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科學精神?是不是隻有科學家才具有科學精神?為什麼?中國古今科學家有那些?他們有什麼作品

時間 2021-05-07 20:00:42

1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23年至2023年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習。2023年至2023年在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學習,並獲博士學位。

曾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試驗和研製,後又相繼組織實施了核電站籌建(如秦山核電站),並參與了「863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還參與了中國工程院的籌建工作。2023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月26日上午10時30分,87歲的科學巨星朱光亞停止了思考,傳奇而神祕的一生從此畫上句號。但蒼穹之上那顆「朱光亞星」,將永久綻放光芒。

對這位「莫逆之交」,李政道評價說:他十分精心地組織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程開甲、鄧稼先、陳能寬、周光召、于敏、黃祖洽、陸祖蔭等成千上萬的傑出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兩彈」研製,他在「兩彈」的研製中是「科技眾帥之帥」……

「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

從20世紀50年代末投身於核**研製工作,到2023年以年過八旬的高齡退休,朱光亞與核「打交道」長達近半個世紀。

「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朱光亞曾回顧說。

2023年7月1日,宋任窮等人把35歲的朱光亞請去,邀請他到核**研究所領導原子彈的研製工作。當時朱光亞內心十分激動。在2023年8月,22歲的他被物理學家吳大猷選中,與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學,他當時選擇進入了密執安大學攻讀核物理博士學位。

學生時代漂洋過海去追求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此後,從核**研究所創業開始,朱光亞就擔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技術組織和領導工作,也是我國核**研製的科學技術計劃組織者和領導人之一。

帖子附圖:

2樓:司馬光

在古代很多發明家就是科學家,都具有科學精神,如李時珍、魯班、扁鵲、張衡、李冰是我國古代在醫藥、建築、地質、水利等領域最著名的人物。

張衡(78——139),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曾擔任執管天文的太史令。他精通天文歷算,創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的地動儀,併成功地記錄了公元138年在甘肅發生的一次強烈**。

他第一次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天文著作有《靈光》。

祖沖之(429——500),南北朝時南朝的科學家,字文遠,范陽冫(今河北淶水縣北)人。他推算出圓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其主要著作有《輟術》和《九章術義注》。

僧一行(673——727),唐高僧,天文學家,俗名張遂,鉅鹿(今河北)人。他21歲從荊州景禪師出家,精通曆法和天文,發起在全國12個地點進行天文觀測,並歸算出相當於地球子午線緯度的長度。他著有《大日經》,並訂《大衍曆》等。

李時珍(1518——1593),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字東璧,號瀕湖,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他繼承家學,著重研究藥物,重視臨床實踐,經常上山採藥,深入民間。 他著有《本草綱目》一書,全書190萬字,52卷,收錄藥物1982種,附方11096則,插圖1160幅,對每種藥物一般都記名稱、產地、形態、採集方法、藥物的品性和功用及炮製過程,為醫藥學界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

什麼是「科學精神」?是不是隻有科學家才需要具有科學精神?

3樓:第一次體驗

個人理解,字面上就是一種相信科學,崇拜科學,忠於科學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但然不單隻有科學家才擁有,才需要的精神,科學就是客觀存在,不被人為所改變,人類只能認識,利用…其實我們生活都需要這種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太唯心,做事要有根有據,合情合理,用科學的態度解決問題…至於第二個問題,我看還沒這樣簡單,多學科學只是表面上的,內心上還要相信科學,擁戴科學,那才是有科學精神的前提,要體現是否有科學精神還得看做事是否運用科學手法,科學的思考方法,等等

4樓:聲美媛沐嫻

科學精神是指大膽的懷疑,合理的推理,小心的驗證。而且人人都可以有這種精神。

5樓:手機使用者

字面上就是一種相信科學,崇拜科學,忠於科學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但然不單隻有科學家才擁有,才需要的精神,科學就是客觀存在,不被人為所改變,人類只能認識,利用…其實我們生活都需要這種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太唯心,做事要有根有據,合情合理,用科學的態度解決問題…至於第二個問題,我看還沒這樣簡單,多學科學只是表面上的,內心上還要相信科學,擁戴科學,那才是有科學精神的前提,要體現是否有科學精神還得看做事是否運用科學手法,科學的思考方法,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精神不僅是學習精神,還有對以往知識的矯正,為解決問題和接近真理而突破標準。事實上,很多科學家為了既得利益正在喪失科學精神:

