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我國的文化名人分別指的是哪些人

時間 2023-03-16 02:30:02

1樓:繼潤

竹林七賢,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等等。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建安七子,是東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2樓:筆有千秋業

文化名人:孔子。

孟子。老子。

莊子。墨子。

苟子。i韓非。

董仲舒。王充。

朱熹。孫武。

著名科學家:

蔡倫。張衡。

華佗。祖沖之。

沈括。李時珍。

徐光啟。錢學森。

文化名人:屈原。

張騫。司馬遷。

王羲之。玄奘。

李白。杜甫。

白居易。蘇軾。

陸游。辛棄疾。

鄭和。曹雪芹。

嚴復。梁啟超。

魯迅。郭沫若。

林語堂。茅盾。

巾幗風範。王昭君。

文成公主。李清照。

秋瑾。宋慶齡。冰心。

列舉我國古代四位歷史文化名人

我國古代名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齊桓公 ,李白,杜甫,曹操,蘇洵,李世民,晉文公,越王勾踐。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有老子、孔子、屈原、孟子、李白: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孔子。3、屈原。

名平,字原,號靈均,戰國末期楚國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屈原用楚辭形式寫成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古傳誦。

4、孟子。5、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要詩作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渡荊門送別》《峨眉山月歌》《行路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等,結為《李太白集》。

其詩屬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義藝術的高峰。

5樓:瀛洲煙雨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孔孟(孔子、孟子)、墨翟、老莊(老子、莊子)、韓非子等等,屈原、宋玉等人對楚辭貢獻巨大。

兩漢時期:擅寫賦的賈誼、枚乘、司馬相如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建安七子(曹操、曹植、曹丕、王粲、陳琳、劉楨、蔡琰)、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山水詩人(陶淵明、謝靈運等)等等。

隋唐五代:初唐陳子昂、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李白、杜甫、王維、高適、王昌齡、孟浩然等,中唐白居易、元稹、孟郊、柳宗元、劉禹錫、賈島等,晚唐小李杜(杜牧、李商隱)、皮日休等,五代李煜等。

宋元時期:北宋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三蘇(蘇洵和蘇軾、蘇轍)等;南宋李清照、岳飛、辛棄疾、陸游文天祥等等。元朝關漢卿、元好問、馬致遠等,主要是曲。

明清時期:明宋濂、湯顯祖等,清顧炎武、袁枚、納蘭性德、蒲松齡等。

近代:龔自珍、魏源、梁啟超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發現的報道,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郵陶文等。

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自唐、虞至夏、商、週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東漢前後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6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助:書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獻芝、鄭道昭、歐陽詢、楮遂良、張旭、顏真卿、懷素、蔡襄、黃庭堅、蘇軾、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劉鏞、康有為、翁同禾、

文學家: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莊子、屈原、荀子、呂不韋、韓非、賈宜、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張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謝道韞、陶淵明、謝靈運、酈道元、駱賓王、王勃、宋子問、陳子昂、賀知章、張九齡、高適、杜甫、韋應物、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李後主、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李清照、陸游、朱熹、辛棄疾、文天祥、關漢卿、王實甫、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湯顯祖、馮夢龍、徐霞客、蒲松齡、孔尚仁、鄭板橋、曹雪芹、龔自珍、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太多啦!張衡 天文學家 祖沖之 數學家 薛濤 女文學家,薛濤箋的發明者,造成洛陽紙貴的始作俑者。李清照 女作家,南宋女詞人。

岳飛 抗金名將,《滿江紅》的作者。老子、莊子、孔子、荀子、墨子等諸子百家。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十大名人【名人1】孔 子 評選理由: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

9樓:匿名使用者

三蘇、三曹、竹林七賢、屈原、宋玉、李白、李商隱、李清照、王安石……

10樓:你好嘛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2、孟子。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3、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4、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5、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11樓:林詠倫

書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獻芝、鄭道昭、歐陽詢、楮遂良、張旭、顏真卿、懷素、蔡襄、黃庭堅、蘇軾、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劉鏞、康有為、翁同禾、

文學家: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莊子、屈原、荀子、呂不韋、韓非、賈宜、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張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謝道韞、陶淵明、謝靈運、酈道元、駱賓王、王勃、宋子問、陳子昂、賀知章、張九齡、高適、杜甫、韋應物、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李後主、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李清照、陸游、朱熹、辛棄疾、文天祥、關漢卿、王實甫、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湯顯祖、馮夢龍、徐霞客、蒲松齡、孔尚仁、鄭板橋、曹雪芹、龔自珍、等。

中國從古至今名人大全

12樓:漁小樂兒

文化名人:

孔子孟子。老子zi莊子。

墨子苟子。i韓非董仲舒。

王充朱熹。孫武著名政治家:

秦始皇劉邦。

漢武帝曹操。

李世民武則天。

趙匡胤成吉思汗。

朱元璋康熙。

管仲「商鞅。

諸葛亮王安石。

******。

民族英雄:蘇武楊業。

岳飛文天祥。

戚繼光史可法.

鄭成功林則徐。

孫中山著名科學家:

蔡倫張衡。華佗祖沖之。

沈括李時珍。

徐光啟錢學森。

文化名人:屈原張騫。

司馬遷王羲之。

玄奘李白。杜甫白居易。

蘇軾陸游。辛棄疾鄭和。

曹雪芹嚴復。

梁啟超魯迅。

郭沫若林語堂。

茅盾巾幗風範。

王昭君文成公主。

李清照秋瑾。

宋慶齡冰心。

山西的歷史文化 名人,山西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三晉帝王 春秋霸主 晉文公 胡服騎射 武靈王 簡襄功烈 趙簡子 簡襄功烈 趙襄子 鮮卑驕子 拓跋巨集 漢國皇帝 劉 淵 漢國皇帝 劉 聰 前趙皇帝 劉 曜 後趙皇帝 石 勒 後趙皇帝 石 虎 後唐太祖 李克用 後唐莊宗 李存勖 後唐明宗 李嗣源 後晉高祖 石敬瑭 後晉出帝 石重貴 後漢高祖 劉知遠 ...

關於三峽的文化名人和神話傳說

華府家丁 三峽奇特的自然風光,眾多的名勝古蹟,使歷代文人學士多與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以三峽為題材的文化系列,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洋洋大觀。他們為三峽的人民 山山水水 名勝古蹟而歌唱,他們為三峽人民及人類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化遺產,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可供瞻仰的文化遺址.如 宋玉宋玉,戰國時代楚國著名...

有沒有飲食文化(名人與名菜的傳說)?

歷史上失傳的名菜有,江南百花雞,糖蔥薄餅。蒸蒸糕,太史田雞。杜稱奇火燒,鐵鍋蛋。青魚禿肺,宋樓火燒。太史菜,紙包炸雞。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名菜。或因做法繁複或因食材難得而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那些老菜品有的流傳至今,依稀可以從中尋找到中華美食的根與脈。有的卻塵封在老選單之中,變成書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