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外部圈層構造,月球有沒有外部圈層

時間 2023-03-18 06:45:02

1樓:埃菲爾的月光

樓主 月球沒有像地球一樣的外部圈層。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它與地球有著密切的演化聯絡。根據對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羅11號和12號月震臺記錄資料的分析,以及對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現今的月球內部也有圈層結構,但與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並不完全相同。

整個月球可以認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軟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進一步分為四層,即月殼(0~60公里)、上月幔(60~300公里)、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帶(800 ~ 1000公里)。軟流圈又稱為下月幔。

在月殼的10公里、25公里和60公里深處,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劇變化,表明在這些深度處存在顯著的不連續性。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處為玄武岩組成的月殼第一層次,25公里~60公里之間為月殼的第二層,由輝長岩和鈣長巖組成。上月幔由富鎂的橄欖石組成,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巖組成。

月球震源的位置位於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間,平均月球震源深度為800公里。由於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並不比整個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因此,可以認為月球核不會是較重的鐵鎳等元素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狀。在月球1000公里深處,月幔溫度不會高於1000°c。

根據對月球內部狀況的瞭解,固體部分圈層結構並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

月球的上述圈層結構,也是月球的演化過程中整個月球物質圈層分化的結果。

2樓:鋰電是信仰

沒有。地球的外部圈層有: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而月球由於體積太小,不能束縛大氣,因此,也就沒有水和生物。自然就沒有外部圈層。

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哪幾個部分?

3樓:網友

地球是由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兩大部分構成的。

外部圈層包括生物圈、大氣圈和水圈:地球生物圈覆蓋大氣圈的下層、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層;大氣圈主要包括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逸散層;水圈覆蓋了地球表面71%的面積(是海水,3.

5%是淡水).

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殼是內部圈層的最外層,由風化的土層和堅硬的岩石組成,所以地殼也可稱為岩石圈,佔地球體積的;從地核外圍約2900km深處的古氏不連續面一直延伸到約33km深處莫氏不連續面的區域被稱作地幔;地核位於古氏不連續面以內,地核又以雷門不連續面為界分為兩部分:

半徑約1250km的核心,以及在核心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約3500km的液態外核。

月球有沒有外部圈層 摘自?

4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圈)、地幔(圈)、地核(圈)。

由於月球質量小,產生不了足夠的引力,不能將氣體分子大量吸附在月球的表面,所以月球上並沒有大氣層,也就基本不存在外部圈層。

但最新出來的引力波可以知道,月球是有引力波層的,比如對地球海洋的潮汐影響,這個會是下一個研究課題。

地球的外部圈層

5樓:中地數媒

3全部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氣圈。

大氣圈是由包圍地球的大氣層所構成。水中、土壤中及一些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氣,但其深度一般不超過4km。大氣圈沒有明顯的上界,在赤道上空4000km以上仍有大氣存在的痕跡。

大氣的密度由於受地球引力作用影響,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越向上空氣越稀薄,並逐漸過渡為宇宙空間。

大氣圈的物質成分主要有氮(約佔78%),氧(約佔21%),其他是氬、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微塵等,約佔1%。

根據大氣溫度、密度等物理特徵,一般把大氣圈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電離層和擴散層。約70%~75%的大氣集中在對流層內,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這裡的氧是生命的保證,氮是製造蛋白質的原料,二氧化碳對地表起保溫作用。大氣對流是一種重要的地質營力,時刻改變著地球的外貌。

2.水圈。地球表面約佔3/4面積的海洋、湖泊、河流、冰川、沼澤及地下水等,組成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稱為水圈。水在地表的分佈很不均勻,海洋水佔總體積的,陸地水不到3%。

人類較易開採的江河、淡水湖泊、淺層地下淡水等,僅佔總水量的。所以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至關重要。

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陽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斷地進行著迴圈。陸地水絕大部分流入海洋,一部分陸地水和海洋水被蒸發進入大氣圈,由大氣環流帶到各處,以雨、雪等形式返回地表。水圈的這種迴圈蘊藏著巨大動力,不間斷地對岩石圈、大氣圈與生物圈產生著影響。

3.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地帶所構成的圈層。生物生存的範圍可以從海平面以上10km高空到岩石圈表面以下數千米深處的岩石中,幾乎包括整個水圈。所以,生物圈與大氣圈、水圈,以及後面要講到的岩石圈是互相滲透的,很難劃分其嚴格的界限。

大約在38億年以前,地球上有了最原始的生命記錄,約6億年前才進入生命演化的飛躍階段。生物的生長,活動和死亡使大氣、水、岩石、土壤之間產生複雜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轉化,從而改變著周圍的環境。例如植物不斷從大氣中吸收co2,並放出o2,改變著大氣的成分,同時將碳固定下來,一部分被埋藏在地殼中,形成大量的地殼能源。

6樓:未來簡課

自然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外部圈層構造

7樓:未來簡課

自然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

8樓:一襲可愛風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地球的外部圈層可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各個圈層既圍繞地表可各自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同時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並共同促進地球外部環境的演化。

大氣圈

大氣圈即地球外部的氣體包裹層,它是地球與宇宙物質相互交換的前沿。根據大氣圈在不同高度上的溫度變化,通常將其劃分為5層,自下而上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及逸散層。

逸散層再向外即為太陽上層大氣(相對太陽)。太陽上層大氣是太陽活動爆發的區域。太陽活動對地球空間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太陽上層大氣的電磁輻射和粒子輻射來實現的。

水圈

地球海洋和陸地上的液態水和固態水構成的一個大體連續的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圈層,稱為水圈,包括江河湖水、海水、土壤水、淺層和深層地下水,以及南北極冰帽和大陸高山冰川中的冰,還包括大氣圈中的水蒸氣和水滴。水圈的主體為大洋,其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在太陽輻射熱的影響下,不斷進行著水迴圈。

水迴圈不僅調節氣候、淨化空氣,而且幾乎伴隨著一切自然地理過程,促進地理環境的發展與演化。

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活動範圍所構成的一個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在地理環境中,生物圈並不單獨佔有任何空間,而是滲透於水圈、大氣圈的下層和岩石圈的表層。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交錯分佈,其間沒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生物圈所包括的範圍是以生物存在和生命活動為標準的,從現在研究現狀來看,從地表以下3 km到地表以上10 km以上的高空以及深海的海底都屬於生物圈的範圍,但是生物圈中90%以上的生物都活動在地表到200 m高空以及從水面到水下200 m的水域空間內,所以這部分是生物圈的主體。生物圈在促進太陽能轉化、改變大氣與水圈的成分、參與風化作用和成土過程、改造地表形態、建造岩石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被視為各類自然景觀的標誌。

地球離月球有多遠,地球離月球有多遠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距離地球平均為384,401公里。這段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月球軌道呈橢圓形,近地點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月球直徑為3476公里,約為地球直徑的3 11。月球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

月球有多大?地球月球有多大

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1 4 太陽的1 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 400,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陽一樣大。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 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 80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 6。地球月球有多大 地球赤道半徑千米,極半...

月球對地球有什麼利弊嗎 為什麼,月球對地球有什麼利弊嗎

在太陽系最初形成時,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牽引而成為它的衛星,而月球在被扯到靠近地球的過程中,曾經對地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月球接近時,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現強烈的潮汐起伏,這種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使地球溫度劇增,導致地心熔化。地心的岩漿在高溫及高牽引力的作用下,出現旋轉式的滾動,其結果產生了磁場。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