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的主食分別是什麼,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主食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5-23 06:06:42

1樓:匿名使用者

案是:一切可以作為食物來吃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外國人的主食。

例如: 日本人不是中國人是外國人,他們主食是米飯。

南亞各國的人都是外國人,他們的主食也是米飯。

印度人是外國人,他們的主食是麵粉製品。巴基斯坦人是外國人,他們普遍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主食是羊肉和麵粉製品。法國人是外國人,他們的主食多多

俄羅斯人,東歐人也希望吃各種各樣的主食,但是,條件艱苦的時候只能吃土豆和黑麵包,因此,他們的主食是土豆麵包。

英國人是外國人,他們的主食似乎是麵包烤肉一類,據說很單調。

非洲某國土人,他們的主食似乎是某些樹葉,某些水果,某些動物

又一非洲某國土人,他們主食昆蟲,水果,魚,鳥

大洋州..某島的土人,主食是魚和鳥蛋,偶爾也把其他地方抓來的人作為主食。

南極某科學考察站,都是外國人,其他食物都沒有了.. 他們吃了半個月方便麵,因此他們的主食是方便麵。

至於美國人,主食也就是 澱粉類,肉類,菜類,蛋類等

蒙古人是外國人,他們的主食是奶製品。

2樓:匿名使用者

東方人主要是大米,西方人主要是麵粉製品,如麵包、比薩、義大利麵等.

英國:土豆,炸雞肉,果汁,牛奶,紅茶,蔬菜,水果,甜點德國:豬肉,啤酒,蔬菜,水果,甜點

美國:牛肉,麵包,咖啡,蔬菜,水果

義大利:意粉,豬肉,咖啡,蔬菜,水果

法國:紅酒,牛肉,咖啡,蔬菜,水果

印度:米飯,雞肉,豬肉

日本:米飯(壽司),生魚片

韓國:米飯,燒烤(魚肉,牛肉,蔬菜)

外國人的主食分別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是一日三餐。他們講究吃的是否科學、營養,講求效率和方便,一般不在食物精美細緻上下工夫。早餐時間,一般在8時,內容較為簡單,烤麵包、麥片及咖啡,或者還有牛奶、煎餅。

午餐時間通常在中午12時至1時,有時還會再遲一點。午餐也比較簡單。許多上班、上學人員從家中帶飯萊,或是到快餐店買快餐,食物內容常常是三明治,漢堡包,再加一杯飲料。

晚餐是美國人較為注重的一餐,在傍晚6時左右開始,常吃的主菜有牛排、炸雞、火腿,再加蔬菜,主食有米飯或麵條等。美國飲食努力的發展方向是向速食發展,他們的蔬菜大都生吃,營養不會損失,更主要的是省時間,現在他們還極力提倡把蔬菜擠成菜汁喝,他們都想把吃菜這一點工夫也擠出來作為他用。到美國旅遊的國人當然不必學美國人的樣子,一塊麵包加幾葉生菜就解決了一餐,但是美國人簡單、方便、注重營養搭配的飲食方式,值得旅途中的人學習。

遊客在旅途中接觸最多的恐怕是快餐店。快餐店主要**的是漢堡包和熱狗這類大眾化食品,漢堡包是在切開的麵包裡夾上幾片香腸,再放一把生菜,通常也有夾牛排和洋蔥,營養豐富,味道也好;熱狗是裡面夾著香腸類似春捲的食品,單憑這個有**力的名字,遊客都應該試一試。還有三明治和飲料,幸虧美國人發明了這些好東西,遊客買了食物回到車上,食與行同時進行,兩者都不誤。

英國:土豆,肉,果汁,牛奶,紅茶,蔬菜,水果,甜點德國:肉,啤酒,蔬菜,水果,甜點

美國:肉,麵包,咖啡,蔬菜,水果

義大利:意粉,肉,咖啡,蔬菜,水果

法國:紅酒,肉,咖啡,蔬菜,水果

印度:米飯,肉

韓國:米飯,燒烤

4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土豆,炸雞肉,果汁,牛奶,紅茶,蔬菜,水果,甜點 德國:豬肉,啤酒,蔬菜,水果,甜點 美國:

