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人就應專修,不用學太多,對嗎

時間 2021-05-07 19:59:20

1樓:極樂勝境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目前遇到一些人修學淨土法門,沒掌握真正的學習方法,導致越唸佛身體越差,越誦經雜念不減,煩惱重重,沒能真正體會到法喜充滿、身心怡樂。在這裡分享一位真正的善知識:

佟愛國老師,他把如何唸佛、如何誦經、如何聽經、如何改變錯誤的心念心態、如何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中、如何與家人大眾和諧相處、如何辨別正法邪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以及修行中遇到的種種障難等等都開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瞭了。當您真正掌握方法了,真正落實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佛會越學越法喜,真正在這一生了脫生死,不走彎路。如果您有疑問可以把他講的法跟佛經對照或者跟祖師大德的開示對照,看他講的法是否入佛知佛見再決定是否跟他學習,因為每個人的緣分不一樣,是勉強不得的,願您早日圓成佛道,阿彌陀佛。

2樓:分類男人

是的,法門太多,不可能都學

淨空法師講:唸佛的人多,為什麼往生的人少

3樓:引經據典正法

真正要想做佛,選擇了這個法門,一生不改。從今天起,只念阿彌陀佛,只讀一部《無量壽經》,其他什麼也不念了。你要下這個決心,十方諸佛沒有一個不讚友行嘆你的,十方一切菩薩沒有一個不對你尊敬的。

為什麼呢?因為你馬上就要成佛了。如果你既念這個,又念那個,這就是雜修。

善導大師講:雜修,一萬個修行人當中,難得有三五個往生的。我們能成為那三五個人嗎?

靠不住!所以一定要專修。專修的人,身常禮阿彌陀佛,口專念阿彌陀佛,心好頃譁專想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又說:如果專修,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去;。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去;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去。

你看,專修乎哪與雜修相差得太遠了。

夾雜的人修行,一萬個當中難得有

三、五個往生,他不是專修!專修的人是決定往生,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所以雜修不如專修!

千萬不要誤會那些人是大通家,博學多聞,錯了!那些人修到後來什麼都不是,還得六道輪迴。如果你度眾生心切,你就專修唸佛法門,你就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一句話不說就度無量無邊眾生,為什麼?

身教,你做一個模範給人看!這是真正覺悟者。你走的時候自在,預知時至,表演一下,必要的時候開個往生大會。

佛法修學成就之祕訣只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八個字,果能「不懷疑不夾雜 不間斷 」無有不成就者!

4樓:aaa**王

一切貪、嗔、痴 **於顛倒夢想 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型枝腔執著心就是輪迴的根源

眾生原本解脫 只因心有 所住 而一層搭配層自縛 不能卜衫解脫

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成佛的人那麼少

5樓:8萬4千法門

「要當孝順,即《觀經》之孝養父母,見於彼經三福之首,乃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之一也。」在這一品的開端,念老就引用了《觀無量壽經》淨業三福,這個三條十一句,世尊告訴我們,那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一切菩薩修行成佛,這個三條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學習佛法,經歷很長的時間,有人幾年,有人幾十年,得不到修學的效果,於是對修學佛法懷疑了、中悔、退心了。

自古以來這都常常見到,不足以為奇。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產生?對於淨業三福瞭解得不夠透徹,沒有真正能夠修學,所以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

由此可知,這三條是多重要。淨宗學會當年剛成立的時候,這是二十多年的事情,我們跟同學們定了日常修學的課程,只有五個科目,愈簡單愈好記。第一個科目就是淨業三福,不僅僅是修淨土最高的指導原則,可以說所有大乘法門都不能違背、都不能離開。

你說這個三條是多麼重要,違背這三條決定不能成就。而這第一條,確確實實就是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孝養父母,怎麼做法?

只要你能夠把《**規》做到。《**規》不是念的、不是講的,字字句句都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它才管用,這是根本的根本。

唐朝中葉以後,在中國佛教裡面的祖師大德,他們放棄小乘的學習。盛唐的時代,小乘有兩個宗派,俱舍宗跟成實宗,只要是學佛,小乘不能不學。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佛說是「非佛**」,佛不承認你,你躐等了,小學沒有念去念大學,哪有這種道理!

唐朝中葉之後,祖師大德放棄小乘,那怎麼辦?他們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行不行?

