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板上加樑為什麼在樑下部放泡沫是起到什麼作用呢

時間 2021-05-07 20:01:52

1樓:建立者孫

頂板上加樑樑下部放置泡沫板,是防止上部樑承受荷載時擾度下沉時對於下部頂板的力傳遞後,由板來承擔全部下傳荷載而造成板的破壞,此時樑下部受力筋並未起到作用。再者樑的荷載和自重應該有樑自己來承擔,挨在一起相當板底筋成為了樑筋,這在設計上不合理,相當於樑有了施工縫。且抗剪箍筋如同不到位。

再者二者的彈性不一樣,不能相互影響。

2樓:張儒琨

是在砌體工程裡見到的嗎?

沒見過這種做法,有可能是因為使用的砌塊為空心砌塊,所以在澆築過樑時為了避免砼進入砌塊的孔洞里加設的隔離層,但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一般情況下應在空心砌塊與過樑之間加設一皮小紅磚

地下室頂板雙層雙向鋼筋之間放置泡沫幹什麼用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無樑樓板的做法就是這樣,採用加厚樓板,樓板中暗設密樑,密樑之間樓板的中間部位採用輕質材料做夾心層,就是你說的泡沫,這種做法需要專業公司提供計算依據給房屋原設計院同意並報審圖合格才行的。

沾在速騰防撞樑下的泡沫板是什麼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泡沫板是起緩衝作用的【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鐘解決。】

5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緩衝減壓的作用。【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鐘解決。】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緩衝減震效果。【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鐘解決。】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那是起個緩衝作用!【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鐘解決。】

8樓:匿名使用者

緩衝作用。用處幫不打大。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行車愉快!【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鐘解決。】

豐田車防撞樑前面放著泡沫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根據你描述。豐田卡羅拉保險槓前面的泡沬作用是一是防撞緩衝泡沫。二是支撐前面的保險槓。前面的泡沫就是起著兩個作用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車主您好,防撞樑前面的泡沫主要作用是支撐保險槓,避免保險槓在爛路上面抖動導致鬆曠,還有就是行人保護,如果保險槓後面直接是防撞樑那麼撞到人受的傷害更大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就是一層緩衝泡沫,有一定的吸能作用,還能支撐保險槓,減少噪音。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現在確實有不少車型這樣的,起到緩衝作用還有支撐保險槓的作用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豐田車子防撞鋼樑前面放著的泡沫來說主要是可以起到一定緩衝避震作用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這個都是這樣設計的,是為了吸能和緩衝碰撞的,不用擔心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這是一個減震緩衝塊的,泡沫材質的,再遇到撞擊的時候適當緩衝一下力量的,對內部損壞也少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一般來說很多車輛確實都有這樣的,他除了在防撞鋼樑之外,看著左右兩側,他也會有泡沫防撞墊。

17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多數車都有的,可以吸能緩衝,還可以對保險槓有一定的支撐作用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可以的,希望能幫到你,感謝你對汽車大師的支援,祝你生活愉快【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

預製t樑頂板上的預留彎鉤起什麼作用 5

19樓:

預製t樑頂板上還要澆一層鋼筋混凝土,預留彎鉤深入面層混凝土與鋼筋網搭接,使上面的混凝土層與t樑形成整體。

地下室頂板板面鋼筋從樑上部穿還是從下部穿,為什麼???

20樓:匿名使用者

頂板有二層鋼筋,其底層鋼筋穿樑,頂層鋼筋,架於樑上。

頂板只有一層鋼筋的話,(很少見),其底層(也就一層)鋼筋穿反樑的筏板如倒置的樓蓋,樑腹板在上,板底平,板的下層鋼筋貼下保護層,板的上層鋼筋穿樑腹,在樑下部縱筋上面。

正樑的筏板如對應的樓蓋,樑腹板在地基土裡,板頂平,板的上層鋼筋貼上保護層(即最上面)。在基礎樑上部縱向鋼筋的上面。

鋼筋混凝土結構就是這樣的,這是按其受力情況來設計的。

21樓:學痕楊

一樓的回答有誤,應該是從樑上,注意是地下室頂板而不是底板

22樓:匿名使用者

從樑麵筋上面穿 板麵筋主要起抵消正彎矩作用,放在樑麵筋上面能有效利用鋼筋,放在下面則需增加配筋 !!!

23樓:匿名使用者

鋼筋:主樑筋、次樑、板筋 依次放置 板筋在上。基礎底板與之相反

24樓:匿名使用者

下部,受載荷時下部受拉

5米懸空粱巳澆好配筋太小想在樑中加拄怎麼加?柱起承重作用嗎?

25樓:張擁達

眾所周知,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中,懸挑樑下設定構造柱是常規做法,主要用於懸挑樑下圍護牆體的構造加強和約束變形,懸挑樑通常是建築物外挑陽臺、外廊等部位的主要受力構件,樑下沒有豎向受力傳導結構構件,完全靠懸挑受力,因而懸挑樑的主要受力鋼筋是樑的上部鋼筋。如果懸挑樑下的構造柱隨同懸挑樑等受力構件同步施工,由於施工方法操作不當,往往導致構造柱與懸挑樑一同現澆成型,這樣就導致構造柱成為懸挑樑的一個豎向受力支點,一是構造柱因為截面和配筋較小難以承受懸挑樑傳遞的豎向荷載,

