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戶口籍貫是河南省滑縣而我們都在邯鄲長大的我兒子下戶口的時候籍貫也要是河南的嗎

時間 2022-05-11 12:00:06

1樓:犀利小明哥

籍貫和出生地無關,其實就是祖籍,孩子是跟父親的,法律沒有禁止更改籍貫,但是一旦確定就很難改了,你最好找你所在城市的戶籍機關商量解決。

常要在一些**上填寫籍貫。詞典上說:籍貫就是祖籍居住地或個人出生地。

這是一個潦草的解釋。遙遠的鄉音,菁草萋萋的祖墳,板壁微斜的吊腳樓,日益渺茫的童年歌謠,自成一體的鄉風習俗。這些都成了籍貫最有力的佐證,它暗示了一個人身份背後的種種空間縱深和文化積習。

我曾見過一冊陳氏家譜,一本泛黃的線裝書。書上說,陳氏祖籍江西,明朝初年遷入湖北江陵一個叫白馬寺的地方,三百年前又有部分先人為躲避戰亂,輾轉散居於長陽境內。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龍坪又從長陽劃歸五峰管轄。

異鄉慢慢成了故鄉,這是一個漫長的無法控制的過程。我現在只能在自己的籍貫一欄裡填寫「五峰」,而不能是長陽或者江陵甚或更遠的江西某地。籍貫作為一種符號矇蔽了太多的可供考據的史蹟。

籍貫作為一個人出生的空間背景形式輕而易舉地進入了檔案,開始成為一種標識。無論從故紙堆裡拾遺,還是從現實生活中尋漏,卻都能查證出它的豐厚內涵。歷史上的政客們就常以籍貫為派,自然而形成各類政治派系,如長安派。

軍事史上更有驍勇善戰的「湘軍」和一手拿煙槍一手握步槍的「川軍」之分。在這一點上,就連文化人也不能免俗,譬如赫赫有名的揚州八怪和桐城散文派,它們的藝術風格都被烙上了地域的標識,連同裡面流漾的神采血脈,都保持了驚人的默契。

籍貫的劃分與其對照的空間背景有著微妙的關聯。一般的情況是,到了市裡,同縣便自成老鄉;到了省府,同市也成老鄉;出了省,便稱我們湖北人了。湖北人用自己的聰明贏來了「九頭鳥」的稱謂。

但回到省內又會劃出個三六九等來,第一次聽說「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我便對漢川人的聰明勁佩服得不得了。後來才知道還有下文,說「三個漢川佬,趕不上天(門)沔(陽)一個苕」。

原來天沔人才是真正的人精。就是那些打著三棒鼓,能從人嘴裡挑出米粒大小牙蟲的人。這些類似於人間笑料的談資,假若不細細思量,人們往往會忽略地域或者籍貫與它們之間發生的聯絡。

籍貫的商標功能,往往更令人感懷。假若現在在商人面前新增了溫州兩字,就有了一個動人心魄的片語:溫州籍商人。

而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那些走鄉串巷賣「三步倒」老鼠藥的溫州商人很讓內地人瞧不上眼,嫌他們文化淺,字寫得爛,像雞爪扒的;說話含混不清,像口裡含著個連皮洋芋。就是這群永遠也折騰不夠的溫州人卻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商界奇蹟,北京、上海、廣州、武漢不過成了溫州商人們小試身手的一個碼頭而已。近年異軍突起的「溫州購房團」更是成了令中國的房地產業趨之若鶩的團隊。

現在就連權威媒介在對土耳其的「燒鞋事件」進行評述時,也不得不引用「溫州鞋商」一詞。再往前看,當年「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難留」的山西平遙商人不也創造了素有近代商業銀行的「鄉下祖父」之稱的「日升昌」嗎?遍佈全國的山西票號不得不讓國人驚歎「實屬海內最富」。

餘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一文中多有詳述。在商業帝國裡,籍貫成了牽涉商業興勃的親密元素。其中的道道又怎能一言以蔽之呢?

