓空,年輕人過完年便出去打工,只留下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留守在農村老家,因此農村空心化、老齡化比較嚴重。

那麼在養老問題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本是用來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老年生活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為什麼很多農民都不願意購買呢?

通過走訪瞭解到,農民的顧慮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

第一,害怕領不回本金。農村養老保險分為100-1000等十幾個檔次,農民可以自由選擇,有錢了就多交點,沒錢了就少交點。按理說基本上都能交得起。

但是對於沒有投資意識的農民來說,一直覺得錢放在自己的手裡或者銀行才有安全感,雖然每年交的錢不多,但是10幾年算下來,也有不少錢。而且60歲之後才能領取養老金,萬一領取了幾年人沒在豈不是虧本了。

第二,繳費斷斷續續。農村養老保險累計繳費15年到60歲之後才能領取。但是很多農村朋友交了幾年,後來要麼忘了,要麼不想交了,這樣斷斷續續的繳費導致了到60歲之後,累計繳納的年限不夠,因此也不能享受高額的養老金。

第三,對政策沒有了解清楚。通過走訪,農村的老人對於養老保險相關政策知道的特別少,基本上只聽說過,但是每個月能領取多少錢,怎麼領,怎麼繳費等問題基本上都不清楚,而年輕人基本上在外面打工,因此不知道養老金的好處。

第四,養兒防老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許多老人談到以後都說要靠自己的子女,然而現在年輕人負擔也很重,按時交納養老保險可以幫助自己減輕一些負擔。

對於很多農民擔心賠本的問題。筆者認為,養老金交納滿15年後,農民可以正常領取,養老金有個保證期,在保證期內如果領取人死亡的話,交納的保證金可以退回。因此沒有朋友完全沒必要擔心賠本的問題。'

七十的農民怎樣買農村養老保險

不用交,可以直接領基礎養老金,但其子女必須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具體金額由各省自定。條文依據如下 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國發 2009 32號 七 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年滿60週歲 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新農保制度...

買什麼養老保險好,現在買什麼養老保險好些?

那養老保險多少歲開始買比較好呢?專家分析 什麼時候買保險最合適呢 有時候客戶瞭解的也很多,可就是下不了決定,是的,這麼重要的事當然值得好好考慮。不過別忘了越晚投保,要繳的保費越高,那就不划算了。另外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我們接觸一項資訊的24小時內,還能記得40 可是三天之後就只能記住5 了。俗話說 面...

為什麼不願意上班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不願意上班的十個理由是什麼

數學小小白痴 1.上班掙工資是傻瓜才做的事情 打工就是用時間換金錢,你不去上班就沒錢了。聰明的人建立一個能為他們隨時帶來收入的系 統,將時間做為投資。2.有限的經驗 上班工作換取經驗是一種謬誤。那隻能給你換來有限的經驗,大多數人只是在重複做相同的事 情,失去獲得更多經驗的機會。3.一輩子聽命於人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