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而蹴 什麼意思,一蹴而就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12-28 12:30:03

1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蹴而就:一跳就到達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概述】一蹴而就,成語,作謂語、賓語、定語。蹴:踏;就:

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你說對不對)亦作「 一蹴而成 」、一蹴而得 」。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成語解釋】

解釋: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亦作「 一蹴而成 」、一蹴而得 」。

【成語出處】

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成語示例】

例句:清 吳沃堯《歷史**總序》:「從前所受皆為大略,一蹴而就於繁賾,毋乃不可。」

楊沫《不是日記的日記》:「科學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亦作「 一蹴而成 」、一蹴而得 」。

鄒韜奮《什麼事不可能》:「賴奧維 一九0三年的飛機也還不是一蹴而成的。」

茅盾《路》十二:「現在,他們認為勝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須用持久戰。」

【詞語辨析】

近義詞:一蹴即至、一舉成功、迎刃而解。

反義詞:一事無成、一蹶不振、欲速不達。

【成語用法】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一下子就成功。多用於否定句(不能一蹴而就)。

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一下搞定的意思。

一蹴而就是什麼意思?

5樓:玲1零

意思: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拼音:yī cù ér jiù。

出處: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釋義: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全天下的所有讀書人,誰不想輕而易舉就達到聖人的境界。」

近義詞:一蹴即至、一舉成功、迎刃而解。

反義詞:一事無成、一蹶不振、欲速不達。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茅盾《路》十二:「現在,他們認為勝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須用持久戰。」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1、一蹴即至。

拼音:yī cù jí zhì

意思:蹴:踏;至:達到。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出處:宋·張載《李慎同治九年本張子全書序》:「因文山而獲見倭艮峰先生,得讀所著為學大旨,始知聖人之道如日用飲食之不可一日或離,而從事之久,則趣益深,理益明,又不容以一蹴而至也。」

釋義:因為文山的緣故得以見到倭艮峰先生,才能讀到倭艮峰先生所著的為學的宗旨,也才知道作為聖人之道就像一日都不能離開一日三餐一樣,做一件事情久了,興趣收益越深,也更明白其中的道理,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2、迎刃而解。

讀音:yíng rèn ér jiě

意思:指把竹子劈開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著刀刃裂開了,比喻主要問題解決了,其它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或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出處:《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釋義:現在軍隊的形勢就像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

反義詞:3、一事無成。

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

出處: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詩:「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釋義:我的鬢毛不知不覺中已經變得白而細長,想起我至今一事無成,真覺不堪。

4、一蹶不振。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意思: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出處:漢·劉向《說苑·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釋義:因為噎著的緣故就絕食不吃飯,因為走路摔著就絕對不在走路。

5、欲速不達。

注音:yù sù bù dá

意思: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釋義: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蹴而就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ī cù ér jiù,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

7樓:創穎全景vr**

一撮而就表示做事情從不拖拖拉拉,也可以表示寫文章一氣呵成的感覺,次詞的反義是拖拖拉拉。

8樓:匿名使用者

蹴而就是。

讀音是:yī cù ér jiù,解釋: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9樓:春秋暖

[yī cù ér jiù

基本解釋。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詳細解釋。1. 【解釋】: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2. 【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3. 【示例】:從前所受,皆為大略,~於繁賾,毋乃不可! ◎清·吳趼人《痛史·原敘》

4.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一蹴而就」中「而就」的意思是什麼?

10樓:夜璇宸

而就:就成功。

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

【解釋】: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回易舉,一答下子就成功。

【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譯文】:天下的學者,誰不想踏一步就成功成聖人之域。

【近義詞】:一步登天、一舉成功、一蹴即至、迎刃而解、一揮而就、馬到成功、欲速不達。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蹴而就抄」中「而就」的意思是輕襲而易舉就成功。

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成語,作謂語、賓語、定語。蹴:踏;就:

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亦作" 一蹴而成 "、一蹴而得 "。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基本資料。

拼音:【yī cù ér jiù】

解釋: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示例:從前所受,皆為大略,~於繁賾,毋乃不可! ◎清·吳趼人《痛史·原敘》

【近義詞】:一蹴即至、輕而易舉、手到擒來、一舉成功、迎刃而解、一步登天。

【反義詞】:一事無成、一蹶不振、欲速不達。

楊沫《不是日記的日記》:「科學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從前所受,皆為大略,~於繁賾,毋乃不可!(清·吳趼人《痛史·原敘》)

成功必須經過努力,沒有人是一蹴而就的。

12樓:小花生米

一蹴而就: 輕易就成功。

而就:成功。

一蹴:輕易。

一蹴而就什麼意思,妙手偶得與一蹴而就,一蹴而就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蹴而就,成語,作謂語、賓語、定語。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亦作" 一蹴而成 "、一蹴而得 "。

妙手偶得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得到的靈感或作品。也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深的人,出於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

一蹴而就,一揮而就,文不加點是什麼意思

14樓:琳兒豬

1、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了,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成功。出自宋·蘇洵《上田樞密書》。

2、一揮而就。

3、文不加點。

擴充套件資料:

一蹴而就。近義詞:迎刃而解。

反義詞:一蹶不振。

出處: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示例例句:清 吳沃堯《歷史**總序》:「從前所受皆為大略,一蹴而就於繁賾,毋乃不可。」

