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高校飲用水方式有哪些,目前我國飲用水處理過程

時間 2022-04-17 11:35:02

1樓:辛金卯兔

高校飲用水都是自來水公司提供的水。

目前我國飲用水處理過程

2樓:百小度

飲用水處理技術

我國飲用水常規的處理方法(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 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細菌,而對各種溶解性化學物質的去除率較低,不能完全消除水汙染造成的危害,更不能滿足人們對飲用水的高標準要求,加之長距離管道輸送和高層水箱的二次汙染,飲用水已不再安全或衛生。因此應儘快採用先進的技術對飲用水進行較為全面的處理。目前,隨著水源汙染的加劇和各國飲用水標準的提高,可去除各種有機物和有害化學物質的「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要求採用更有效的水處理方法,尋求一種佔地少、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水質穩定的工藝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課題。

1、活性炭吸附法

該方法可以通過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臭味、天然及合成有機物、微汙染物質等,出水水質雖好,但對有毒的重金屬、一般的鹽類、致癌的亞硝酸鹽和放射性物質、細菌、病毒等則收不到去除效果,有些物質(如細菌) 在處理時間長時甚至會略有增加。 再者活性炭的**也較高,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臭氧氧化法

臭氧的消毒能力強,能氧化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味,溶解性的鐵、錳及酚等。但其在水中不穩定,容易失效,在管網中殺菌效力不能持久;而且裝置複雜,投資大,能耗也大,目前在我國應用較少。另外,臭氧氧化後的水因新生了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使水的生物穩定性變差。

當前,通常把臭氧與活性炭聯合應用,其效果較佳。

2、膜分離技術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是一門新興的高效分離、濃縮、提純、淨化技術,其主要特點是節能(因為膜分離過程不發生相變化)、分離物件廣(有機物和無機物、病毒、細菌、微粒) 、裝置簡單、易操作、易於自控、易維修(因為只是用壓力作為膜分離的推動力),特別適用於對熱敏感物質的分離、分級、濃縮與富集(因為分離過程只需在常溫下進行)。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已開發研製出的有機膜主要有微濾膜(mf) 、超濾膜(uf)、納濾膜(nf) 和反滲透膜(ro)。其中的微濾(mf) 和超濾(uf) 因不能脫除各種低分子物質,故單獨使用時不能稱之為深度處理。

反滲透(ro) 和納濾(nf) 作為水及其他液體分離膜之一,在分離膜應用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當今世界上,反滲透、納濾膜水處理裝置的能力已達到每天數百萬噸。最大的反滲透苦鹹水淡化裝置為位於美國亞利桑拿州的日產水量28 萬噸的運河水處理廠,最大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位於沙烏地阿拉伯,日產水量為12.

8萬噸。最大的納濾脫鹽軟化裝置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日產水量為3.8 萬噸 。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城市自來水水質明顯低於國外發達國家。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多數水源的原水水質相對較低、汙染嚴重、水中濁度和色度及有機物濃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絕大多數水廠仍然主要採用的是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對某些特殊有機汙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難以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水質。由於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長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資大、執行管理費用高,因而我國的汙水處理率在短時期內難以得到明顯提高,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對於微汙染水(含有微量汙染物的水)的淨化處理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目前制約飲用水處理領域的科技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水中微量有機汙染物去除的工藝理論與技術;

(2)水中藻類及其代謝產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強化處理技術;

(3)水處理過程副產物的去除與控制技術;

(4)常規水處理的強化技術;

(5)高效消毒技術等。

飲用水中微量有機汙染物對人體危害大,但難於去除。特別是高穩定性的溶解性有機汙染物,如滷代有機物、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等,對人體危害較大。傳統給水處理工藝對這些有機微汙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開發經濟高效的微汙染物去除技術。

水中藻類一般帶負電,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難於混凝,嚴重地影響給水處理效果;藻類比重小,沉澱效果差;藻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嗅味,對水的感官性狀產生直接影響;某些藻類尺寸很小,可穿透濾池進入到給水管網中,影響管網內水質;藻類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產物前驅物質,在後續消毒過程中與氯作用生成多種有害副產物,增加水的致突變活性;某些藻類(如藍藻)能產生藻毒素,對人體和動物構成威脅,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經毒素。此外,藻類會粘附在濾料表面,使濾池過濾週期顯著縮短,造成濾池頻繁反衝洗;

有機成分對膠體產生嚴重保護作用,影響混凝效果,導致耗藥量顯著增加,水中鋁的剩餘濃度升高。

水處理過程中引入的一些副產物(如聚丙烯醯胺中的單體等),也會對飲用水水質產生不良影響。在氯化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多種滷代有機副產物對人體危害較大,是飲用水中重點控制的副產物。特別是傳統的預氯化工藝,高濃度的氯與原水中較高濃度的有機汙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產物濃度會更高。

消毒一直是給水處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消毒效果不佳將造成流行病爆發,特別是甲第蟲、隱孢子蟲等致病原生動物的滅活,是目前消毒技術研究的關鍵問題。

目前我國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過低,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有必要動態地、及時地、科學地對飲用水水質標準進行系統研究,並及時地對標準作出補充。

一般除汙染工藝裝置投資較大,由於受資金限制,難以大規模地採用昂貴的除汙染工藝,這也是目前我國飲用水質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與發展適合我國國情、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安全與優質飲用水處理技術。

