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組織部公務員在古代是什麼官職

時間 2021-06-08 22:11:29

1樓:漫漫紅塵

組織部對應的是古代的吏部。吏部,是古代主管**的官署。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

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號稱「天官」)。「吏」指文職**,多是「官吏」齊稱,相當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唐朝時吏部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

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勳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唐朝武德五年改選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貞觀二年復置。

龍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

天寶十一載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載復舊。有吏部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四人;甲庫令史十一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勳令史三十三人,書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明朝洪武六年,吏部分為總部、司勳部、考功部;洪武十三年,增設司封部;洪武二十六年,改總部為選部。 [1] 洪武二十九年八月,吏部下設定為四清吏司,即文選司、驗封司、考功司、稽勳司。

清朝時,吏部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宣傳部,**人事部,教育部,審計署的一種綜合部門。掌管著:

一:全國**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還負責**政績考核事務,在清朝**考核分3年與5年制度,5年一次的政績作風審查我們通常叫"大計",3年一次的俗稱:"小審".

二:全國教育工作的部署,就好比現在的小升初,中考,高考等重要國家選拔人才考試.

三:組織全國**重要升遷,任免考試。

2樓:文筁

縣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在古代應該是吏部,主要負責**晉升

古代公務員怎麼上班?

3樓:手機使用者

我們現代人平時上班,都要打卡或者簽到什麼的,證明自己不遲到早退。那麼,古代公務員沒有先進的機器,可以偷懶嗎?

抱歉,不能。

在古代時,文武百官不叫上班,而是稱為「點卯」,一些地方官府以「擊鼓升堂」為每天上班的開始,但是,他們上班也是有一定的規章制度的,若是有人冒犯,都會受到懲罰,這一點則跟我們現在很相似。

古代**上班比我們要早得多,有的時候天不亮就要出發。有人說,上班早,下班也早吧?這倒是不過??

由於古代沒有汽車,很多**只能步行。有時候下午三點下班,但是走到家時,可能天都黑了。

而在京城為官的**一般是在上午九點「散朝」後,各**就會到宮外吃早點,當然了,這早點是皇帝賞賜的,不用花錢,早點吃完後,就各自回到衙門上班,處理日常工作,或是執行皇帝在早朝時所下的旨意與任務,這就是在京城為官的**一天之中的上班模式。

地方官和京官又不一樣,不論是哪一個朝代,皇帝都要求百官要勤勞。判斷一個人是否勤勞的最基本標準,就是他是否遲到早退。如果遲到早退,朝廷都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如果曠工,那處罰更是嚴厲。

以明朝為例,如果有**敢曠工一天,就打20杖作為警告。如果半個月內被罰了100杖,視情節決定,有可能直接摘掉頂戴花翎!

而在唐朝的時候,唐玄宗就規定:「文武官朝參,無故不到者,奪一季祿」,就是說對於無故不上班的**,當扣一個月的工資,如果無故不上班有一個月的,則規定流放一年,也就是判刑一年,如果是職位在四品以上的**,則罪加一等;而對於早退遲到的**,則罰幹苦力活一天,這個按違反次數而定。

在其他朝代,對於類似的**,處罰也是比較嚴厲的。

所以說,我們現代人雖然生活節奏快,但是和古人想比,還算是幸福的了。知足者常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