科學家不僅僅是科學工作者,也是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員。因此,他們中間經常有人也表現出貪婪的慾望,和對權力極端的追求。科學不等於聖潔。

科學家不等於道德高尚。這樣的教訓古今都有。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當代西方科學家為企業做的廣告,結果卻常常讓我們失望。

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臘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學派的**(hippasus)發現無理數,卻被老師處死。

歷史的教訓在於給人類以教益。科學完全走出政治強權的陰影,完全走出李森科之流的陰影,這在今天仍然是人類的一項艱鉅的任務。控制論的創立者諾伯特·維納的話提供了這一事件的反思:

「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只在人們具有信仰自由的時候才能繁榮起來。基於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從的信仰並不是什麼信仰,基於這種假信仰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必然會由於癱瘓而導致滅亡,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裡,科學沒有健康生長的基礎。」

事實上,科學的存在和發展中一個永恆的問題是標準與創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學知識的出現必然形成相關的評判正誤的標準,另一方面,科學知識出現的過程就是對原有標準突破的過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標準的限制或壓制。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兩種科學的悲劇:

一種是推行錯誤的標準所導致的後果;另一種是肆意創新所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聶文濤面向基層醫院適宜技術培訓講演中說:人類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標準(john rollo標準),到重新執行「高碳水化合物」標準(如北京****標準),這期間無數患者因為錯誤的糖尿病飲食**進一步喪失了健康。

醫學界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該講演引發的強烈震動,正在於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科學倫理問題。

斯蒂芬·茨威格在《異端的權利》原文中的兩段話:「(卡斯特里奧與加爾文)在這場戰爭中,存在著一個範圍大得多並且是永恆的生死攸關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確定自由和權力間的界標。

因為,如果缺乏權力,自由就會退化為放縱,混亂隨之發生;另一方面,除非濟以自由,權力就會成為**。」這兩段話隱藏著這樣的意思:(1)應該給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證明自己的權利,或者說一切反對異端見解的人必須提供證據;(2)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正確,而無需在此之前抱怨社會的不理解。

(3)所謂科學發展的意義,正在於改變人類原有的認識。因此,選擇錯誤是一種權利,否則就沒有科學探索的合理性。

7樓:

不是的,你理解錯了

科學精神是對待事物嚴肅,認真,富有鑽研態度的精神

8樓:浩然灬kiss寶贔

要學會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要具有懷疑的精神

什麼是"科學精神"?是不是隻有科學家才需要具備科學精神?

9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精神應包括15個方面的特徵:

1、執著的探索精神

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捨的意志。

2、創新改革精神

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

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4、理性精神

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層次,或者說,有個科學抽象的過程。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原則。

5、求實精神

科學須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克服主觀臆斷。

6、求真精神

在嚴格確定的科學事實面前。科學家須勇於維護真理,反對獨斷、虛偽和謬誤。

7、實證精神

科學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8、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

科學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確定性或精確性是科學的顯著特徵之一。

9、協作精神

由於現代科學研究專案規模的擴大,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援,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

10、民主精神

科學從不迷信權威,並敢於向權威挑戰。

11、開放精神

科學無國界,科學是開放的體系,它不承認終極真理。

12、功利精神

科學是生產力,科學的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應當為人類社會謀福利。

13、可重複和可檢驗

科學是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研究規律並用於改造客觀的知識。研究客觀規律(在一定條件下,就必然出現的事情)就應具備可重複、可檢驗原則。因此掌握規律就可以**和改造客觀事物。

例如:經濟學就應該研究物質交換的本質規律,而不是經濟現象。

14、實踐精神

離開實踐,科學毫無意義和真實性。

15、懷疑精神與批評精神

要勇於質疑傳統、權威,堅持真理,敢於向其挑戰。

科學精神並不是說,只有科學家才擁有的,而是指只要符合這些特徵,並且有所創造有所創新,就一定具有了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什麼?–從丁肇中教授的報告說起

10樓:告林

所經歷的事情,就是切身的感受,常常鮮活動人。而一直工作在科學前沿的大科學家所講述的長期切身體會,更是啟人心智。

對我觸動很大的是兩件事情。一是說到狄拉克方程。丁教授指著投影螢幕上的方程式說,這裡有一個m (m即質量),狄拉克就想,m既可以是mm,也可以是(—m (—m),那麼—m是什麼意思呢?

