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陰曆的一月中有的是29有的是30天

時間 2022-02-17 20:25:07

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我們所用的陽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迴歸年而制定的,迴歸年長度是365.2422天。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而制定的,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

53天。農曆是以陰曆為基礎,它的日期既能顯示月亮的盈虧變化,又能與公曆的四季保持同步。 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與地球年相差約11日左右,所以每3年要置一閏月,每19年要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也叫閏年,具體閏哪個月,則要視節氣情況靈活而定。

農曆有它很強的實用性,既依據地球迴歸年所用時間,又依據月相變化而指定,而且以身邊的氣象與物候條件、農事活動為參照,實用性強,因而成為四季分明,便於記憶的歷法。在我國,農曆曆法尤其適用於中原的廣大地區。

2樓:步月如有意

這是我們祖國古時的計月方法.叫做農曆,許多人也叫作舊曆.自從我們新中國成立後(2023年10月1日)國家就採用世界的計月法了.

就是現在的月份會有30日和31日.但我們並沒有放棄我們老祖宗的計月法.我們國家許多重大節日也是按農曆計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是29天多一些,不是整數,所以農曆的每月天數得在29和30之間不斷調整。月球一年圍繞地球的圈數也不正好是12,而是相差不少,所以過幾年得閏一個月,以進行調整。現在的農曆是清朝時期一個外國傳教士制定的,就是韋小寶認識的那個湯若望。

**中說,因為他制定的皇曆只有200多年,意思暗指大清只有200多年的江山,而獲罪。這可是真的。

為什麼陰曆(農曆),12個月其中一個月有時候是29天,有時30天,其中有什麼規律嗎

4樓:

如果今年是30天,明年就應該是29天,輪換著來的

5樓:

農曆是陰陽合曆,不是單純的陰曆

這樣的歷法兼顧了太陽、地球與月亮的三體關係

決定是30天還是29天,是為了保證每月的十五那天的月亮最圓,這就需要天文計算決定哪個月是30天還是29 天,所以農曆的大小月不像公曆那樣固定

月相變化的週期平均是29.53059天,以月相變化為依據,把29天或者30天稱為一個月,把12個月稱為一年。陰曆的一年平均只有354天左右。

為了讓曆法跟四季輪迴對上節奏,不影響農耕,古人決定人為地增加一年的長度

於是他們就在陰曆的基礎上,設定了閏月。農曆中大約是每19年設定7次閏月。

在中國的農曆中每個月有的29天有的30天,是怎麼計算的?閏月又是怎麼計算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陽曆是以太陽週年視運動週期(即迴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係。

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瞭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週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

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迴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曆是加入陰曆成分的陽曆,帶有陽曆因素的陰曆。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

農曆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於迴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迴歸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積四年就要少一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

例如,2023年春節在陽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節;2023年春節在陽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採取措施,這樣逐年提前,積上16年,我們就要在盛夏搖著扇子過年了;農事活動也無章可循——時而10月種麥,時而9月種麥……這自然是很不適宜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

遠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這樣,19個農曆年的總日數(12年×12個月+7年×13個月)×29.5306日=6939.

6910日,與19個迴歸年的總日數(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農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曆和天時就不會錯亂了。

至於閏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為規定。秦朝以前,曾把閏月置於年末,叫「十三月」;漢初則置閏月於九月之後,稱「後九月」;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各個月份。現在的農曆規定不含「中氣」的月份為閏月。

什麼叫「中氣」呢?眾所周知,古代天文學家把以立春、雨水、驚蟄……為序排列的24節氣中的單數稱節氣,雙數稱中氣。一年共有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並規定農曆的12個月份要以12箇中氣作為標誌,即每個月份必須含有一個特定的中氣。

如正月必須含雨水,二月必須含春分……,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正月、二月……。凡不含中氣的月份即定為閏月。

為什麼會出現不含中氣的月份呢?因為24節氣是根據陽曆定的,其日期在陽曆中是基本固定的,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日數為365.2422日÷12個月=30.

4368日,而農曆一個月的平均日數是29.5306日,二者相差約一天。因此,按照陽曆定的中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會逐月有一天的推遲,當推遲到月尾時,下個月份就會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了。

狗年「閏七月」的道理,我們從附表中就可以看出,七月後的那個月只有節氣白露,立秋後的中氣處暑落到另一個月去了,這樣七月後便出現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因此便把七月後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沿用七月的名稱,定為「閏七月」,這就是今年「閏七月」的道理。

由此可見,閏月和閏哪個月,完全是一種人為規定,與世事風雲,吉凶災祥毫無關聯。

7樓:匿名使用者

周朝的歷法是太陽曆法,就是根據日晷測影,先將地球看成為是靜止點,然後,再將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風、緩、熱、雨、幹」六季、「藏、生、長、化、成、收」六節氣。由此可見,周朝曆法,重要是根據地球上動植物的生長週期去確定季節劃分的。

無論夏曆法還是周曆法,他們都以12地支為曆法的數學劃分標準,這種以土地為標準的數學理念,反映了當時人們非常重視農業生長週期和動植物生長週期,這種以地為本的價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習俗中。

