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結構的大棚,如何建造竹木結構的塑料大棚?

時間 2022-04-27 12:20:02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一畝就不小,兩畝一個可能有點大,對升溫不利。

大棚完全自己就可以建起來,不用找外人的,農村也沒什麼事,找幾個鄉親慢慢弄,一天主體結構就搞定,請頓酒就行。

成本需要水泥柱和竹竿,還有鐵絲之類,第一年大概在1萬左右,不過若是產品能賣完,基本第一年保本,第二年只更新下薄膜就可以,基本都是純賺。

如何建造竹木結構的塑料大棚?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竹木結構大棚是由立柱、拱杆、拉桿和壓桿組成大棚的骨架,架上覆蓋塑料薄膜而成,使用材料簡單,可因陋就簡,容易建造,造價低。缺點是竹木易朽,使用年限較短,又因棚內立柱多,遮陽面積大,操作不便。

竹木結構大棚的建造要點主要有:

(1)立柱。立柱分中柱、側柱、邊柱3種。選直徑4~6釐米的竹竿、圓木或方木為柱材。

立柱基部可用磚、石或混凝土墩,也可用木柱直接插入土中30~40釐米。上端鋸成缺刻,缺刻下鑽孔,缺刻留固定棚架用。南北延長的大棚,東西跨度一般是8~10米,支柱東西間距2.

4米,邊柱距棚邊1米左右,南北間距為1.0~1.2米,棚長根據大棚面積需要和地形靈活確定。

(2)埋立柱。根據立柱的承受能力埋南北向立柱4~5道,每排東西間隔2.4米,支柱南北間距1.

0~1.2米,柱下放磚頭和石塊,以防柱下沉。每排南北向柱子的高度必須一直,南北向成直線,中排支柱最高,側排低於中排,邊排低於側排,拱架架設後成同一弧度的拱形。

(3)綁縛拉桿。拉桿是縱向連線立柱的橫樑,對大棚骨架整體起加固作用。拉桿可用竹竿或木杆,一般直徑為5~6釐米,順著大棚的縱長方向,綁縛在支柱距頂部25~30釐米處,要用鐵絲綁牢,把同排支柱連成一體。

(4)拱杆。拱杆是支撐薄膜的拱架,可用多根竹竿或竹片綁接而成,連線後彎成弧形。南北延長的大棚,在東西兩側劃好標誌線,每根拱架東西方向架設在中柱、側柱、邊柱頂端的缺刻裡,大棚邊緣處拱架壓成近95°左右的鈍角弧形,拱杆端部近垂直方向埋入大棚邊緣標誌線處泥土中。

(5)蓋膜。首先把塑料薄膜,按棚面的大小黏成2~4大塊。如果只開頂風口放風,則以棚脊為界,黏成兩長塊,並在靠棚脊部的薄膜邊緣,熨黏進一條尼龍繩。

如果棚寬超過10米,須設定2~3道風口,可將薄膜黏成3~4整塊,2塊邊膜(邊膜寬度須覆蓋至離棚邊緣高160釐米左右處),一塊頂膜;或2塊邊膜,2塊頂膜(在棚脊處和邊緣高150釐米處共留3道風口)。

覆膜最好選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先覆蓋邊膜,邊膜上部邊緣熨黏一條尼龍繩,覆膜須多人一起拉膜,拉直繃緊,將薄膜弄平整,後把薄膜兩邊埋在棚兩邊寬20釐米、深20釐米左右的溝中,上部邊緣用細鐵絲綁縛尼龍繩固定於拱架上。後再覆蓋頂膜,頂膜2邊緣需各熨黏1條尼龍繩,下部邊緣壓在邊膜上,二者重疊20釐米,拉緊展平後把尼龍繩兩端繫結於大棚兩端地錨上。

(6)拉壓膜線。扣上塑料薄膜後,在每兩根拱杆之間放一根壓膜線,拉緊後繫結於棚兩邊地錨鋼絲上,將薄膜壓緊、繃平,使棚面成波浪狀,避免鬆動,以利排水和抗風。壓膜線用專門用來壓膜的壓膜繩,或鋼絲。