於是他就提出存在著反物質。說到這裡,丁教授開玩笑地對著底下的聽眾說,你看得諾貝爾獎多容易。底下聽眾逗笑了。

丁教授衝著螢幕想講什麼,馬上又轉過身來,對著底下的聽眾又笑著說,你看天才和瘋子的距離有多麼近!二是說到去年的升到太空的阿爾法磁譜儀。丁教授介紹了阿爾法磁譜儀目的是探測宇宙的暗物質和反物質,但實驗結果有許多出乎原來的設想,難以解釋。

講完阿爾法磁譜儀實驗的目的和結果,丁教授神祕地對大家說,我有一個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底下又是一片笑聲。丁教授用投影儀在螢幕上打出了加速器歷史,逐一說明了每種重要加速器建造的目的和實驗結果,指出每一個發現都和最初設想的目的不一樣。

那麼阿爾法磁譜儀發現的意外結果意味著什麼?丁教授說:我不知道。

丁肇中教授的話總在我心中回想。不知當年那些有幸聆聽愛因斯坦講話的人有什麼樣的感想,我聽丁教授的講話和讀愛因斯坦的那些話泛起的感覺一樣。它們告訴你的道理是那麼簡單、那麼質樸,讓事物的本質一下子就呈現在你眼前:

對呀!就是這樣。從中我有一個感悟。

什麼是科學家?科學家就是能告訴你科學是什麼的人。我們平日裡被那些一知半解的人所說的話弄得越來越糊塗,還是讓我們聽聽和想想科學家所說的話吧。

科學是什麼?不錯,科學是觀察實驗、是邏輯推理,但更重要的是,科學是猜想、是想象。科學依賴於明晰、確定的概念,也依賴於思維的自由創造活動。

正如h.d.smyth所說:

「研究者時常像一個藝術家那樣思考和工作,但他卻必須像一個圖書保管員一樣用事實、圖表和思想的邏輯推論來講話」。 **等寫出來的東西只是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科學探索的長期過程則隱藏在其下。其中,科學想象力引導著科學發現的方向,體現著人類認識自然探索性和創造性的本質特點。

思維的自由探索和創造,是求真的靈魂。沒有思維自由馳騁,人的認識就會因循守舊,無法發現真理。可是,面對著大自然無窮的奧妙,通往真理的道路沒有捷徑,認識的結果常常是出乎猜想的意料,求真相伴隨的常常是錯誤。

但是,科學的巨大生命力恰在於通過解釋反常和消滅錯誤來發現真理。科學精神是什麼?科學精神就是求真,因此,也就承認錯誤和消滅錯誤。

科學是屬人的,求真和改錯的科學精神是人的精神進步的本質特點。我想,偉大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之所以受到許多著名學者和科學家的尊重,正是因為他揭示了這一普遍的真理。

科學為人類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福祉。一個文明社會的發展需要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支援科學。但是,我們要知道,科學知識可以普及,而科學精神卻無法普及。

道理很簡單,科學精神不是脫離具體活動的抽象觀念體,科學精神是以科學研究(以及其他求真的具體活動)中體現出來的。離開具體的活動,抽象地談論科學精神就失去了現實基礎,毫無意義。我們只有從科學家實際探索的活動中才能發現和感受到科學精神,這就是思想自由探索和創造,承認無知和錯誤,去大膽想象,嚴格求證。

科學的精神具體指的是什麼,什麼是科學的態度 科學的精神

1 執著的探索精神.根相關圖書據已有知識 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捨的意志.2 創新 改革精神.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3 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4 理性...

姐姐是不是患了輕度精神病,姐姐是個精神病患者,求救?

胡麗萍心理諮詢 你好!姐姐幸好有你!我感覺你很瞭解她 很心疼她,也很想幫助她。姐姐的性格好強 內向 敏感,你也瞭解的。所以,在她屢次遭受戀愛失敗和工作不順利後,出現這樣的狀況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一個好強 敏感的人,32歲了,還沒有結婚,這對她來說,她就想躲起來生活。她現在的狀態是有些抑鬱了,有時還...

如何理解科學是一種文化?科學精神是指什麼

禹鼕鼕 科學不是文化 理解科學精神有多種角度,其中最重要的角度之一就是理解科學精神的人文性,即理解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之間的深刻關聯。科學更多地側重於促進人的理智發展,而藝術和道德則更多地側重於提高人的情感修養 科學更多地強調邏輯與實證,而藝術和道德則更多地強調直覺與體驗 等等。如果將人文精神看做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