報上說,中國將在未來幾年裡進一步推進城市化建設,這意味著大批的鄉下人會成為城裡人,將有更多的類似於深圳的新移民城市崛起。數代之後,他們的籍貫將發生改變。普通話的盛行也會將鄉音逐步攆出我們的語言交流體系。

若干年後,蜇伏鄉間的那些方言俚語也許會像唐詩宋詞一樣,成為必須學習才能明曉的物件。隨著人員流動速度的不斷加快,籍貫一欄將從各類**裡徹底消失,而與籍貫相關的鄉愁就只能成為祖先們躲在鄉下墳墓裡的一聲嘆息了。

2樓:佘素昕

現在男女平等,孩子可以隨父,也可以隨母。就拿姓名來說吧,我可以姓母姓,也可以姓父姓,是法律允許的,只是習俗封建問題。

3樓:蘭花蝴蝶

籍貫就是老家的地方。在我國孩子的籍貫一般是隨父親的,不過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隨母親,比如:離婚。最好的辦法是派出所有熟人。

4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在他鄉,需要整整三代人,才可以寫上出生地為原籍。實際不公平。姥姥家不算數。唉,不盡仁義哦

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一定的,孩子可以落戶在夫妻任何一方的戶口裡,前提是你的戶口還沒有和你愛人的戶口合併,意思就是你還沒有從你爸媽的戶口中遷出到你愛人的名下.這樣就可以通過你愛人當地辦理戶口的**機構辦理一張你們的孩子還沒有落戶都你愛人戶口名下的證明,帶上這個證明和相關資料,就可以到你戶口所在地,給你的孩子上你這邊的戶口了.

我也是別人的丈夫了,孩子的戶口就跟了他母親.不過不同地方政策也許不大相同,理論上說,以上做法是可行的.可以先了解一下你愛人那邊的政策,再辦理也不遲.

6樓:超人剃鬚刀

好像是 最好到當地派出所問

戶籍是指戶口還是指籍貫?謝謝! 5

7樓:動漫十三

籍貫跟戶籍有什麼區別

8樓:沒說好的幸福

張三此前戶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父輩是湖南,現在戶口遷到了北京。他的籍貫是湖南。經常使用的xx人,其中的xx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貫,而不是戶籍地.

9樓:匿名使用者

戶籍就是戶口本上的住址,例如:xx省xx市xx區xx街xx號。

戶籍、戶口、籍貫、祖籍都是什麼概念? 10

10樓:匿名使用者

1、戶籍和戶口均是法律概念,可以理解為同意詞,是指公民與家庭、居住有關的身份資訊,強調的是「戶」的概念,與身份證強調的個人資訊有很大區別。

2、籍貫也是法律概念,指公民的出處,有父戶籍地、母戶籍地、出生地等多種選擇,當然也有選祖籍的,法律並不強制。

3、祖籍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最原始的出處,比如姓魯的人都可以說自己祖籍山東。

11樓:動漫十三

籍貫跟戶籍有什麼區別

關於孩子戶口本上的籍貫問題

12樓:小雨手機使用者

戶口本上面孩子的籍貫要填寫孩子出生時爺爺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

而且,每個人的籍貫的標準填法都是按照這種要求填寫。

按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號檔案規定,公民的籍貫應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

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時的戶口所在地;

祖父未落常住戶口的,填寫祖父應落常住戶口的的地方;

公民登記籍貫後,祖父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再隨之更改。

擴充套件資料:

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

戶口的載體為戶籍(戶口簿),是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所製作的,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資訊的法律文書。

中國的戶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之一。

賦稅、伕役、兵丁,皆出於人口。人類進入資訊時代後,人們自由活動的範圍更加廣泛、相互交往更加頻繁。

戶口管理所提供的住戶人口基本資訊也就日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社會服務管理、國家行政司法都不可或缺的資訊基礎。

