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儀制令》是我國最早的交通法規,它主要是什麼內容

時間 2022-02-11 07:30:03

1樓:回鍋肉炒雞蛋

隨著現在交通方式的便利,交通事故也是經常發生,更有甚者交通肇事之後逃之夭夭,讓傷者得不到及時的**。其實在我國,有關交通規則的立法可以追溯到上千年以前的大唐王朝。

唐太宗在位時期,經濟繁榮,很多其他國家的商人和使節都往長安,以至於長安城中經常會發生一些交通事故,比如誰騎馬撞人了,誰的馬車把別人的攤子掀了等等,導致長安城中經藏出現混亂的局勢,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感到很頭疼,長安是京城,代表著大唐對外的臉面,臉面經常這樣髒,一點都不好。好在有人給李世民出主意了,當時的宰相馬周給李世民進言說:程序的人靠右走,出城的人靠左走。

唐太宗一聽,這個很靠譜,於是將交通規則細化,頒佈了我們最早的交通法規——《大唐儀制令》。

《大唐儀制令》所涉及挺多,流傳到現在的也是遺失很多後拼湊的版本。在《唐令拾遺》中,記錄了一些《儀制令》的內容,在此摘錄一小段:

道路街巷,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宜令三京、諸道州府各遍下鄉鎮,準舊儀制於道路分明刻碑,於要會坊門及諸橋柱,曉示路人,委本界所由官司共加巡察。有違犯者,科違敕之罪。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普通人遇到達官貴人必須讓路,年輕人遇到長者必須讓路,車輛相遇時載重輕的要避讓載重重的,這四點要刻在醒目的地方,隨時提醒民眾,並且有專人對交通進行巡查(可能時最早的交通管理員了吧),一旦發現,就需要接受處罰。

2樓:william陽

略陽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城。西漢元鼎(公元前111年)時期,這裡有中國先民生活繁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靈巖寺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漢中市略陽縣東南部,懸崖上有130多處石雕,被稱為「陝西南部碑林」。

寺內有一石刻「儀表指令」,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交通規則。據史料考證,我國交通法規興盛於唐代,興盛於宋代。禮制是**頒佈的法律和禮儀,即社會所追求的禮制。

略陽縣出土的益智嶺石刻比福建省和甘肅省清水縣出土的益智嶺石刻要早,為人們研究古代交通管理和道德規範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在古代,交通工具是簡單和混合的。只有汽車、船隻、轎車和動物。長江以南有許多船隻和轎車,以北有許多馬車、動物和馬車。

動物主要包括馬、驢、騾等。宋太宗八年(983年),朝廷頒詔京都開封等州,在市內主要交通路口懸掛木板,並將「儀器系統令」寫為交通規則,人人應遵守。到了南宋,這條交通規則從州擴充套件到縣,從懸掛木板到雕刻石頭和豎立紀念碑,向人們永久展示。

今天略陽縣靈巖寺正殿儲存的「一枝嶺」石碑,高60釐米,寬40釐米。

中間有三個字,四行十二字平行排列:「低,避高,避長;輕,避重,避來」南宋時期的蕭宗、是趙瑞(公元前5年)的一年。「辛」是春熙第八年(公元2023年)

在三個大字的垂直刻制下,四行小字垂直刻制:「謙避貴,少避長,輕避重,避。」這裡的「避」應理解為「讓」。

這意味著,普通人應該讓位給貴族,年輕人讓位給老年人,輕型卡車讓位給重型卡車,外地讓位給城市。如果我們擺脫封建社會等級制度中的優等劣等的渣滓,這種交通規則就類似於現代的「三一禮讓」。另外,現在,我國的行人和車輛都遵守右側交通規則。

目前全國各地發現的儀表指令碑上的內容大多是「賤避貴,輕避重,少避老,去避來」等,只是個別碑文有「老」和「長」之別。《儀表指令》碑既是研究清水歷史上交通發展演變的重要歷史實物資料,同時又是反映我國古代道路文明管理的一個規則,也是目前所知清水歷史上關於交通管理最早的記載,雖然該碑內容中的「賤避貴」帶有濃厚的封建等級色彩,是封建糟粕,但是其餘三條都接近於現代的交通規則,並且體現了尊老敬長、先後有序、講究禮讓的古代文明禮節,對於我們仍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3樓:愛看**的昕