陰陽曆法是先將地球視為是靜止參考點,太陽饒地球一週,月亮饒地球執行12·33周。太初曆充分考慮到了太陽和月亮的複合運作週期都會對農業和魚牧業有很大影響,而人們對月亮週期的觀察則又可以直接計算出迴圈的日數,所以,陰陽曆法按照月亮相對於地球的朔望四個週期,即,人們直接在晚上可觀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曆月初八)、望(夏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曆月二十三)、朔(夏曆月初一)的四個週期區間,再參照於此相對應的28個星象情況,將一個朔望月分成四個「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觀察到七個星象,在這樣的複合運動關係下,每月的太陽日數就是29日12小時44分2秒8。為了確保人們根據月亮的圓缺情況,也就是確保人們觀察到的月亮最圓的時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這兩天,所以,落下閎等人蔘照早期夏曆和自己觀測出的月亮和太陽的複合運動週期情況,設立了閏月,即每19年設立7個閏月,以確保人們可以根據月亮的圓缺去判斷每月的日數情況。

8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 中國上古,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所謂的太陰曆法,就是古代天文學們先將地球看成為是靜止點,然後,再根據日晷測影確立一年為365·25個太陽日,再根據這個太陽年的參考系,去確立每太陽年365·25天內,月亮饒地球所轉的圈數,及其根據月亮圓缺週期,去將每太陽年分段成多少個「月」和每月多少「日」。這樣,就產生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的雛形,即,每太陽年有12個月左右,每個月有30天。

農曆的月份天數的規定,比如正月為什麼有時候是29天,有時候是30天,是怎麼規定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是中國長期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它以朔望的週期來定月,用置閏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陽迴歸年,因這種曆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稱農曆。

地球繞太陽一週用時8766小時13分48秒,為1年。

月亮一個盈虧週期為708小時44分2.8秒,為1月。

農曆的歷年長度是以迴歸年為準的,但一個迴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曆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曆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每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10樓:鳳凰暈

這需要看黃曆的,每一年都不定的,分為打進和小進。

農曆每月的天數有的30天,有的29天,為什麼?有規定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月都含有2個節氣,古代勞動人民把前個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稱」節氣」;而後個節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稱為「中氣」。我國歷史上曾有過不同處理方法,西漢把閏月放在一年末尾,漢朝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後九月」。漢朝以後把不含中氣的月份,定為農曆前個月的閏月,這種置閏規則一直延用至今。

兩個中氣之間平均為365.2422÷12=30.4368日,則30或31天。

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在近日點(春分、秋分)運動慢,兩個節氣間距時間最多可長31.45日。而農曆的一個朔望月平均只有29.

5306日,農曆小月29天,大月30天。這樣便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開始時上箇中氣已經過去,結束時下箇中氣還沒來。

為什麼陰曆有好多月都是29天?

12樓:匿名使用者

陰曆與陽曆陰曆也叫農曆

。農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計算的。農曆的一年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有閏月的年份是13個月。

陰曆全稱「太陰曆」或「純陰曆」。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陰曆產生的確切日期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曆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

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迴歸年無關。因此,陰曆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陰曆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

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望;初

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

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這對古人憑藉月相判斷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變化又是人們最容易看見的天象,因此,各國的歷法大都先有陰曆後有陽曆。但是,由於陰曆與迴歸年無關,因此,就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便逐漸被淘汰。

現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種稱為「回曆」的陰曆以外,其他國家已經廢棄不用。

陰曆把月亮圓缺迴圈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一年。然而月亮圓缺迴圈一次--一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現在所用的農曆,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曆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曆"。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曆",2023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曆"。

Linux的終端中命令開頭為什麼有的是有的是

就是超級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的區別 超級使用者許可權最大 代表你現在登入的是超級管理員root 代表你現在登入的身份是普通使用者 這個要看你是用什麼賬戶登入系統的,如果是root使用者也叫超級使用者,管理員使用者,根使用者,提示符就是 如果是一般使用者就是 我記得的是,一般使用者的命令提示符是肯定可以...

為什麼我的白頭髮有的是一半黑一半白的

厲害想回到 現在年輕人白髮掉髮的情況越來越多了,首先要找出原因,像壓力大呀,精神緊張呀,營養不良呀,都有可能造成頭髮掉落的,前不久有看到 黃梭茂發錄 裡面講了好多這方面的知識,那就簡述些給大家 對於女性來說,一般每隔3天至5天必須徹底清洗頭髮,使頭部保持清潔 乾爽。掉髮多者宜食食物 宜補充植物蛋白,...

有的人說林俊杰是其他國家的,為什麼總是在中國發展

名 林俊杰 本 籍 福建英文名 lam jj 生 日 3月27日出生地 新加坡 身 高 172cm體 重 60kg 星 座 白羊座語 言 英語 華語 別人叫我處男 是新加坡的,到港臺發展啊 林俊杰好像是新加坡人,怎麼在中國發展這麼好?新加坡人難道說的是中國話嗎? 林俊杰是新加坡人,新加坡的明星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