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最容易受到颱風侵襲呢

時間 2021-05-07 20:00:59

1樓:繁星的落幕

颱風要在水溫在26攝氏度以上才能形成,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海水溫度在夏初逐漸開始上升,此時如果大氣條件符合就容易形成熱帶低氣壓,繼續發展的話會成為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

成為熱帶氣旋後,受到引導氣流和颱風自身動力以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作西行或者西北行(其中也有特殊路徑的),我國東南沿海正好位於西北太平洋的西岸,這樣就很容易遇到颱風。

擴充套件資料:

颱風形成原因:

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海面水溫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

由於至今人們對臺風形成的認識並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颱風形成的必要條件。

颱風的初始階段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八級,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幾個小時。在發展階段,颱風不斷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值,風速達到最大值。而颱風登陸陸地後,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不足的共同影響,颱風會迅速減弱消亡。

(1)、有一個原先存在的擾動

颱風都是從一個原先存在的熱帶低壓擾動發展而形成的。據我國的統計,西太平洋-南海地區熱帶氣旋**於四種初始擾動熱帶輻合帶中的擾動,佔80%~85%;東風波,約佔10%;中高緯長波槽中的切斷低壓,或高空冷渦,約佔5%;斜壓性擾動,約佔5%以下。

(2)、暖性洋麵,海水溫度高於26.5℃

熱帶海洋上低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表面水溫(sst),sst越高,則低層大氣的氣溫越高、溼度越大,位勢不穩定越明顯。颱風形成於sst≥26~27℃的暖洋麵上,一般來說,全球熱帶海洋麵上全年都滿足此條件,只有赤道東南太平洋全年sst≤26.5℃,這是這裡沒有颱風發生的主要原因。

(3)、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個緯距之外

地轉引數的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

颱風都生成於距赤道5個緯距以外的熱帶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個別颱風形成於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個緯距以內鮮有發現颱風形成。

(4)、整個對流層風的垂直切變要小

對流層風速垂直切變的大小,決定著一個初始熱帶擾動中分散的對流釋放的潛熱,能否集中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之內。如果垂直切變小,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則凝結釋放的潛熱始終加熱一個有限範圍內的同一些氣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結構,初始擾動能迅速發展形成颱風。反之,如果上下切變大,潛熱將被很快輸送出擾動區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結構,也不可能形成颱風。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條件僅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2樓:度我呀

東南沿海地理位置所處的緯度低,氣溫高,距離赤道近,容易形成熱低壓,再加上距離海洋近,水蒸氣充足,受到季風影響,就形成了颱風。不管是在海洋還是陸地,氣壓都是從高壓流向低壓,低壓中心形成,氣流運動加快,颱風出現的機率很大。

海洋上空的溼度大,而水分子,水分子團質量比空氣大,致使海洋空氣質量大於陸地空氣,所以海洋空氣的慣性大於陸地。慣性大,使海洋空氣積累的能量,大於陸地空氣積累的能量。積累能量大,不僅容易使空氣產生軟肋,軟肋容易產生颱風眼,而且颱風眼的能量大於陸地。

這就使海上容易形成颱風。隨著風向變化,颱風會移動到陸地上。

我國東南沿海地處副熱帶,面向世界最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陸地—亞歐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因此受海陸季風影響顯著,夏季太平洋形成於面上的強烈熱帶氣旋,呈旋狀移動,再加上季風風風向的影響,颱風就會經常經過我國東南沿海了。

東南沿海雖然經常刮颱風,但是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也不是到達那種無法生活的地步。像這樣常年出現颱風的地方,相關的報道也是很多,居民的關注度也大。還有就是,一些居民對臺風也是比較習慣了,有自己的應對方式。

像颱風這樣的自然災害,我們人類顯得很弱小,沒有辦法改變這種情況,主要還是人們在日常行為,特別是颱風來臨時,注意一些小細節,多聽一聽、看一看電視新聞。颱風期間少出門最好啦,遠離海邊。

3樓:沭青龍

颱風都會在東南沿海地區登陸,就是福建地區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方面我們的瞭解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它們一般是由於溫度的差形成的,所以在在東南沿海地區比較容易形成。

5樓:松鼠小站

東南沿海地區離赤道比較近,熱帶風暴從赤道轉移過來衰減的比較少,所以一般颱風都是從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登陸的,這個時候颱風的能量還比較強,所以會帶來比較劇烈的自然災害。

