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啊,怎麼分辨啊

時間 2022-03-11 12:30:04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個問題確實很糾結,有的時候,你與別人發生衝突,不管是口頭上的還是動手pk,事情結束前後或者正在進行中,我們都有這麼一種想法"憑什麼你說的對,我說的就不對/明明是他先·········」,事後我們也會自我反思,是他錯了還是我錯了。我覺得原先是好朋友的,不要為了芝麻大點的小事發生衝突,引發不快影響友誼做不成朋友,有句話叫做「一個巴掌拍不響」,就算有一個人首先是他做的不對惹到你了,那你就不要跟著一起不對,比如說和他吵或者不理他,要不然就不是你錯不錯的問題了,是你們由有對有錯變成都錯了。個人認為,當他做的不對惹到你時,你應該讓一步主動跟他交談溝通,這樣很明顯,你對----他錯。

有的時候,更多的是朋友有錯要寬容,因為是好朋友的話就要包容對方,但這種包容也要有度,不能是你一味的忍讓,否則這種關係遲早破裂,如果他有錯先是忍讓並告訴他解釋給他聽讓他改正。總之一句話,凡事都要有個度。這個度是個衡量標準。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對錯」這句話只是告訴你對人對事要寬容,不要鑽牛角尖,沒有別的意思,不要想多了,因為它本身這句話就具有不確定性,你非要用這句話得出一個確定性結論,命題不成立。

請問世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對與錯該如何分辨?

2樓:加內沙

在面對現實面的適當選擇是對,在面對現實面不適當的選擇是錯。現實就是最好的反射鏡子,現實會告訴您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要當下就知道什麼選擇是適當的,什麼選擇是不適當的,那麼就需要智慧的辨別。

心靈矛盾是站在他人立場而得出的結論,但按照現實面立場的話,這這種心靈矛盾是不存在的。

適當的選擇只有對的結果,不適當的選擇只有錯的結果。走對了99步,但只要錯那一步就還是錯。如果您認為做對了事,但現實面的反映是不好的結果,那麼只能證明一件事。

您的認知是錯誤的,因為只有錯誤會生起錯誤,而正確不會生起錯誤的。當然往往適當的現實面選擇會導致一些損失,但那些損失就是應該要了斷的事物,所以這些損失並不是一個錯誤。

舉例。一個有婦之夫和一個女孩要好,但這個女孩卻喜歡這個有婦之夫。而這個男人因為優柔寡斷而且憐憫這個女孩,在有些時候還是和這女孩有些聯絡。

結果妻子發現了,也誤會了,結局就是離婚。 適當的選擇是當初就不要再聯絡這女孩,哪怕這女孩以自殺威脅。如真這樣威脅,那麼就應該報警。

而不適當的選擇就是維持這種不正常的關係。 這個例子難聽一點叫做感情用事,不叫做適當選擇。 很多事物的解決方法很多,只是您願不願意選擇罷了。

3樓:消滅我自己

我看沒一個說的對,對於錯事與非!啟示凡夫俗子所能看的清說的明的但我深信在浩汗宇宙整個蒼穹中那位真神最清楚:因世界萬物整個蒼穹是他所造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先他後我"..是真理...但是要加上隨緣...

因為我們看不出事物的因緣關係~常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其實有可能違背了神佛的安排'(比如:這人做了壞事~神佛要給他報應~同時也給了他還業的機會~而你卻把他化解了)...

釋迦牟尼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要隨其自然...否則就是攀緣...

請三思!

5樓:煩惱即菩提

看以什麼標準。

如果以世間法,則善為對,惡為錯,因為有因果報應。

如果以出世間法,則解脫為對,執著為錯。

如果以大乘,則為別人為對,為自己為錯。

如果按一乘,則全部圓滿,沒有對錯。

6樓:匿名使用者

成王敗寇 對與錯是相對的 對於歷史是這樣 對於其他現象也差不多但就自己來說 自己永遠是對的 人性本惡 如果沒有各種道德禮法的限制 每個人都是對的

但是沒有道德禮法對嗎?所以 只有站在大道德的基礎上 才看得出什麼是對錯

而實際上 站在更高的高度上 是不存在對錯的

7樓:天堂裡的咖啡

做某事,若是替別人著想而做就是對的,若是為自己而做就是錯的。

事無對錯,因心而異。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對你錯,我錯你對,你我都錯,你我都對。從是解脫,清靜無住。

9樓:

你想幹的事,一個人,兩個人,許多人不願意...那你就是錯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這個世界沒有對與錯,只有應不應該.