在《唐律疏議》中有明確的規定:「諸於城內街巷及人眾中,無故走車馬者笞五十,以故殺人者減鬥殺傷一等。」也就是說騎馬傷人,量罪比打架鬥毆傷人的罪行輕一等。

4樓:飛翔的鯤

加以單獨規定,即「凡行路巷街,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這種強制性走法,可視為古代的「交通法規

5樓:匿名使用者

「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這是 唐朝《儀制令》的內容。唐代將這種「禮」調整入「法」的範疇,出現了強制性的「走法」。這種強制性走法,可視為古代的「交通法規

6樓:撫順飄逸先生

當時的宰相馬周給李世民進言說:進城的人靠右邊走,出城的人靠左邊走。

7樓:崛起的男神

《儀制令》由唐太宗親自發布實施,主要規制目的在於「禮儀」方面,同時也將道路交通作為重要一條加以單獨規定,即「凡行路巷街,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

8樓:黃家祿

這種強制性走法,可視為古代的「交通法規,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

9樓:

《儀制令》由唐太宗親自發布實施,主要規制目的在於「禮儀」方面

10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將這種「禮」調整入「法」的範疇,出現了強制性的「走法」

11樓:匿名使用者

加以單獨規定,即「凡行路巷街,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

新中國第一部交通法規的名稱是什麼?

12樓:虎踞江南

世界上最早的交通法規是美國交通學專家威廉·菲爾普斯·伊諾制定的《駕車的規則》,其條文於2023年在美國正式頒佈。

2023年,由國民正府內務部統一制訂的《陸上交通規則》,可算是我國第一部正式的交通法。

而新中國的第一部交通法規應該是2023年頒佈的《城市道路交通規則》。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法

我國古代交通規則體現的理念是什麼

14樓:資料不詳

中國古代的交通規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倫理為基礎,即以禮讓為先作為基本準則。

「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這是 唐朝《儀制令》的內容。唐代將這種「禮」調整入「法」的範疇,出現了強制性的「走法」。這種強制性走法,可視為古代的「交通法規」。

雖然「賤避貴」是封建等級制度的表現,但除去其消極方面,裡面的「禮讓為先」的價值準則對於現代社會仍有借鑑意義。

供參考。

15樓:90後騎牆

民不走官道,走了入大獄,有秩序

16樓:釩情報挖

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我國交通法規的制定,出臺要經歷哪些過程?交通法規屬於什麼性質的法規?

17樓:匿名使用者

《交通安全法》是法律,是一切法規規章的總指導;《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是gw院制訂的行政法規;包括最近炒得火熱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使用規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式規定》等等就是ga部制訂的部門規章。有立法權的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在法律的基礎上制訂符合本省實際的更詳細的實施辦法,就屬於地方法規。地方法規不能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

要把分給我唷~

新交通法規醉駕是怎麼處罰的,新交通法對酒後駕駛是怎麼樣處罰的?

貓咪嗚嗚談娛樂 當今社會,很多人應酬之後還會自己開車回家,喝酒開車構成醉駕行為,很容易造成交通肇事。醉駕是對自己和別人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嚴重妨礙社會交通安全秩序。那麼新交通法醉駕規定中的處罰內容是什麼?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條規定 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

交通法規中直行左行右行是怎麼規定先行的

聰明的小鹿鹿 一 交通訊號控制的有優先通行權 1 比如東西向為綠燈,南北向為紅燈。所以從南北向紅燈右轉到東西向的,應讓東西向綠燈直行車輛。注意 此時的轉彎讓直行,其實是訊號燈造成的 2 直行為紅燈時,應讓左轉綠燈車。3 有各類減速 停止讓行標誌標線的直行車,讓沒有標線的轉彎 併線車先行。比如直行輔路...

誰能給個關於轉盤處的交通法規詳情

媽咪真棒 1 汽車在進入環島改變行進方向時,首先應觀察好方向 地點 標誌牌,並且注意讓已在環島內行駛的車輛先行。進入環島後,一律按逆時針方向單行。2 準備通過環島前,應在距環島50 100m 處減速慢行,根據環島的交通情況適時控制速度,必要時要減檔。駛近環島時,注意觀察左側已在環島內行駛車輛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