戶口管理也就成為近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公共資訊管理系統,其限制甚至鎮壓職能將完全褪去,而協調、服務職能不斷增強。

因此,戶口管理在未來社會不僅不會也不能被削弱,更不可能被「取消」,而只能依法科學地得到穩步強化。

以便為公眾生活、群體生產、社會服務、**行政和國家其他行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發揮其應有的更廣泛、多樣、持續的巨大作用。

13樓:eva阿團

不可以隨意更改籍貫的。

按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號檔案規定:公民的籍貫應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公民登記籍貫後,父母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隨之更改。

籍貫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貫一般從父,個別從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 原籍地是原來的籍貫。

北京市規定是連續居住兩代就可以改,即爺爺一代搬來北京,孫子可以些北京市為自己籍貫,需要嬰兒母親填個放棄原籍貫的**。

拓展資料:

籍貫,是祖居地或原籍。 詳細指的是祖籍地,是一個家族族群的某一時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長久居住地 ,詳細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一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鄉(即祖籍)來作為自己籍貫。

14樓:匿名使用者

需要出具戶口簿才能辦理戶口遷移。

相關法律規定:

以山西省為例,根據《山西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

第六十八條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申請投靠遷移:

(一)父母投靠其成年子女的,不受年齡限制;

(二)未婚子女、離異子女投靠父母的;

(三)夫妻投靠的,不受婚齡限制。

第六十九條公民申請投靠遷移,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投靠人和被投靠人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二)被投靠人的房屋產權證或宅基地使用權證;

(三)家庭成員身份及相互關係證明;

(四)夫妻投靠的需提供結婚證,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需提供未婚證明,離異子女投靠父母的需提供離婚證或者法院判決書。

(五)農村地區的投靠遷移需提供鄉級人民**和村委會出具的同意接收證明。

根據公安部《關於對因家庭矛盾導致戶內成員無法使用本戶居民戶口簿有關問題的批覆》(公治[2009]459號):居民戶口簿是公民依法履行常住戶口登記義務的憑證,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狀況以及家庭成員間相互關係的法律效力。

15樓:匿名使用者

籍貫和出生地無關,其實就是祖籍,孩子是跟父親的,法律沒有禁止更改籍貫,但是一旦確定就很難改了,你最好找你所在城市的戶籍機關商量解決。

常要在一些**上填寫籍貫。詞典上說:籍貫就是祖籍居住地或個人出生地。

這是一個潦草的解釋。遙遠的鄉音,菁草萋萋的祖墳,板壁微斜的吊腳樓,日益渺茫的童年歌謠,自成一體的鄉風習俗。這些都成了籍貫最有力的佐證,它暗示了一個人身份背後的種種空間縱深和文化積習。

我曾見過一冊陳氏家譜,一本泛黃的線裝書。書上說,陳氏祖籍江西,明朝初年遷入湖北江陵一個叫白馬寺的地方,三百年前又有部分先人為躲避戰亂,輾轉散居於長陽境內。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龍坪又從長陽劃歸五峰管轄。

異鄉慢慢成了故鄉,這是一個漫長的無法控制的過程。我現在只能在自己的籍貫一欄裡填寫「五峰」,而不能是長陽或者江陵甚或更遠的江西某地。籍貫作為一種符號矇蔽了太多的可供考據的史蹟。

籍貫作為一個人出生的空間背景形式輕而易舉地進入了檔案,開始成為一種標識。無論從故紙堆裡拾遺,還是從現實生活中尋漏,卻都能查證出它的豐厚內涵。歷史上的政客們就常以籍貫為派,自然而形成各類政治派系,如長安派。

軍事史上更有驍勇善戰的「湘軍」和一手拿煙槍一手握步槍的「川軍」之分。在這一點上,就連文化人也不能免俗,譬如赫赫有名的揚州八怪和桐城散文派,它們的藝術風格都被烙上了地域的標識,連同裡面流漾的神采血脈,都保持了驚人的默契。

