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患的方法有哪些,古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時間 2022-03-02 14:20:38

1樓:湖藍色的迷茫

一般治理水患方法主要是:

1,上游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如保護植被等等;

2,上、中游進行水土流失治理,以減少下游河道淤積,造成河道變窄,一遇洪水,即成洪災。

3,下游疏通河道。

下面以治理黃河水患為例進行簡單的說明:

a.黃河的水患 的原因

黃河出(黃土高原 ),流入平原地區,由於河道變(寬 )、坡度變(緩 )、流速(減慢 ),大量泥沙沉積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河床不斷升高,河水只能靠(築堤 )約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漲,兩岸河堤,隨時隨處有決口的危險。

b.黃河水患的治理

治理黃河的關鍵,在於( 治理泥沙)。黃河泥沙90%來自中游,加強中游(黃土高原 )地區的水土保持是治黃的根本。具體措施有:

(1)修築( 河堤),打壩淤地,以減少(洪災 )

(2)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庫 )也是治黃的重要措施,修水庫可以與( 三門峽水利樞紐),一起調節黃河徑流。如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後,可發揮(灌溉 )、(養殖 )、(發電 )、(防洪 )、(減淤 )、( 航運)等多種功能。

多種方法聯動,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希望可以幫到你。

2樓:眼鏡後的風景

水患在於防遠勝於治。

(你說的是家庭出現的水患嗎?)防很容易,治很繁瑣不易到位。防:

在可能出現水患隱患的的地方都做好防水層,就不需擔心日後有水患。治:仔細找出水患的位置,詳細分析出現的原因,針對不同的情況,具體方法處理。

3樓:匿名使用者

防很容易,治很繁瑣不易到位。防:在可能出現水患隱患的的地方都做好防水層,就不需擔心日後有水患。治:仔細找出水患的位置,詳細分析出現的原因,針對不同的情況,具體方法處理。

4樓:匿名使用者

1,上游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如保護植被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1,上游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如保護植被等等;

2,上、中游進行水土流失治理,以減少下游河道淤積,造成河道變窄,一遇洪水,即成洪災。

3,下游疏通河道。

6樓:劉勇序

[email protected]>

7樓:匿名使用者

- -!如果我知道就好了

8樓:程鵬

作業啊請大家踴躍回答

古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9樓:跪安吧您嘞

關於治水,人們腦海裡立馬能想到大禹治水,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可見他的心都放在治水上了,畢竟大水不治好,就沒有安穩的家。

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定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鯀因為動用了皇帝的息壤來治理黃河而被治罪。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自古治理黃河的辦法就不是不斷地提高堤壩的高度而是疏通河道。據歷史記載,在2023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水患後,首先待解決的問題是災民的糧食問題,只要百姓能夠維持生計,社會不安的因素自然就會減低。水患既是歷代不可避免,因此,及時救災與災後重建工作就非常重要。**賑濟災民,一方面是解決災民的饑饉,一方面避免民亂的發生,為國家保留實力。

國以民為本,只有使百姓安心的生活,國家才能永續經營。因此歷代**,均非常重視救災與防災的工作。

水患的形成,是大自然的反饋,由於人類的不斷繁衍,為了生活與經濟發展而不斷的開墾土地,處處與自然爭地,由於過度的開墾,導致生態失衡,水土流失,遇雨成災;或因政治因素,在戰爭時,敵對雙方往往會利用決河堤之水來殲滅敵方,以達到勝利的目的。所以,人們怎麼對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怎麼對人們,所以去破壞大自然,要保護愛惜大自然,是現在人要做的。

10樓:晗兮汐

有關黃河的治理最早的一次記錄就是為大家所熟知的「大禹治水」

而其中的過程更是熟悉:

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定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鯀因為動用了皇帝的息壤來治理黃河而被治罪。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自古治理黃河的辦法就不是不斷地提高堤壩的高度而是疏通河道。

據歷史記載,在2023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黃河治理的難度可以用一句古話看出來: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