6樓:阿阿阿阿阿火丶

因為我國東南地區本身就沿海,而且多囊地區離赤道的熱帶比較近,而相對來說氣壓又比較高,所以是形成颱風的好條件。

7樓:給你宇宙

因為首先東南沿海地區有海,再加上一些地理位置的影響,所以就很容易受到颱風的侵襲。

8樓:lw啊雙子

因為我國東南沿海屬於熱帶氣候區,而且處於赤道附近,溫度高,容易形成熱帶氣壓,並且臨近海洋,受季風影響嚴重。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東邊就是廣闊無垠的大海,而颱風的形成與這個是十分密切的,是溫差冷熱不均所致。

10樓:旁樂苼

畢竟東南沿海地區與太平洋相連,在夏季,副熱帶高氣壓便會在東南沿海一帶,容易受到颱風的侵襲。

11樓:tomo的女朋友

這是因為我國東南沿海處於副熱帶高氣壓的地區,在這個區域的沿海地區,特別容易形成颱風,所以我國東南海容易形成颱風。

12樓:寇九分兒

因為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溫度高,地理位置距離赤道較近,所以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最容易受到颱風侵襲。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颱風就是從海上產生的,東南沿海地區靠海更容易遭到颱風的侵襲,只要做好一些抵禦措施就好了。

14樓:小姚電影解說

趕緊享受餘下的時光吧!該吃吃該喝喝啊!

我國東南沿海受颱風侵襲的原因是什麼啊

15樓:12345a幫助

颱風要在水溫在26攝氏度以上才能形成,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海水溫度在夏初逐漸開始上升,此時如果大氣條件符合就容易形成熱帶低氣壓,繼續發展的話會成為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成為熱帶氣旋後,受到引導氣流和颱風自身動力以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作西行或者西北行(其中也有特殊路徑的),我國東南沿海正好位於西北太平洋的西岸,這樣就很容易遇到颱風。

16樓:匿名使用者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海洋的風吹向陸地,或者說是地秋自轉偏向力使颱風在容易在東南沿海登陸。

我國哪些地區容易遭受颱風襲擊?

17樓:真宮寺小喬

我國很多地區都曾經遭受過颱風襲擊,但是,最容易遭受襲擊的為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五個省

18樓:匿名使用者

東南沿海啊.包括浙江 福建 臺灣 廣東 廣西.海南 其中福建和臺灣因為正對太平洋東南季風的方向所以颱風最為嚴重

19樓:朝欽

經常受襲擊的有臺灣省、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偶爾也會影響浙江和上海,以上地區均為沿海地區

為什麼沿海地區總是那麼多臺風

20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你一定看到過江河中不時有渦旋出現吧,實際上,颱風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氣象學上將大氣中的渦旋稱為氣旋,因為颱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麵,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為什麼稱為颱風呢?有人說,過去人們不瞭解颱風發源於太平洋,認為這種巨大的風暴來自臺灣,所以稱為颱風;也有人認為,颱風侵襲我國廣東省最多,颱風是從廣東話 「大風」演變而來的。

事實上,幾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無不受熱帶海洋氣旋的影響,只不過不同的地區人們給它的名稱不同罷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的稱颱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的則稱熱帶氣旋。

21樓:匿名使用者

副熱帶高壓常影響我國東南沿海,而颱風沿副高西側北上

東南dx7為何買那麼貴,東南dx7的優缺點是什麼?值得購買嗎?

dx7用的是技術成熟的三菱發動機,韓國現代的變速箱,對比國產品牌的自主變速箱毛病不斷,讓人抓狂的情況,我個人感覺還是買dx7的自豪版比較划算,朋友買的國產某品牌熱買車,毛病不斷,4s店的維修生意真好,我是真的不敢開 可愛的看看 不貴啊,相對於同級別的某品牌車型價效比而言的話,還是很有優勢的,再怎麼說...

東南亞的華人華橋對我國做出的什麼貢獻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東南亞僑胞情繫故園,造福桑梓。1 他們衣錦還鄉,捐資興辦教育 交通 醫療 福利等公共事業,蓋醫院 修橋造路 辦小學等等,造福一方百姓 2 他們投資興業,開辦工廠企業,帶動家鄉勞動力就業 致富 3 他們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帶來新思想 新文化,豐富父老生活。4 他們積極關注國家建設,為...

我國宋元時期的商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東南亞經商應選在哪一季節出發請你從氣

盡心分享 我國宋元時期的啥類?經過海上絲綢之路到東南亞經商,也選在春節出發。 凌風而行 我國宋元時期的商隊確實通過了海上絲綢之路,好像絲綢之路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準時傑出的貢獻。 我國宋元時期的上對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達東的壓經商一般來說選擇的季節東西夏季因為夏季溫度比較好。 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