鄒韜奮《什麼事不可能》:「賴奧維 一九○三年的飛機也還不是一蹴而成的。」

茅盾《路》十二:「現在,他們認為勝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須用持久戰。」

靈遁者《一蹴而就》:悲傷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幸福是。

一揮而就。近義詞:一氣呵成、輕而易舉。

易混詞:一蹴而就。

舉例造句: 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

文不加點。近義詞:一氣呵成 倚馬七紙 倚馬千言。

出處與詳解。

1、《初學記》卷十七引 漢 張衡《文士傳》:「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 據令賦一物然後坐, 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

2、宋 陳善 《捫蝨新話·文貴精工》:「楊大年 每遇作文……以小方紙細書,揮翰如飛,文不加點。」

3、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九:「 陳其年 作儷體,文不加點,信筆直書。」亦作「 文不加點 」。

4、《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衡 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辭采甚麗。」

5、《南史·傅縡傳》:「時 陳文帝 使 顏晃 賜 陽 雜物, 陽 託 縡 啟謝,詞理周洽,文不加點。」

6、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1] 第七十一回: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揮:與「手,書寫」有關)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蹴:與「腳」有關)

1、第6自然段「一蹴而就」是什麼意思?請結合上下文內容並指出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6樓:今晚看啥

1.一蹴而就指的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既連結上文的老師的表演 又引起下文的孩子道歉。

2.冉冉非常的吃驚,想不到平時都是人笑話他,想不到這次因為笑話會請求我的原諒。我心裡太溫暖了,在這個學校裡真好。

17樓:wang寂寞的心

1。是騎步上成功地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變得簡單,一次成功。該文字是承上啟下的教師績效的作用,造成上述兩個連結以下的兒童道歉。

2。慢慢地很驚訝,驚訝,驚訝的是,我笑他,可沒有想到這一點,因為這個笑話會要求我的原諒。在這所學校,我是太熱情了,好。

18樓:葳3瑤

1 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文中指轉變不容易的,一下子就成功的 2 沒事,我已經原諒你了。

可能。這個答案不好。

19樓:春了夏橘

一蹴而就常在足球比賽中用到,某方獲得點球主罰隊員一蹴而就,形容事情簡單隻要動一動手便可大功告成。至於在文中能起到什麼作用看不出來,就是一個成語而已。也就是說轉變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沒你問的那麼複雜。

結合第九段然然心裡很快就原諒了那個男孩,第八段中然然對老實說,是我太不爭氣,老是說不好話,就能證明她並不是怪誰而是在生自己的氣,所以在別人向他請求原諒的時候她當然是很高興。

一是什麼意思?

20樓:蘇默

**18家**有:人民**、新華社、**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國際廣播電臺等等。

1、人民**。

**機關報,正部級2023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裡莊創刊,時由《晉察冀**》和晉冀魯豫《人民**》合併而成,為華北**局機關報,同時擔負黨機關報職能。2023年3月15日,人民**隨**機關遷入北平;8月1日,**決定人民**為**委員會機關報,並沿用2023年6月15日的期號。人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報紙之一。

2、新華社。

國家通訊社,***直屬事業單位,正部級。2023年11月7日,新華社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最早的新聞機構。

3、**人民廣播電臺。

國家廣播電臺,2023年12月30日開始播音,前身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2023年12月5日正式定名為**人民廣播電臺。

4、**電視臺。

是國家電視臺、國家副部級事業單位,成立於2023年5月1日。**電視臺初名為北京電視臺,2023年9月正式播出,2023年5月1日更名為**電視臺。

5、**國際廣播電臺。

創辦於2023年12月3日是中國向全世界廣播的國家廣播電臺。目前使用65種語言全天候向世界傳播,是全球使用語種最多的國際傳播機構。

一蹴而就是什麼意思,一蹴而就什麼意思?

玲1零 意思 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拼音 y c r ji 出處 宋 蘇洵 上田樞密書 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釋義 宋 蘇洵 上田樞密書 全天下的所有讀書人,誰不想輕而易舉就達到聖人的境界。近義詞 一蹴即至 一舉成功 迎刃而解。反義詞 一事無成 一蹶不振 欲速不達。用法 緊縮...

一蹴而就一揮而就文不加點是什麼意思

琳兒豬 1 一蹴而就 蹴 踏 就 成功,踏一步就成功了,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成功。出自宋 蘇洵 上田樞密書 2 一揮而就 3 文不加點 擴充套件資料 一蹴而就 近義詞 迎刃而解 反義詞 一蹶不振 出處 宋 蘇洵 上田樞密書 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示例例句 清 吳沃堯 歷史 總序...

輕而易舉和一蹴而就有什麼不同於,「輕而易舉」和「一蹴而就」的區別是什麼?

mr王認真 如果只是複製,貼上,就別浪費大家的時間,因為在看你提供的答案時,默默地會 稱讚 你幾句。輕而易舉 強調事情的難易程度。東西 輕 很容易 舉 起來。形容事情很簡單。例如 這件事情輕而易舉,複製貼上就能給出答案。一蹴而就 出自宋 蘇洵 上田樞密書 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