元朝末期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黃河治理上,最後被農民起義推翻。

11樓:不墨魚

堵,大禹是比較有名的,畢竟三過家門而不入還挺出名的。還有就是分支,黃河就曾經分過很多支流。還有就是修堤,西湖的蘇堤就是這麼來的。

12樓:嫣然

古代人都是很有智慧的,他們會採取人工分道,這會耗費大量的人力;也會加高增厚原有的堤防等等方法。

13樓:龍丘雪

在古代治理水患基本是靠築堤或疏導。由於黃河河道經常變化的特性,中下游的治水任務一直很重,即使堤壩修好也可能突然改道,因此水患常年發生。

14樓:孟小欠

古人通過必要的河道整治,縮窄河寬,改善河道橫斷面形態,可有效提高河道輸沙能力、減少河道的淤積。主要措施就是,塞旁決以挽正流,築近堤以束水攻沙,築遙堤防洪水氾濫。蓄清刷渾。

黃河、淮河會於清口(今江蘇省清江市西南),以下黃河與淮河合槽。

15樓:九怪啊

修堤壩,改河道,將水引到低窪的地方,或者乾脆人工造湖,同時遷徙人民。治水的都了不起啊,大禹不說了,包拯、海瑞都是治水有功才流傳千古的。

16樓:在下張德帥哈哈

古代人面對水患的治理,一般都會調大量的人力去修改河道和增高堤防,會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7樓:叨叨

古代的人面對水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修建堤壩,防水或者修改水道,將水改引到別去。轉移民眾。

18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當然是組織民眾,開始把缺口給堵住,特別是河水裡的泥沙特別容易引起水患讓水漫出河岸

19樓:一見郭襄誤此生

古人會修建河堤,把它修高一點,好讓水流不下來,把農名的地給淹了,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大禹治水。

赤潮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20樓:體壇趙公子

赤潮,又叫赤潮,國際上也叫「害藻」或「紅鬼」。海水中的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式繁殖或高度聚集,造成水體變色,是一種有害的生態現象。赤潮並不總是紅色的,主要包括淡水系統中的水華、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年新定義的褐潮和綠潮等。

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特定環境條件下藻類家族中赤潮藻類的**性增殖引起的。海藻是一個大家庭。

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些是單細胞生物。根據引起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有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如黃色、綠色和棕色。

赤潮的發生與海洋汙染密切相關。攜帶各種有機和無機營養物質的工業汙水和城市生活汙水大量排入海洋,導致海域富營養化,是誘發赤潮的根本原因。如果海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鐵、鈷等微量元素,在滿足溫度、鹽度、光照等自然條件下,很容易產生赤潮。

發生原因(1)自然原因:溫度高;靜水;靜風;海域相對封閉。(2)人為原因:

沿海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有許多工業和生活汙水排入大海;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由於海洋開發程度高,水產養殖規模擴大,水產養殖水域汙染嚴重。重要原因——生物因素——赤潮生物如海洋蜉蝣微藻的增殖和聚集。

首先,赤潮的發生破壞了海洋的正常生態結構,從而破壞了海洋中的正常生產過程,從而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一些赤潮生物分泌粘液,粘在魚、蝦、貝類等生物的鰓上,損害呼吸,造成窒息死亡。有毒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食用後會引起中毒和死亡。

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鮮也會產生類似的後果。再次,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後,海水中的溶解氧會在遺體的分解過程中被消耗掉,造成缺氧環境,導致魚、蝦、貝類大量死亡。

在植物赤潮的前期,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體會有高葉綠素a、高溶解氧、高化學耗氧量。環境因素的這種變化使一些海洋生物無法正常生長、發育和繁殖,導致一些生物逃逸甚至死亡,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一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魚類和貝類在有毒赤潮地區時,不能中毒,但生物毒素會在體內積累,其含量大大超過人體食用時可接受的水平。這些魚、蝦、貝類如果被人不小心吃了,會引起人體中毒,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死亡。

海洋漁業和水生資源的破壞(1)破壞漁場鉺基,導致漁業產量減少。(2)赤潮生物的異常發生和繁殖會導致魚、蝦、貝類等經濟生物的閥門被機械性堵塞,導致這些生物窒息而死。(3)赤潮後期,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在細菌分解作用下,可引起環境嚴重缺氧或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海洋生物死於缺氧或中毒。

(4)部分赤潮體內或代謝產物中含有生物毒素,可直接殺死魚、蝦、貝類等生物。赤潮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如何預防?1.控制海域富營養化:

(1)應重視城市汙水和工業汙水的處理,提高汙水淨化率。(2)合理發展海水養殖。2.