(7)裝門。棚門應設定在棚體的南端,棚門高150~170釐米、寬70~90釐米,門須立體雙門,兩門相距80釐米左右,兩者之間用塑料薄膜封閉成嚴密的封閉通道,管理人員進棚後可立即封閉外門,後在通道內檢查消滅進入門內的害蟲,後開啟內門入棚,從而可預防人員進棚時冷空氣和害蟲乘機進入棚內,做到棚內無害蟲,無須噴灑殺蟲劑,實現茄子產品無公害或綠色、有機標準。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由圖18可知:由立柱、拉桿、拱杆和壓桿組成骨架。立柱取材於毛竹或雜木,直徑5~6釐米,深埋土中35~40釐米,基部最好墊1塊磚,以免不均勻沉陷;立柱高度取決於設計的大棚高度和所在位置;每排立柱的多少由大棚的寬度而定,一般6~8根,以大棚脊為中心軸線,向兩側對稱地由高到低配置,使拱杆呈均勻的弧;大棚兩側的立柱應向外傾斜,與地平面夾角60°~70°,支撐大棚肩部,使其有一定的向外支撐力。

拉桿,也稱縱梁,實際上相當於檁條,拉桿取材於直徑4~5釐米的毛竹,它的作用是連結立柱與拱架,使大棚成為一整體,保證大棚的穩定。拱杆取材於竹竿,直徑3釐米左右,既有一定強度,又能拉成弧形;拱杆間距1.0米左右,過寬影響拉風能力,易出現棚頂「窪兜」;拱杆的作用是支撐棚膜。

塑料薄膜的外側必須有壓膜繩或壓桿,將棚膜繃緊拉固,以防棚內「兜風」,壓桿以直徑3釐米左右的淡竹為宜,淡竹彈性較大,或用8

鉛絲或壓膜線。用金屬角鋼或兩條平行鋼絲繩做橫樑。水泥柱為7~10釐米方柱,角鋼50毫米×50毫米×5毫米。短柱即吊柱為5釐米粗30釐米長短木棍,嵌於拱架和橫樑之間。

圖18 竹木結構多柱式大棚構造示意圖

如何建造竹木結構的塑料大棚?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由圖18可知:由立柱、拉桿、拱杆和壓桿組成骨架。立柱取材於毛竹或雜木,直徑5~6釐米,深埋土中35~40釐米,基部最好墊一塊磚,以免不均勻沉陷;立柱高度取決於設計的大棚高度和所在位置;每排立柱的多少由大棚的寬度而定,一般6~8根,以大棚脊為中心軸線,向兩側對稱地由高到低配置,使拱杆呈均勻的弧;大棚兩側的立柱應向外傾斜,與地平面夾角60°~70°,支撐大棚肩部,使其有一定的向外支撐力。

拉桿,也稱縱梁,實際上相當於檁條,拉桿取材於直徑4~5釐米的毛竹,它的作用是連結立柱與拱架,使大棚成為一整體,保證大棚的穩定。拱杆取材於竹竿,直徑3釐米左右,既有一定強度,又能拉成弧形;拱杆間距1.0米左右,過寬影響拉風能力,易出現棚頂「窪兜」;拱杆的作用是支撐棚膜。

塑料薄膜的外側必須有壓膜繩或壓桿,將棚膜繃緊拉固,以防棚內「兜風」,壓桿以直徑3釐米左右的淡竹為宜,淡竹彈性較大,或用8

鉛絲或壓膜線。用金屬角鋼或兩條平行鋼絲繩做橫樑。水泥柱為7~10釐米方柱,角鋼50毫米×50毫米×5毫米。短柱即吊柱為5釐米粗30釐米長短木棍,嵌於拱架和橫樑之間。

圖18 竹木結構多柱式大棚構造示意圖

5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竹木結構大棚是由立柱、拱杆、拉桿和壓桿組成大棚的骨架,架上覆蓋塑料薄膜而成,使用材料簡單,可因陋就簡,容易建造,造價低。缺點是竹木易朽,使用年限較短,又因棚內立柱多,遮陽面積大,操作不便。

竹木結構大棚的建造要點主要有:

(1)立柱。立柱分中柱、側柱、邊柱3種。選直徑4~6釐米的竹竿、圓木或方木為柱材。

立柱基部可用磚、石或混凝土墩,也可用木柱直接插入土中30~40釐米。上端鋸成缺刻,缺刻下鑽孔,缺刻留固定棚架用。南北延長的大棚,東西跨度一般是8~10米,支柱東西間距2.