我國飲用水源汙染嚴重,但絕大多數城市水廠採用的是傳統的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其主要功能是除濁、除色和殺菌,對水中溶解性有機汙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國內外近些年來發展了一些受汙染水的淨化處理技術,主要可分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幾大類方法。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是一種較早地被應用於生產的除微汙染技術,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積吸附水中的有機汙染物。粒狀活性炭的使用通過活性炭濾床實現,將其置於砂濾後或者取代現有砂濾床。受汙染的水經過活性炭濾床後,有機汙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濾床中。

但由於我國水源汙染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飽和、失效,水體汙染嚴重時活性炭只能執行幾周時間。活性炭的吸附效能可以通過再生得到恢復,但更換活性炭頻繁、再生費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應用中基建與裝置投資較低,使用靈活方便。

但活性炭難以**,使用過程中執行費用較大,僅在汙染嚴重時期使用。近些年來,人們將粉末活性炭預塗到某些載體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機汙染物的去除效率。

粉狀活性炭在執行過程中可逐漸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斷對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汙染物進行生物降解,從而可以有效地延長活性炭的使用週期。預氧化可以提高有機汙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長活性炭使用週期。

氧化工藝

氧化除汙染方法是利用強氧化劑分解水中的有機汙染物。氧化工藝一般除汙染效果好、適應面廣,應用得相對較多。目前能夠用於給水處理的氧化劑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和臭氧,它們在標準狀態下的氧化還原電位分別為1.

36v、1.50v、1.69v、1.

77v和2.07v。

顯然,臭氧在可用於給水處理的幾種氧化劑中具有最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電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強的氧化性,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強,目前已被發達國家較多地應用於給水處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種有機汙染物氧化破壞,但僅能使水中含有不飽和鍵或者部分芳香類的有機汙染物氧化分解,相當多的穩定性有機汙染物(如農藥、滷代有機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難以被氧化分解。

雖然臭氧氧化技術在我國也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於投資很大、執行管理費用很高,在我國一直難以推廣應用。

「八五」期間,我國開展了高錳酸鉀除微汙染技術研究,投資相對較小,已在多個水廠和淨水設施中應用。過氧化氫除汙染能力很低,但與二價鐵聯用在酸性條件下有較強的氧化能力,由於在給水處理中難以進行ph調整,因而過氧化氫的應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強的消毒能力,但與有機物氧化時被還原成亞氯酸根,後者對紅血球有破壞作用。

氯對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長期以來被用做給水處理的預氧化劑,但由於氯與原水中多種有機汙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對人體危害較大的滷代有機物,因而預氯化逐漸地受到各國的限制。建設部在「九五」期間研究了化學預氧化除汙染技術,對比了各種化學預氧化技術的相對除汙染效能,發現某些化學預氧化複合技術對於去除水中微量有機汙染物有良好的效果。

我國部分高校對光化學氧化除汙染技術進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機汙染物,一般可應用於小型淨水設施,但在大規模水廠中應用裝置投資較大。

生物預處理技術

生物預處理技術是在常規給水處理工藝流程之前或在處理過程中,利用微生物對水中有機汙染物進行代謝分解,使之無機化。「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對各種生物預處理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工作,表明對於可生化性較高的水,生物預處理能夠顯著地去除水中氨氮,對有機汙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國的華南地區已進行了生產性試驗,當水中有機汙染物可生化性較強時,可明顯地提高水質;但對於受工業廢水汙染、可生化性較低的原水,生物預處理除汙染效率較低。

生物預處理對於北方地區,特別對於低溫水的處理效果有限,由於微生物活性較低,需要停留時間較長,因而裝置投資較大。

膜技術膜技術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給水處理工藝。膜在除汙染中的作用是通過其很小的孔徑將水中有機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側,從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汙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納濾膜和反滲透膜。

目前膜處理技術裝置投資大,膜更換費用較高,一般只用於小規模的淨水設施,難以應用於大規模水廠。此外,膜過濾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汙染物)的同時,還將水中無機離子去除(如反滲透),長期飲用高純水並不利於身體健康。

總之,目前國內外在受汙染水處理技術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夠在生產中推廣應用從而經濟有效地提高飲用水水質的新技術與裝置還仍然有限。特別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徵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除微汙染技術與裝置。我國在「八五」和「九五」期間主要是針對單項除微汙染技術進行研究,但對於除微汙染整合技術與成套裝置的研究尚較薄弱。

由於我國飲用水源普遍受到汙染,對受汙染水源水的淨化處理整合技術與成套裝置在我國具有相當大的潛在市場,是我國水工業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與開發價值。

飲用水的水質標準有哪些,請問合格飲用水的標準是什麼?

玉米祖師爺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49 2006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 cj3020 93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 2002 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 gb t14848 93 雅逸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49 2006 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範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 cj3020...

飲用水防鏽,飲用水管道使用的防腐塗料有哪些

根本解決辦法是把排汙口 出水口換成不鏽鋼的。在沒有更換之前,將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為中性,使之形成氫氧化鐵膠體,這些膠體狀態的鐵遇到細小的孔隙,便難於通過,即會累積於過慮物表面,並在濾料顆粒表面生成具有接觸催化活性的鐵質濾膜,這種濾膜可以充分吸附三價鐵,最後去除水中過量的鐵,使其滿足用水要求。...

飲用水的衛生要求有哪些 怎樣保護水源

西安大廣天下現代生態科技股份 我國的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是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 和保證人類生活質專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屬人群健康的各種因素 物理 化學和生物 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做的有關行為規範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 準,以一定形式釋出的法定衛生標準。新的飲用水國家標準 將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