籍貫的劃分與其對照的空間背景有著微妙的關聯。一般的情況是,到了市裡,同縣便自成老鄉;到了省府,同市也成老鄉;出了省,便稱我們湖北人了。湖北人用自己的聰明贏來了「九頭鳥」的稱謂。

但回到省內又會劃出個三六九等來,第一次聽說「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我便對漢川人的聰明勁佩服得不得了。後來才知道還有下文,說「三個漢川佬,趕不上天(門)沔(陽)一個苕」。

原來天沔人才是真正的人精。就是那些打著三棒鼓,能從人嘴裡挑出米粒大小牙蟲的人。這些類似於人間笑料的談資,假若不細細思量,人們往往會忽略地域或者籍貫與它們之間發生的聯絡。

籍貫的商標功能,往往更令人感懷。假若現在在商人面前新增了溫州兩字,就有了一個動人心魄的片語:溫州籍商人。

而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那些走鄉串巷賣「三步倒」老鼠藥的溫州商人很讓內地人瞧不上眼,嫌他們文化淺,字寫得爛,像雞爪扒的;說話含混不清,像口裡含著個連皮洋芋。就是這群永遠也折騰不夠的溫州人卻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商界奇蹟,北京、上海、廣州、武漢不過成了溫州商人們小試身手的一個碼頭而已。近年異軍突起的「溫州購房團」更是成了令中國的房地產業趨之若鶩的團隊。

現在就連權威媒介在對土耳其的「燒鞋事件」進行評述時,也不得不引用「溫州鞋商」一詞。再往前看,當年「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難留」的山西平遙商人不也創造了素有近代商業銀行的「鄉下祖父」之稱的「日升昌」嗎?遍佈全國的山西票號不得不讓國人驚歎「實屬海內最富」。

餘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一文中多有詳述。在商業帝國裡,籍貫成了牽涉商業興勃的親密元素。其中的道道又怎能一言以蔽之呢?

報上說,中國將在未來幾年裡進一步推進城市化建設,這意味著大批的鄉下人會成為城裡人,將有更多的類似於深圳的新移民城市崛起。數代之後,他們的籍貫將發生改變。普通話的盛行也會將鄉音逐步攆出我們的語言交流體系。

若干年後,蜇伏鄉間的那些方言俚語也許會像唐詩宋詞一樣,成為必須學習才能明曉的物件。隨著人員流動速度的不斷加快,籍貫一欄將從各類**裡徹底消失,而與籍貫相關的鄉愁就只能成為祖先們躲在鄉下墳墓裡的一聲嘆息了。

我是河南省想買最便宜的的豐田新車,大約多少錢,去哪買。謝謝老

威馳採用豐田全新的家族式樣,長寬高分別是4410 1700 1490mm,軸距為2550mm,73kw的1.3l自然吸氣發動機開起來還不錯,油耗低,保養便宜,小毛病少。 豐田威馳,優點是省油,質量相對可靠,相對便宜,保值性不錯,2550mm的軸距空間也算不錯,動力家用代步沒問題,不過車子的剛性差,安...

我是河南省的考生,2023年參加高考,想參加山東藝術學院的美術單招,一般分數線都是多少呢?謝謝

這是山東藝術學院2012年本科提前批錄取情況 省內部分 專 業代 號 專業名稱 層次 最低文化分數線 錄取文化最低分 錄取專業最低分 備註 12 美術學 師範類 本科 285.00 303.00 70.55 外語限50分 12 美術學 師範類 本科 285.00 303.00 70.55 外語限50...

我是河南戶口,而老公是安徽戶口,辦結婚證都需要哪些證件

不用遷戶口領結婚證需要以下手續 一 結婚登記條件 1 男女雙方必須自願結婚 自主把握 2 結婚年齡 男年滿22週歲 女年滿20週歲。3 雙方均無配偶 未婚 離婚 喪偶 4 雙方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 自主提示 二 結婚登記提交的證件 1 本人常住戶口簿 居民身份證。2 本人無配偶。3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