通過這一千多年的實驗,行,效果卓著。這一千多年來,佛門裡面無論哪個宗派,都有很好的成績表現,說明儒跟道確實可以代替小乘。儒、道是我們中國本土的東西,我們學起來格外的親切。

所以儒家我們就採取《**規》,道家我們採取《太上感應篇》,去落實「慈心不殺」,儒家的《**規》落實「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孝親尊師。有這樣的基礎,後面修十善業就不難。所以淨業三福頭一條四句,裡面就是講儒釋道的三個根,如果這三個根沒有學好,學佛當然有問題。

所以佛不承認你是**,我們受了三皈,拿了皈依證,沒用處,佛不承認。如果你真學,真的把儒釋道三個根紮好,沒有做皈依的儀式,佛菩薩還是承認你,你是他的真**,不是假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三皈五戒這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重要是你真正肯幹,你真學,這比什麼都重要。

孝養父母,這一句可以說是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哪有不孝父母的人會有成就,他能夠作佛、能夠作菩薩,沒這個道理!哪有不孝父母的人,能夠成為世間的聖人、賢人、君子?沒有!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沒看到一個。今天的人把孝養父母疏忽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他修學世出世間法都不會有成就,我們不能不知道。你要問為什麼?

因為孝親尊師是性德,世出世間的聖學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不是性德,跟它不相應,它不是世間某一種學術。今天世間的學術,他們所求的是知識,不孝父母、不敬尊長,學知識可以學到,智慧不行,他沒有真智慧。沒有真智慧,換句話說,他沒有真正的福報。

他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但是他的人生不快樂,他的人生沒有幸福。這是我們同學們你只要細心去觀察你都看到,都在眼前。

...我們把小乘丟掉,疏忽掉,是唐朝中葉祖師大德們提倡的。小乘經翻得非常完備,這章嘉大師告訴我,我們的小乘經跟南傳巴利文的經去對照,大師告訴我,巴利文經典比我們大概多五十部的樣子,一共三千多部,只多五十部算不了什麼。

由此可知,我們這個小乘經翻得很圓滿。祖師大德為什麼不學它?隋唐初期學,小乘有兩個宗,成實宗、俱舍宗,到宋朝這兩個宗沒有了,中國只有大乘八個宗,小乘沒有了。

祖師大德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行不行?你看這一千七百年它的成績,你就知道行。這一千多年來,唐朝差不多一千五百年,大乘八大宗高僧、高士(高士是在家人、居士),開悟的、證果的有,所以用儒跟道來代替沒錯。

可是今天儒也不要,道也不要,小乘也不要了,一下就學大乘,學到之後都狂妄自大,所以一無所成。這是什麼?不聽佛的教誨。

中國人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佛是老人,你不聽他的話你就不會有成就,他不欺騙你。今天從**紮根?決定要從《**規》、《感應篇》、《十善業》紮根,如果不從這裡紮根,你學上三百年都沒用,你能不能開悟?

肯定不能。你能不能得定?不可能。

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要非常認真努力,用個

二、三年的功夫把根扎穩。一定要曉得,世尊當年在世用十二年時間紮根,那個根底多厚,所以當時證阿羅漢的人很多!

現在這個時代,學了一輩子,修了一輩子,初果都達不到,如果不是念佛法門帶業往生,可以說一個成就都沒有。今天成就全靠阿彌陀佛,但是阿彌陀佛也不能少這三個根。你有這三個根,真的你是經裡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往生有把握;你沒有這三個根,那往生的時候就靠運氣了。

最後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這要靠運氣,最後一念要想到別的事情就完了。誰能保證自己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自己都不能保證自己。

你要是想靠助念,靠不住,到時候沒有那個緣怎麼辦?所以經上,佛是一再重複的勸導我們,一心念佛,把什麼事情都丟掉。為什麼?

雞毛蒜皮不重要,不要為不重要的事情去操心,統統丟掉。一心念佛,養成這麼一個習慣,功夫成就了,多住幾年不在乎。為什麼?

我隨時可以走得了,我不需要人助念,不需要人幫忙,想走就走,這行。

印光大師 如果專修唸佛的人,雖然在此界沒有往生西方,但是 譬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種性已超二乘之上

南無阿彌陀佛!印光大師還說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增廣卷二 覆鄧伯誠居士書二 唸佛法門殊勝至極! 極贊淨土之了義也。良以因緣成熟,信心成就,橫超三界,非普通聖道自力可望其項背也。故喻為太子,為人王之子,而淨土行者,往生不退,一...

我這樣唸佛修行對嗎?唸佛人一天的修行

這樣很好很好,這樣憶念佛陀很好很好。很好。不過觀想最好按 觀無量壽經 的觀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唸佛號。告訴我每件事應該怎樣做,而我都會按照他教的做。能舉幾個具體例子嗎?1.看大成佛經 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 楞嚴經 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 金剛經 大般涅磐經 法華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不學佛可以放唸佛機嗎,不信佛人可以聽唸佛機嗎

可以啊 佛經的目的就是讓人去傳閱 唸佛機就是佛經的科技進階版 不學多聽聽沒壞處的 可以,常唸佛的地方常吉祥。不信佛人可以聽唸佛機嗎 可以聽,在潔淨地,不打擾別人,恭敬誠心的去聽,就非常好。1 我們佛堂裡,二六時中,一年到頭,佛號決定不中斷的。我們講經的時候,把佛號放到最小 不講經的時候,佛號稍微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