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佛法可以利益到身邊的人嗎

時間 2022-02-17 19:35:04

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佛菩薩聖號都能利益眾生。修持有心得,可以為人演說,演就是依教落實在生活上。說是為人解說。所以修特佛法都是可以利益身邊的人。南無阿彌陀佛!

2樓:8萬4千法門

疏【又經雲:唸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佛在經上說,真正念佛人,行住坐臥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間斷,就有這麼大的力量。

所以我們今天講發慈悲心要救度一切眾生,怎樣去救?咱們講經說法能不能救得了?跟諸位說,救不了。

真正念佛的人能救得了,他的光照四十里,四十里之內魔不能侵犯,這四十里之內住的眾生都沾他的光,一人有福,這一屋的人都有福,大家都沾到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臺灣這個地區,這個島不大,能有

三、五個真正修行人,我們這個島上就不遭劫難。三個、五個到**去找?希望別人修行,我好沾光,每個人都存這個心,結果沒有一個人修行,咱們還是要遭難。

自己要真正發心!真發心,咱們這個地方就不遭劫難。

發心是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己,我念這句阿彌陀佛是為一切眾生唸的,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眾生而去的。為什麼要去?因為自己現在沒有能力度化眾生,學問能力都不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求學,去充實自己,學成之後倒駕慈航再回過頭來度化眾生。

可見得唸佛求生淨土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為眾生,我們就要認真的念;為自己,懈怠還無所謂,個人的事情。我為眾生,我不念,眾生就多受一天苦難;我好好的念,眾生就提早一天得福報。

這是一個莫大的力量,推動我們認真的唸佛,認真的求生淨土。諸位要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放下萬緣,提起正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正念,就是正知正見、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但世間一切法我放下了,佛法也放下了,一切經論、一切法門統統放下,為什麼要放下?

不放下,這句佛號念不好;不放下,我這句佛號就拉拉雜雜夾雜許多東西。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六十四集)》

什麼是正確的修持佛法

3樓:摩訶十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謙虛恭敬,踏實勤奮,開拓進取,待人以誠,寬人律己,就是正法。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加行發心殊勝:做任何事情都從一種發心開始,發心可分為三種,不善、無、善。

1、不善的發心,只為獲得財富、名聲、地位等世間八法,表面上看來,這種發心並非是解脫的根本因,故稱之為不善。

2、無記的發心:去修學佛法或聽經或放生等等……既沒有想到眾生,也沒有想到佛法, 聽別人說開法會很熱鬧,自己就跟著去,當作一種活動,自始至終沒有善妙的發心,只是老人看孩子玩耍的那種無記心。這樣行持善法,完全是一種無記法,所造的善根功德不大,故也應捨棄。

3、善的發心: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呢?因為依此可獲得一切功德。

佛陀在《王獅經》中說:「為度諸眾生,發起菩提心,以此攝諸法,以此得喜樂。」意思是說,為了度化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我們應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以此可攝持各種善法,無勤獲得暫時究竟的一切喜樂。

因此,在所有的發心中,菩提心是最妙、最好的。菩提心依靠什麼因而生起呢?《經莊嚴論》等中雖有不同說法,但最根本的就是大悲心。

若對眾生沒有大悲心,菩提心根本無法生起,這是歷代傳承祖師公認的,佛陀在經中也說:「菩薩不用學多法,只學一法即可。何為一法?

此乃大悲心。」噶當派上師們看見可憐眾生時,是怎麼樣修大悲心的,在布朵瓦、金厄瓦的公案中均有記載。所以你什麼時候生起了無偽的大悲心,什麼時候菩提心就會依它而增長。

以前無著菩薩顯現上也是長期閉關並沒有見到本尊,後來對可憐眾生產生悲心的一剎那,徹底淨除了罪業,見到了彌勒

3、善的發心:分三種,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發心。

1、下士道的發心:行善是這為今生過得幸福,來世人天福報而希求善法。

2、中士道的發心:修持善法只為斷除自相續中的煩惱痛苦, 就是希望自己獲得圓滿的佛果,根本沒有想過眾生,只想自己平息煩惱而得妙果,這種動機不太合理。

3、上士道的發心:是最好的一種發心,也即所謂的菩提心。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無始時以來無一未曾做過我們的父母,做父母時十分慈愛地撫育我們成長。

所有這些恩重如山的眾生,雖然欲求安樂,卻不知或未修安樂之因___十種善法;雖然不想受苦,卻不知或只為短暫的快樂而未捨棄痛苦之因___十不善法,他們所想與所做背道而馳。如今我們所修持甚深佛法,目的就是為了曾做過自己父母的一切眾生,現在為六道輪迴當中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遠離各自業感的一切痛苦和習氣。用這樣的一個發心去修持佛法,那就是加行發心殊勝。

第二、正行無緣: 真正的正行無緣殊勝,是聖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種智慧,我們凡夫人現在根本做不到。但行持無漏的善法,才能獲得無漏的功德,所以這種定解也不能缺少。

《阿難入胎經》中雲:「若無入定者,則無清淨慧,不能斷有漏,應當精進行。」意思是說,假如我們沒有入定,我們就不會獲得清淨智慧,無法能斷除有漏,所以,一定要精進行持。

