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來歷

時間 2022-03-05 00:55:04

1樓:打下大蝦的大俠

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廣大農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決定,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國農民豐收節歷史意義

經***批准、***批覆,自2023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總書記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由***批覆同意的。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設立一個節日,由**政治局常委會專門審議,這是不多見的,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為核心的***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是一件蘊涵人民情懷的好事。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有助於宣傳展示農耕文化的悠久厚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節日,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體會:

一是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能夠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個方面對於農業、農村、農民的關注和重視,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二是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可以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這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待,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是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正在淡化,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可以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可以匯聚人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託,從而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

所以,設立這個節日,無論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還是從社會進步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好處

首先,可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推進鄉村振興,是為了農民,也要依靠農民。

舉辦豐收節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辦這個節,可以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中國農民豐收節」對農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在精神層面必將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村的熱情和信心。

第二,可以營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鄉村振興將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厚實的經濟社會基礎,豐收節將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營造濃厚氛圍。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助於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資源動員起來、聚集起來,有助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第三,可以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鄉村振興五句話二十個字,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精神層面。

「中國農民豐收節」本身就很美好。辦這個節也是農民美好生活的體現。通過這個載體,展示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可以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2樓:愛收藏的小辛老師

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廣大農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決定,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2023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發端,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增強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決心和信心。

基礎條件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有45名人大代表提出設立豐收節的有關建議。這個節日的設立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農業農村部對國內外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也廣泛邀請了農業、文化、傳媒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基層農民代表座談研討。

大家普遍認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十分必要,而且實施的基礎和條件已經成熟。

一是農事節慶有傳統。

我國古代就有慶五穀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通過舉辦民俗表演、技能比賽、品嚐美食等活動,大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目前有13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節日,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積累了經驗。

二是各地有探索。

這些年,很多地方根據節慶特點和假日節點,舉辦了具有當地特色、主題鮮明、和農事有關的節慶活動,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動、觀花賞景、採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知名品牌,很多朋友肯定都參加過,這也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場有需求。

現在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休閒觀光大眾化正成為常態,廣大市民也有迴歸鄉村,參與農事體驗、品味農村情調的需求和田園夢想,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四是發展有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000億斤水平,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農村改革、結構調整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特別是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可以說有巨大變化,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這些都為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設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批覆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加強指導,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遵循「務實、開放、共享、簡約」的原則,堅持農民主體、**引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

歷史意義

眾所周知,秋分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恰好是從「立秋」到「霜降」這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風和日麗,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正是一派瓜果飄香谷滿倉的豐收景象。傳統意義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終點,更是春耕夏種的起點。

因而,國家將每年的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既是對傳統「二十四節氣」這種古人智慧結晶的致敬與傳承,同時更加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知曉自然更替,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的生態發展觀。

「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不僅具有當代意義,其文化傳承意味更加濃厚。一方面,對於有著數千年農業文明的古老中國而言,這個節日的設立極具一種儀式感:春種秋收,春華秋實,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出豐收的喜悅。

同時更是當代人準確把握住時節規律,用現代思維點綴傳統文明的一種上佳表現,將每年的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氣時令「搖身一變」,成了具有鮮活現代感的重要節日,這從某種程度上,恰是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生活的一種契機與自然而然。

3樓:羊肉果子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中國自2023年6月21日起設立的一個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秋分。該節日由農業農村部申請設立,是首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也在2023年的農民豐收節當天開播。

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廣大農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決定,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1]2023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發端,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增強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決心和信心。[3]

基礎條件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有45名人大代表提出設立豐收節的有關建議。這個節日的設立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農業農村部對國內外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也廣泛邀請了農業、文化、傳媒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基層農民代表座談研討。

大家普遍認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十分必要,而且實施的基礎和條件已經成熟。

中國農民豐收節

一是農事節慶有傳統。我國古代就有慶五穀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通過舉辦民俗表演、技能比賽、品嚐美食等活動,大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目前有13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節日,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積累了經驗。

二是各地有探索。這些年,很多地方根據節慶特點和假日節點,舉辦了具有當地特色、主題鮮明、和農事有關的節慶活動,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動、觀花賞景、採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知名品牌,很多朋友肯定都參加過,這也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場有需求。現在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休閒觀光大眾化正成為常態,廣大市民也有迴歸鄉村,參與農事體驗、品味農村情調的需求和田園夢想,這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四是發展有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000億斤水平,農業現代化在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農村改革、結構調整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特別是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可以說有巨大變化,農村社會保持長期穩定。

這些都為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奠定了堅實基礎。

造成農民「豐產不豐收」的原因是什麼

大家都豐產了 實物生產量大於社會需求量 當然賣不上價了。何談豐收?用微觀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什麼農民經常豐產不豐收現象 10 沒什麼可說的啦 因為大部分農產 品是生活必須品,其 彈性很小,所以當農業豐收時,因為銷量是比較固定的,農民為了儘快賣出產品,現金,採用了降價措施,實際上並不能提高銷量,所以反而收...

中國農民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中國農民現在的人均多少耕地面積是多少?包括果地

土流集團 現階段,中國總人口達到14.56億,其中農業戶口9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為7億4千萬 全國耕地面積為18.2574億畝 2008年 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35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糧食產量46950萬噸。我國現有的這18多億畝耕地,不但是糧 油生產的基礎,而且也是農區人民肉 蛋 奶供給...

中國農民外出打工最多的省份是哪個

勇敢去飛舞 中國是一個外出打工人員很多的國家,而外出打工人數最多的就是河南,河南人吃苦耐勞,為國家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中國是一個人員流通很廣的國家,打工人員遍佈國家各個省份,有的是南方人來到北方打工,有的是北方人來到南方打工,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外來打工者最多,大家都為了自己的生活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