牛肉,麵包,咖啡,蔬菜,水果 義大利:意粉,豬肉,咖啡,蔬菜,水果 法國:紅酒,牛肉,咖啡,蔬菜,水果 印度:

米飯,雞肉,豬肉 日本:米飯(壽司),生魚片 韓國:米飯,燒烤(魚肉,牛肉,蔬菜) 大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

僅在亞洲,就有20億人從大米及大米產品中攝取60%~70%的熱量和20%的蛋白質。我國稻穀年消耗量在1.90億噸左右,有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南方人通常以大米為主食,人均年消費大米110公斤左右,其中農村人口消費高於城鎮。2023年主食大米約提供南方每人日均6780千焦的熱量和36.8克蛋白質,分別佔食物總能量的51.

6%和蛋白質量的52.2%。從2023年到2023年,我國城鎮居民糧食人均消費量減少了近一半,農村居民糧食消費量基本穩定在250公斤左右。

在糧食消費中,玉米、高粱、甘薯等粗糧消費量明顯減少,而大米、小麥等細糧消費上升。

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主食分別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中美主食差別在於…我們吃菜的是鍋燒菜頓豬肉等之類,同時我們用吃(五穀雜糧)大米麵粉各種方式不一樣,用的也是筷子。美國主食烤牛排和糕點等一般沒有我們這樣鍋炒菜,用的也是叉和小刀我們是筷子。

6樓:

中國人:東北 大米+麵食

華北:麵食為主

華中:大米為主,麵食為輔

華南:大米,很少麵食

西北:麵食

西南:米+高粱等,比較雜

7樓:華東村姑

中國人面條,饅頭

老美麵包

8樓:匿名使用者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西方人的主食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人吃飯通常比較簡單,早餐一般是牛奶、果汁、麵包、香腸、乳酪。香腸和乳酪一般夾在麵包裡吃。中餐如果在餐廳或者食堂裡吃,通常都是一分主菜配點主食,主食通常有米飯(一般會加點黃油和鹽)、麵條(通心粉)、土豆泥或水煮土豆。

如果是自帶的中餐,通常就是三明治(麵包夾點香腸乳酪和生菜)。晚上有的時候家裡會做得稍微豐盛一點,做一個湯、一個蔬菜色拉、一份主菜(牛排、烤魚之類),主食無非是麵條、米飯、土豆。通常吃主食都會淋上主菜的湯汁。

老外很少或幾乎不吃湯麵。可以說麵包、麵條、米飯、土豆是西方人的主食。

10樓:哎呦喂

早餐是牛奶和麵包。

中餐和午餐一般都是高熱量食品,牛排、沙拉、土豆還有奶油等,比較注重營養的保留,但是天天喝咖啡。中餐如果在餐廳或者食堂裡吃,通常都是一分主菜配點主食,主食通常有米飯(一般會加點黃油和鹽)、麵條(通心粉)、土豆泥或水煮土豆。如果是自帶的中餐,通常就是三明治(麵包夾點香腸乳酪和生菜)。

晚上有的時候家裡會做得稍微豐盛一點,做一個湯、一個蔬菜色拉、一份主菜(牛排、烤魚之類),主食無非是麵條、米飯、土豆。通常吃主食都會淋上主菜的湯汁。老外很少或幾乎不吃湯麵。

可以說麵包、麵條、米飯、土豆是西方人的主食。

西方飲食文化是指西方人在較長時期內的人文風俗,通過對飲食品的生產、製造、加工、消費、實踐等過程中,在飲食方面所創造和積累的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西方飲食文化是指西方人在較長時期內,通過對飲食品的生產、製造、加工、消費、實踐等過程中,在飲食方面所創造和積累的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相較於其它型別的飲食文化,它具有濃厚的歷史特點與體系結構,對現代飲食具有較大的影響 。

11樓:匿名使用者

早餐,牛奶麵包,水果。

中餐和午餐,高熱量食品,牛排,沙拉,土豆等等高熱量食物,他們的烹調比較簡單,比較注重營養的保留,咖啡天天喝 、、、、

12樓:匿名使用者

牛奶。麵包。肉製品。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

西方人主食是什麼?各個國家主食是什麼?