這裡所講的就是真如智慧,如果沒有真如智慧,凡夫人心不在焉、向外散亂,所做的善法都是有漏的,功德也不是特別大。

但真正要做到三輪體空和正行無緣,對我們來講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很多上師認為:心能專注的話,也是一種正行無緣殊勝。

但一直起心動念,產生種種惡念雜念,這不叫正行無緣。正行無緣的意思,就是有緣福德資糧與無緣智慧資糧融為一體而行持的方便法,這是伏藏大師大樂洲所說的。

若沒有修持正行無緣,會有什麼過失呢?如果沒有,就會有很大的過失。《受持善根經》中講:

「在數劫中持戒,長久修持安忍,但心未被真如攝持,則成為外道。」所以正行無緣殊勝是不可缺少的。

正行無緣的含義,《大神變經》中定義為:「身無動搖,語無動搖,意無動搖,此乃三輪體空之戒。」我們做任何一個善法時,比如我們在修持佛法,不能一剎那也坐不住,身體要就像大山一樣不動,不能東看西看、東倒西歪;語不要胡言亂語,儘量專心行持善法,把世間的語言全部拋開,有條件應保持禁語;意無有動搖,當然並不是讓你必須入定,而是根據所行持的善法,心專注於這上面。

很多上師的解釋,正行無緣殊勝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也就是說,行持任何善法時,儘量不起各種分別念,這就是所謂的正行無緣。比如你在誦經時,身體如如不動,口中不說話,當然,並不是不誦經,就是除了誦經以外,不能胡言亂語,心全神貫注於我們所念的內容去修持,心就有了專注的力量。正行無緣,意思是無分別,這裡的無分別,就是心不要往外散亂。

第三、後行迴向殊勝:以前的高僧大德們說,善根如果沒有迴向,通過四種因可以摧毀:

1、嗔恨煩惱。比如我們做了百劫或千劫積累的善根也如果沒回向,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剎那毀壞無餘。

2、在別人面前宣揚。比如我們所做的善法,到處說自己做過什麼功德、積累過什麼善根、唸了多少佛號等心咒、捐款做了什麼佛事,這樣炫耀功德,善根就會逐漸毀壞。這個善根很容易摧毀。

3、對行善生起後悔心。比如你為放生而花了一些錢,當時的發心是很清淨,但事後覺得這樣不合理,產生一種後悔心,也會毀壞以前的善根。如果迴向了以後,就不會摧毀。

4、顛倒回向。自己所積累的善根,本來應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回向,如果你迴向讓某某怨敵多得病,以三寶的加持使他馬上離開人間。這種迴向不符合善法,是顛倒的迴向。

因此,正確的迴向不可缺少。如果沒有作迴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續中經常出現顛倒分別念、嗔恨心、後悔心等,很容易被這些惡念摧毀。據《華嚴經》的觀點,所迴向的善根應具備四種善妙,這種善根是最好的,若迴向給眾生,就能成為成佛之因。

迴向的目的,是讓一切眾生獲得佛果。《迴向經》中雲:「此等諸善根,迴向成佛因。

」意思是說,我們所造的一切善根,迴向於無邊眾生,願他們獲得如來果位。這種迴向是成佛之因,故迴向的善根也叫隨解脫分善。

我們不管做任何善法,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清淨,則可繼續行持;如果心不清淨,那就不要做了,最好把這件事情放下。就努力把我們心清淨為止。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下句是什麼?什麼意義啊?誰可以詳解?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時不努力修行,更待何時?

什麼叫佛法的修持

6樓:他化自在天

修就是修行,持就是堅持不懈的去。。。

7樓: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南無阿彌陀佛!

那些食物可以利膽

我去有意思好吧 八種利膽食物 1 生薑 生薑是常用的祛病調味的佐料,其中所含的大量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過多,減少膽汁中黏 蛋白含量,不至於因黏蛋白過多而與膽汁中鈣離子和膽紅素結合,從而可以預防膽結石形成。此 外,生薑中含有較多的油樹脂,有較強的利膽作用。2 核桃 核桃中富含亞油酸,亞油酸有抑制...

吃什麼蔬菜可以利尿?吃什麼蔬菜利尿

吃冬瓜可以利尿。冬瓜是極富水分的一種蔬菜,其含水量高達96 多吃冬瓜,可以及時補充身體水分。冬瓜幾乎不含脂肪 碳水化合物含量少 故熱值低,屬於清淡性食物。冬瓜中的鈉含量較低,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可遏制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轉化,並減少水鈉滯留,促進清除體內垃圾和各種病毒 細菌隨尿液排出體外。冬瓜是最利尿的...

住在最頂層的樓層,可以利用樓頂種菜嗎

不八卦要死星人 樓頂為什麼不能種菜 樓頂一般都是水泥地面居多,有些樓層較高的,開發商為了防止頂層使用者,夏天面對著炎炎烈日太熱,會給鋪上一些瀝青等,有效隔絕高溫的材料。有瀝青的肯定是不會被人惦記了,接下來聊聊水泥地面的。想在樓頂種菜,通常用的都是此3種方法 第一種是無土栽培,這類種植需要的可能只是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