是怎麼區分是非對錯善惡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鑄造心中的良知標尺 1.做人必須有一把良知的標尺——正確的是非觀 我們在生活中做許多事情都離不開價值判斷,都要講一個好壞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惡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問題。

只有當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善惡是非以後,才能決定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才能揚善抑惡。判斷是非善惡需要有正確的標準,這就是一把良知的標尺。良知的含義是指人的本能中具有的、以及通過後天學習形成的判斷善惡是非的能力。

在本課中,良知就是指正確的是非善惡觀。所謂「是」指對的、正確的。所謂「非」是指錯誤的、不對的。

「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確與錯誤。所謂「善」,就是滿足人們需要的合理性。滿足需要是從人本身的出發的。

人的需要可以分許多層次。所謂「合理地」是指滿足形式的客觀合理性,是就社會而言,具體地說就是在社會當中個人需要的滿足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這樣一來,善就不是一個單純的主體的,也不純粹社會的,是主體的、社會的、歷史的。

所謂「惡」,就是與善相對的東西。 2.怎樣鑄造良知的標尺 在每個人的生活道路上,在每一次接觸、判斷、處理各種事情的過程中,通過道德的陶冶,法律的知悉、榜樣的選擇,分析能力的提高,理想的確立等途徑,一個人的是非善惡觀就會逐漸清晰和堅定起來。

3.學會在生活中辨別是非 社會生活非常複雜,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不同,價值標準也不一樣。也就是說,人們是用不同的標準去衡量和判斷事物的。

12樓:

理解古文要先學斷句,這句話理解時應該斷成:「是非,善惡,賢不肖」這三對反義詞,意思是,是非善惡當然就是對錯,善惡,「賢不肖」可以解釋成高風亮節和卑鄙下流,也可以解釋為才高八斗和平庸無能,要看上下文說的是什麼,「不肖」的意思翻譯出來就會有一些差別,一般多數時是貶義,少部分是不褒不貶.

1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標準是內在的

其標準社會固然會有一定準則,但是是粗略片面的,大致上對頭,但不能死板的套用。最多當成是一種方向與邊框。

最重要的標準存在於自己的內心,其基本是個人的世界觀與介值觀。

這些是非、善惡、美醜、真偽,往往交織在一起,一時間難以理清,所以不能光靠自己的雙眼,更要用心去感受、理解。

什麼是錯什麼是對,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 對和錯又有什麼區別

對錯只在一念之間,況且對和錯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就像有些事情在某些人看來是對的,在另外的人看來可能是錯的。 本來就沒有什麼對錯,它可能只是一種感覺罷了。想想看我們的是非觀一直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父母 朋友 社會大環境,就連我們的 道德觀 從獨尊儒術開始它不就帶有一種少數人甚至個人意願的色彩麼,雖...

到底什麼是錯,什麼是對,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 對和錯又有什麼區別

北師張老師 本來就沒有什麼對錯,它可能只是一種感覺罷了。想想看我們的是非觀一直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父母 朋友 社會大環境,就連我們的 道德觀 從獨尊儒術開始它不就帶有一種少數人甚至個人意願的色彩麼,雖然這麼說有些偏激,其實主要意思是具有這樣價值觀的 我 也可能是另一個 我 由我們接收了哪些東西決定。...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人生中很多事是沒有唯一的評判標準的,每個人價值觀不同,認定的評判標準也不同,因此半段對錯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錯誤就像一個紮在人類生存中的參天大樹,數萬年來,我們一直避免犯錯,卻從來不敢說不犯錯,因為我們知道,犯錯不可避免。正因為知道了不可避免,原諒 這個詞就出現了。不錯,就是講犯錯與原諒之間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