二是懸挑樑的鋼筋受力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上部鋼筋受力轉變為下部鋼筋受力,完全違背了設計原理,存在很大的結構安全隱患。如果單獨澆築構造柱混凝土,然後再採取隔離措施後澆築懸挑樑等結構構件混凝土,則施工效率很低,成本很大。因而傳統做法是二次結構施工,待懸挑樑等結構構件施工完成後,再行施工懸挑樑下構造柱,但這種工序施工成本較大,質量和安全不易保證,對此建築技術人員很是苦惱。

現在有一種方法是在懸挑樑下構造柱底部提前鋪設一塊泡沫板,先後採用與懸挑樑等結構構件同步施工的方法,其原理是通過構造柱底部豎向壓縮變形轉化為構造柱頂部與懸挑樑的隔離,這個方法並不科學,也經不起實踐檢驗,一個是因為受鋼筋握裹力的約束,構造柱混凝土很難下移實現與懸挑樑的隔離,除非構造柱完全破壞失效,二是這樣操作導致構造柱底部基本沒有混凝土,構造柱底部也就一點剛度沒有,根本就起不到構造柱的應有作用,而且還很容易導致滲漏。如何找到一種既操作方便、又減少成本、又保證質量和安全、又真正發揮構造柱和懸挑樑的工作原理的有效方法,是建築領域技術人員持續追求和改進的研究目標。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現澆鋼筋混凝土懸挑樑下構造柱施工方法,既能有效實現懸挑樑與懸挑樑下構造柱的隔離,又能實現懸挑樑與懸挑樑下構造柱同步施工的工藝方法,來降低施工成本、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現澆鋼筋混凝土懸挑樑下構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

a.配製構造柱模板,按照構造柱模板與懸挑樑模板立面處於同一平面的原則在此面開設抽屜固定倉的抽屜開口,並在抽屜開口位置下部開設溢漿孔,然後在構造柱模板的另外三面的頂部內側增設三面環形板條;

b.定製能夠抽拉配合的抽屜固定倉和抽屜活動倉,在抽屜固定倉的上下板上開有混凝土澆築洞口;

c.安裝懸挑樑下構造柱豎向鋼筋和構造柱箍筋,並對構造柱箍筋的頂部標高做適當調整,使得構造柱箍筋的上部同時起到抽屜固定倉的定位托架作用;

26樓:幻宇晨風

樑下加柱已經起不到支撐承重作用了,頂多就是個裝飾柱,即使你使用膨脹砼也不可能把樑頂起來不是,只有先澆柱子或樑柱一起澆築才有用。

27樓:正宗搬磚

樑中間加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時候上口澆築不滿,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要注意這個問題,還有植筋一定要牢靠。

但是這樣的加固其實在**來了後沒有什麼用,如果已經達到了**破壞的程度,這根新加的柱回率先被破壞,然後其實樑的受力變化又回到原始的狀況了。

最好的方法有兩個,包鋼加固,用角鋼樑護角包起來,用鐵板焊接起來。第二,在樑下植箍子,在柱上植入主筋,加大梁,同樣注意剔毛和砼上口澆築密實的問題。

樓板中附加筋的作用是什麼

28樓:懂點工程也要懂點生活

一,作用:

附加筋一般是抗震用的,四角上的放射筋是防止樓板裂縫的。

二,詳細介紹:

附加箍筋可認為是:主樑箍筋在次樑 截面範圍無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樑兩側補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 但不應絕對。

規範說的清楚,位於樑下部或樑截面高度範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 向鋼筋承擔。也就是說,位於樑上的集中力如樑上柱、樑上後做的樑如水箱下的墊樑不必加 附加筋。位於樑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

但樑截面高度範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 而定。當主次樑截面相差不大,次樑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當主樑高度很高,次樑截面 很小、荷載很小時,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樑,主樑可不加附加筋。

還有當主次樑截面均很大, 如工藝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樑,而荷載相對不大,主樑也可不加附加筋。總的原則,當主樑上 次樑開裂後,從次樑的受壓區頂至主樑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樑產生的剪力 時,主樑可不加附加筋。樑上集中力,產生的剪力在整個樑範圍內是一樣,所以抗剪滿足, 集中力處自然滿足。

主次深樑及次樑相對主樑截面、荷載較小時,也可滿足。話

29樓:匿名使用者

板中分佈鋼筋的作用是:承受和分佈板上區域性荷載產生的內力;在澆灌混凝土時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抵抗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產生的沿分佈鋼筋方向的拉應力。

30樓:冬日驕陽暖陽

附加筋一般是抗震用的,四角上的放射筋是防止樓板裂縫的

頂板束張拉預留槽的作用是什麼呢?

31樓:

作用是是防止有孔道堵塞後,用來應急張接的,施工過程中不用管他,到整橋張拉後再,確認不需要了,再壓漿封堵。

要注意一下幾點,

1、預應力鋼材及預應力錨具進場後,應分批嚴格檢驗和驗收,妥善保管。錨具除檢查外觀、精度及質量出廠證明書外,對錨具的強度(包括疲勞強度)、錨固能力應進行抽檢。

2 、所有預應力鋼絞線及鋼筋不許焊接,凡有接頭的預應力鋼絞線部位應予以剔除,不準使用。鋼絞線和鋼筋使用前應作除鏽處理。

3 、所有預應力張拉均要求引伸量與張拉力雙控。通過試驗測定e值,校正設計引伸量,要求實測引伸量與設計引伸量兩者誤差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實測引伸量要扣除非彈性變形引起的全部引伸量。

4、 預應力張拉前先用初應力(0.1~0.2σk)張拉一次,再開始測引伸量。張拉程式為:0→初應力→103%設計錨下控制張拉應力(持荷3min,錨固)。

32樓:丨小花貓丨

放模具錨墊板。放千斤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