4米,邊柱距棚邊1米左右,南北間距為1.0~1.2米,棚長根據大棚面積需要和地形靈活確定。

(2)埋立柱。根據立柱的承受能力埋南北向立柱4~5道,每排東西間隔2.4米,支柱南北間距1.

0~1.2米,柱下放磚頭和石塊,以防柱下沉。每排南北向柱子的高度必須一直,南北向成直線,中排支柱最高,側排低於中排,邊排低於側排,拱架架設後成同一弧度的拱形。

(3)綁縛拉桿。拉桿是縱向連線立柱的橫樑,對大棚骨架整體起加固作用。拉桿可用竹竿或木杆,一般直徑為5~6釐米,順著大棚的縱長方向,綁縛在支柱距頂部25~30釐米處,要用鐵絲綁牢,把同排支柱連成一體。

(4)拱杆。拱杆是支撐薄膜的拱架,可用多根竹竿或竹片綁接而成,連線後彎成弧形。南北延長的大棚,在東西兩側劃好標誌線,每根拱架東西方向架設在中柱、側柱、邊柱頂端的缺刻裡,大棚邊緣處拱架壓成近95°左右的鈍角弧形,拱杆端部近垂直方向埋入大棚邊緣標誌線處泥土中。

(5)蓋膜。首先把塑料薄膜,按棚面的大小黏成2~4大塊。如果只開頂風口放風,則以棚脊為界,黏成兩長塊,並在靠棚脊部的薄膜邊緣,熨黏進一條尼龍繩。

如果棚寬超過10米,須設定2~3道風口,可將薄膜黏成3~4整塊,2塊邊膜(邊膜寬度須覆蓋至離棚邊緣高160釐米左右處),一塊頂膜;或2塊邊膜,2塊頂膜(在棚脊處和邊緣高150釐米處共留3道風口)。

覆膜最好選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先覆蓋邊膜,邊膜上部邊緣熨黏一條尼龍繩,覆膜須多人一起拉膜,拉直繃緊,將薄膜弄平整,後把薄膜兩邊埋在棚兩邊寬20釐米、深20釐米左右的溝中,上部邊緣用細鐵絲綁縛尼龍繩固定於拱架上。後再覆蓋頂膜,頂膜2邊緣需各熨黏1條尼龍繩,下部邊緣壓在邊膜上,二者重疊20釐米,拉緊展平後把尼龍繩兩端繫結於大棚兩端地錨上。

(6)拉壓膜線。扣上塑料薄膜後,在每兩根拱杆之間放一根壓膜線,拉緊後繫結於棚兩邊地錨鋼絲上,將薄膜壓緊、繃平,使棚面成波浪狀,避免鬆動,以利排水和抗風。壓膜線用專門用來壓膜的壓膜繩,或鋼絲。

(7)裝門。棚門應設定在棚體的南端,棚門高150~170釐米、寬70~90釐米,門須立體雙門,兩門相距80釐米左右,兩者之間用塑料薄膜封閉成嚴密的封閉通道,管理人員進棚後可立即封閉外門,後在通道內檢查消滅進入門內的害蟲,後開啟內門入棚,從而可預防人員進棚時冷空氣和害蟲乘機進入棚內,做到棚內無害蟲,無須噴灑殺蟲劑,實現茄子產品無公害或綠色、有機標準。

如何建造竹木結構的塑料大棚?

6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竹木結構大棚是由立柱、拱杆、拉桿和壓桿組成大棚的骨架,架上覆蓋塑料薄膜而成,使用材料簡單,可因陋就簡,容易建造,造價低。缺點是竹木易朽,使用年限較短,又因棚內立柱多,遮陽面積大,操作不便。

竹木結構大棚的建造要點主要有:

(1)立柱。立柱分中柱、側柱、邊柱3種。選直徑4~6釐米的竹竿、圓木或方木為柱材。

立柱基部可用磚、石或混凝土墩,也可用木柱直接插入土中30~40釐米。上端鋸成缺刻,缺刻下鑽孔,缺刻留固定棚架用。南北延長的大棚,東西跨度一般是8~10米,支柱東西間距2.

4米,邊柱距棚邊1米左右,南北間距為1.0~1.2米,棚長根據大棚面積需要和地形靈活確定。

(2)埋立柱。根據立柱的承受能力埋南北向立柱4~5道,每排東西間隔2.4米,支柱南北間距1.