13樓:舞動

是方言就比較喜歡吃麵包之類的,也就是各種牛扒豬扒雞扒之類的。因為每個國家的習俗不一樣,所以吃的東西也不一樣。

14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人的主食像德國,英國他們或者美國佬,他們一般都是以麵包漢堡為主。小麥是他們最重要的主食,做成麵包,然後再加一點沙拉,就是他們經常吃的。像我們亞洲人像中國印度啊,或者說日本啊都是以白米飯為主。

15樓:破

滿意回答

對西方人來講主要是麵包.早餐一般是烤麵包配黃油或乳酪,也可以是果子醬或可可醬,加醃製過的薄肉片,飲料是牛奶或果汁. 工作午餐一般就是個漢堡配些咖啡,而漢堡的主料也屬於我們概念裡的麵包.

晚餐往往是他們的正餐,屬於全家共享的時光,這時他們用切成塊狀的麵包或麵包幹就肉汁或濃湯,配些沙拉菜,也經常不吃我們概念裡的主食,而用大塊的煎肉代替主食了,配紅酒(如果是海鮮則配白葡萄酒)和沙拉菜,飯前喝些開胃湯,飯後有甜點,這樣就算是比較正式了.因此把麵包看做是他們的主食是順理成章的.

另外,他們有時吃義大利麵,這時麵條就是主食,如果吃比薩餅,那餅就是主食.因此我們可以說,西方人的主食主要是麵粉製品.

米飯他們吃得不多,也不太會吃,有一種奶米,其實就是我們通常吃的米,可他們是用牛奶煮成糊狀再加一些糖當作甜點來吃的,我吃過一次,但一次就夠了,因為太難吃了.

而對於亞洲的外國人來講,主食和中國人區別不大.

如下:英國:土豆,炸雞肉,果汁,牛奶,紅茶,蔬菜,水果,甜點德國:豬肉,啤酒,蔬菜,水果,甜點

美國:牛肉,麵包,咖啡,蔬菜,水果

義大利:意粉,豬肉,咖啡,蔬菜,水果

法國:紅酒,牛肉,咖啡,蔬菜,水果

印度:米飯,雞肉,豬肉

日本:米飯(壽司),生魚片

韓國:米飯,燒烤(魚肉,牛肉,蔬菜

16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的是肉 亞洲的是米

17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人的主食是麵包牛奶牛肉和水果。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特別是日本,外國人眼裡的中國與日本大比較,哪個國家

奸商,雖我知道說出會被罵,但是實事 今日國際 外國人眼中的世界 美國第一日本第二,中國只能排第三?外國人眼裡的中國與日本大比較,哪個國家 糖葫蘆西葫蘆 日本人會筆比中國人更受尊敬。因為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人是新錢,就是暴發戶。外國人特別是美國怎麼看中國? 手機使用者 你怎麼看印度美國人就怎麼看你 在國...

外國人的疑惑,一個外國人的疑惑

這裡的敗和勝在表達上意義是一致的 中國隊大敗美國隊中的敗,指的是中國隊打敗了美國隊,但是打的意思省略了,為的是表達的簡便.好象在英語裡,前一句出現的個別詞或短語可以省略差不多.差別只是在於,在中國,人們常常喜歡把人們都心知肚明的東西略去不說,才出現這樣的語言現象的.而在英語語言國家,略去的常常是已經...

外國人不懂的漢語幽默,外國人不懂的漢語幽默

1.看車!中國老師帶領十來位外國留學生,步行去天津動物園看熊貓等動物。離開學校大門得過一條很寬的馬路,疾駛的汽車一輛接一輛呼嘯而過。老師囑咐過馬路的外國學生大聲說 看車,看車!沒想到,幾位外國學生立即停住腳步,傻乎乎地注視著來往車輛。原來在這個語境中,老師說的 看車 是注意來往車輛,確保安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