水體人工改良:比如在水體富營養化的內海或淺海,選擇養殖海帶圍欄等大型經濟海藻,不僅可以淨化水體,還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體的交換能力;挖泥船和吸船可以用來清除被汙染的底泥。3.

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來物種的引進。4.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被船舶和養殖品種移植到養殖區。

21樓:易書科技

赤潮是區域性海域因浮游生物突發性地大量增殖和高密度聚集(幾百萬~幾千萬個赤潮生物/ml海水)而使海水變色發臭的異常現象。它是海洋嚴重汙染的結果。赤潮的成因首先是攜帶大量無機營養鹽和有機物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海洋所引起的海水富營養化,它是赤潮形成的物質基礎。

1.關於赤潮的治理方法,據報道已有多種,如工程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生物學的方法。物理法——粘土法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一種方法,即撒播粘土法。

利用粘土微粒對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去除赤潮生物,撒播粘土濃度達到1000mg/l時,赤潮藻去除率可達到65%左右。有報道稱在小型實驗場去除率可達95%~99%。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在鹿兒島海面上進行過具有一定規模撒播粘土治理赤潮的實驗。

2023年韓國曾用6×104t粘土製劑治理100km2海域赤潮。

2.化學除藻法是利用化學藥劑對藻類細胞產生的破壞和抑制生物活性的方法進行殺滅控制赤潮生物,具有見效快的特點。最早使用的化學藥劑是cuso4,易溶於水,在使用過程中極易造成區域性濃度過高而危害漁業,同時在海水的波動下遷移轉化太快,藥效的永續性差,也易引起銅cu的二次汙染,有機化合物在淡水除藻中具有藥力持續時間長、對非赤潮生物影響小等優點,用有機化合物殺滅和去除赤潮生物也已有相關的報道。

目前已有多種化學制劑用於赤潮生物治理的實驗研究:如硫酸銅和緩釋銅離子除藻劑、臭氧、二氧化氯以及新潔爾滅、碘伏、異噻唑啉酮等有機除藻劑。

3.生物學方法治理赤潮的辦法主要是有三個方面,一是以魚類控制藻類的生長;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體富營養鹽以及藻類;三是以微生物來控制藻類的生長。其中由於微生物易於繁殖的特點,使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裡最有前途的一種控藻方式。

這些殺藻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溶藻細菌)、病毒(噬菌體)、原生動物、真菌和放線菌等五類。多數溶藻細菌能夠分泌細胞外物質,對宿主藻類起抑制或殺滅作用,因此通過溶藻細菌篩選高效、專一,能夠生物降解的殺藻物質是滅殺赤潮藻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目前來說,比較現實的方法就是利用海洋微生物對赤潮藻的滅活作用,及其對藻類毒素的有效降解作用,可使海洋環境長期保持穩定的生態平衡,從而達到防治赤潮的目的。

古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夏天連續降雨導致水量不斷的增長,最終河水氾濫成災,淹沒兩岸的百姓和農田,那麼古代的人是怎麼治理洪水的呢?首先第一點,治理水患要知道變通,不能總是根據一種方法去治理水患,每條河流都有不同的曲線,水的深淺,水流的湍急程度,地形的高低都需要親身去了解實際情況,要經過走訪測量,才能徹底摸清河流的具體情況才能...

霧霾的治理方法,霧霾治理的方法有哪些

欽琪玄雪冰 只能建議您出門戴口罩,在室內買一個空氣淨化器,我家就用著三個爸爸空氣淨化器就不錯,出風口為0還能遠端控制,還能除甲醛 盼盼小麵包 專家說要靠風來吹。人是最好空氣淨化器。 頭暈 乏力等不良反應,同時可吸入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誘發病症 霧霾治理的方法有哪些 治理霧霾的方法有哪些?...

霧霾如何治理霧霾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陽光點的燦爛點 1 治理霧霾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目前各種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是造成霧霾天氣的最主要原因。發電需要燃燒煤,而實際上被燃燒的煤只有不到30 被轉化成了電能,其餘的都被排放了。汽車 輪船等機械需要石油,同樣的,發動機也只是將不足30 的石油轉化成了動力,其餘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說我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