0~1.2米,柱下放磚頭和石塊,以防柱下沉。每排南北向柱子的高度必須一直,南北向成直線,中排支柱最高,側排低於中排,邊排低於側排,拱架架設後成同一弧度的拱形。

(3)綁縛拉桿。拉桿是縱向連線立柱的橫樑,對大棚骨架整體起加固作用。拉桿可用竹竿或木杆,一般直徑為5~6釐米,順著大棚的縱長方向,綁縛在支柱距頂部25~30釐米處,要用鐵絲綁牢,把同排支柱連成一體。

(4)拱杆。拱杆是支撐薄膜的拱架,可用多根竹竿或竹片綁接而成,連線後彎成弧形。南北延長的大棚,在東西兩側劃好標誌線,每根拱架東西方向架設在中柱、側柱、邊柱頂端的缺刻裡,大棚邊緣處拱架壓成近95°左右的鈍角弧形,拱杆端部近垂直方向埋入大棚邊緣標誌線處泥土中。

(5)蓋膜。首先把塑料薄膜,按棚面的大小黏成2~4大塊。如果只開頂風口放風,則以棚脊為界,黏成兩長塊,並在靠棚脊部的薄膜邊緣,熨黏進一條尼龍繩。

如果棚寬超過10米,須設定2~3道風口,可將薄膜黏成3~4整塊,2塊邊膜(邊膜寬度須覆蓋至離棚邊緣高160釐米左右處),一塊頂膜;或2塊邊膜,2塊頂膜(在棚脊處和邊緣高150釐米處共留3道風口)。

覆膜最好選晴朗無風的天氣進行,先覆蓋邊膜,邊膜上部邊緣熨黏一條尼龍繩,覆膜須多人一起拉膜,拉直繃緊,將薄膜弄平整,後把薄膜兩邊埋在棚兩邊寬20釐米、深20釐米左右的溝中,上部邊緣用細鐵絲綁縛尼龍繩固定於拱架上。後再覆蓋頂膜,頂膜2邊緣需各熨黏1條尼龍繩,下部邊緣壓在邊膜上,二者重疊20釐米,拉緊展平後把尼龍繩兩端繫結於大棚兩端地錨上。

(6)拉壓膜線。扣上塑料薄膜後,在每兩根拱杆之間放一根壓膜線,拉緊後繫結於棚兩邊地錨鋼絲上,將薄膜壓緊、繃平,使棚面成波浪狀,避免鬆動,以利排水和抗風。壓膜線用專門用來壓膜的壓膜繩,或鋼絲。

(7)裝門。棚門應設定在棚體的南端,棚門高150~170釐米、寬70~90釐米,門須立體雙門,兩門相距80釐米左右,兩者之間用塑料薄膜封閉成嚴密的封閉通道,管理人員進棚後可立即封閉外門,後在通道內檢查消滅進入門內的害蟲,後開啟內門入棚,從而可預防人員進棚時冷空氣和害蟲乘機進入棚內,做到棚內無害蟲,無須噴灑殺蟲劑,實現茄子產品無公害或綠色、有機標準。

如何建造竹木結構的塑料大棚

由圖18可知 由立柱 拉桿 拱杆和壓桿組成骨架。立柱取材於毛竹或雜木,直徑5 6釐米,深埋土中35 40釐米,基部最好墊一塊磚,以免不均勻沉陷 立柱高度取決於設計的大棚高度和所在位置 每排立柱的多少由大棚的寬度而定,一般6 8根,以大棚脊為中心軸線,向兩側對稱地由高到低配置,使拱杆呈均勻的弧 大棚兩...

木結構房屋的優點,木結構建築有什麼優缺點????

木材是一種天然的健康的且急具親和力的材料,木製別墅是環保健康的高檔住宅。保溫 隔熱 效能優異,比普通磚混結構房屋節省能源超過40 它的保溫效能是鋼材的400倍,混凝土的16倍。研究表明,150 厚的木結構牆體,其保溫效能相當於610 厚的磚牆。木材是 綠色建築 的首選建材。在一個礦物燃料日漸減少 成...

建一棟磚木結構的房子怎麼造價

1 建一棟磚木結構的房子的造價與房子面積有關,100平米的磚木結構的房子的造價約10萬元左右。2 磚木結構,房屋的一種建築結構 指建築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牆 柱等採用磚或砌塊砌築,樓板 屋架等用木結構。由於力學工程與工程強度的限制,一般磚木結構是平層 1 3層 這種結構的房屋在我國中小城市中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