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和南方的過年習俗有什麼,南方與北方過年習俗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7-22 08:18:50

1樓:渝人紀

年還未到,但是年味已經來了,辛苦一年只為年底的團圓

2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過小年是臘月23,南方過小年臘月24。北方過年必吃餃子,南方過年坐圓桌,圍上一桌親朋好友,豐富的菜餚,大快朵頤。每個地方都有寓意不同的年菜。

南方與北方過年習俗有什麼不同

3樓:37wan南夏

一到過年又是南北風俗大戰的時候,除了吃年夜飯、放爆竹、貼春聯、給壓歲錢之外,到底正月初一能不能出門、是不是初二回孃家、年夜飯要吃什麼,南北兩地的人民都有不一樣的說法。目前網路上流傳的過年風俗,大多屬於北方人民的傳統節日,而南方人民有哪些不同的春節習俗呢?

江蘇:江蘇各地過年習俗都有一些獨特之處。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淮陰人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也隨之逝去。

南方和北方的過年習俗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4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和北方過年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南方和北方的年夜飯是差不多的:都是叫團圓飯:

不同的是初一北方吃餃子…餃子象元寶…就是初一就進元寶的意思:初一南方吃年糕:就年年踏高:

一年到頭交好運:這些都是習俗:各地都有自己的想法:

南方的和北方春節的習俗

過年南方北方的習俗有哪些

南方和北方過年習俗有什麼差別? 5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北方吃餃子,貼對聯,拜年

6樓:笪新蘭戊媼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個飲食結構以及吃法的巨大差異。總的來說,北方飲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細。你要聽到一個北方人會做菜,那才奇怪,就跟聽到一個南方人吃得隨隨便便一樣。

南方人一吃得隨隨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方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八大菜系,南邊佔了絕大部份,流派紛呈,只給北邊剩下京菜、魯菜兩個系,嚴格說來,還是為了保留北方人的粗獷風格才給劃出來的,根本不能與粵菜、川菜、湘菜、淮揚菜相匹敵。

南方人到北方開餐館,是豐富和弘揚民族的食文化;北方人到南方開餐館,不過是讓鮮活玩藝兒吃膩了的鄉親們別忘了家常口味,有點象開憶苦餐。

北方人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細細的,煨得爛爛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燙得溫溫的。南方人喜歡吃青葉子菜,幾天不吃就屙不出屎;北方人無所謂,光吃肉也能拉屎。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這是他們對中國飲食的最大貢獻。

南方人喜歡吃餛飩。餃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個。餛飩要湯碗、調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

南方人喜歡吃蔥,北方人喜歡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鹹菜;南方人吃辣椒是為了祛溼,北方人吃辣椒是為了驅寒。南方人是鹹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幹辣、酸辣。北方人把吃讀成“痴”,痴痴地只管吃。

南方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夾”,叫“塞”。南方人喝茶也叫飲茶。南方人飲各種各樣的茶,北方人只喝花茶就夠了,覺得花茶既香且濃,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方人專門放進去騙北方人的。

北方人不懂欣賞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龍井、碧螺春,以為太淡,要細抿慢嚼才似乎有那麼點味,不適合牛飲。

北方人吃得簡單,與地域物產有直接關係。北方崇尚簡樸,南方追求華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點造成的。北方冷而乾燥,把毛毯、彩染布掛在牆上,顯得溫馨暖和。

南方則掛不出這種效果,看了會渾身燥熱,還老去聞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黴味。北方人喜歡毛皮,耐寒。南方人不喜歡,灰撲撲的見了就打噴嚏,容易生蟲。

南方人喜歡竹製品,又涼快又經得起漚。北方人洗澡叫搓泥,要積出泥一樣的肥垢來了才去搓一次。南方人洗澡叫沖涼,一冒汗就去衝。

南方人睡床,北方人睡炕。北方人來客都往炕上請,客人留宿與主人一大家子濟濟一炕。南方不興這樣睡覺,睡不踏實。

最後南床統一了北炕,至少城市是如此。

現在北方人來客,也不是動不動就請人家**。

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

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幹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南方的春節和北方的春節習俗有什麼不同

7樓:一尾魚的海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南方: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北方:貼春聯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是有史為證的。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窗花與“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8樓:37wan南夏

一到過年又是南北風俗大戰的時候,除了吃年夜飯、放爆竹、貼春聯、給壓歲錢之外,到底正月初一能不能出門、是不是初二回孃家、年夜飯要吃什麼,南北兩地的人民都有不一樣的說法。目前網路上流傳的過年風俗,大多屬於北方人民的傳統節日,而南方人民有哪些不同的春節習俗呢?

江蘇:江蘇各地過年習俗都有一些獨特之處。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淮陰人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也隨之逝去。

南方過年習俗有什麼,南方過年有什麼習俗?

凱翔說社會 過年了,南方北方過年習俗不一樣,大家老家都有什麼習俗呢?南方過年有什麼習俗? 詠love米 南方人復 過年的特殊習俗制 過年的習俗,南方和北方有bai很大不同。比如du,zhi 事實上是這樣 南方吃湯圓 我們廣東要擺年桔 鮮花 南方過年的習俗特色是什麼 南方人過年的特殊習俗 南方過年的習...

雨水節氣,南方與北方有何區別,北方和南方的天氣有什麼不同?

fake視界 雨水節氣南北方並無不同。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 太陽到達黃經330 每年公曆2月18 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 小滿 小雪 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 雨量漸增,俗話說 春雨貴如油 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

南方的春節習俗,南方過年的習俗特色是什麼

古城阿忠 過年那些事兒 春節習俗民風 方的過年習俗巴拉巴拉 讓我們過得簡單些 拜年是我們中國春節跟除夕飯一樣,最能體現 年味 的春節風俗。在過去的時候,家裡拜年的順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長輩。現在一般的大年初一都是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們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長命百歲 身體安康等。新年過後給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