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大潮資料,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時間 2023-06-05 12:48:03

1樓:匿名使用者

錢塘江大潮。

最佳觀潮地點在海寧縣的鹽官鎮,觀潮的最佳時間是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被譽為天下奇觀,全世界只有巴西亞馬遜河的湧潮可與之媲美。潮汐的作用,加之這裡獨特的地理地貌特徵,構成了錢塘江大潮形成的自然條件,自錢塘江口逆流而上,依次可見交叉湖(十字湖)、回頭潮、一線潮等景觀,潮來之時,驚濤拍岸,蔚為壯觀。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 最大最壯觀的潮汐是錢塘江潮,潮頭高達8米左右,潮頭推進速度每秒達近10米,其壯觀景象,洶湧澎湃,氣勢雄偉,猶如千軍萬馬齊頭並進,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實為天下奇觀。錢塘江在杭州灣流入東海,河口外寬內狹,寬處達100千米,狹處只有幾千米。海水剛進海口,水面寬,越往裡就越受河流兩岸地形的約束,海水只好湧積起來,並且越積越高,加之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擋,又促進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牆。

當後面的海水不斷湧入時,就形成了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的壯觀景象。 錢塘潮至遲於東漢形成,觀潮風俗出現在東晉,出名於南北朝,唐時十分猛烈,宋代觀潮成規模。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

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後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湧潮。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海寧縣的鹽官鎮,觀潮的最佳時間是每年農曆的八月天下奇觀,全世。

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4樓:惠企百科

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出現壯觀場面。

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湧潮的河口卻是少數,學者認為,湧潮的產生與河水流速度跟潮波速度的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近,勢均力敵,有利於湧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不能形成湧潮。

還有,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科氏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西岸潮差大於東岸。

一般而言,錢塘江潮在農曆每月初一至初。

三、十五至十八出現,而農曆八月十八的潮水最為壯觀。宋人范仲淹曾詩云:「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海寧鹽官鎮因有壯觀的「一線潮」而成為**錢塘江大潮的最佳地點。而每年都有人因觀潮而被潮水捲走丟掉性命。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蘇東坡詠贊錢塘江潮的千古名句。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前後,錢塘江口的海塘上,遊客群集,爭睹奇景。

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海寧縣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這裡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第二個觀潮佳點是鹽官鎮東8千米的八堡,可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

第三個觀潮佳點是鹽官鎮西12千米的老鹽倉,可欣賞到"返頭潮"。

餘亞飛詩云:「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

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勢如萬馬奔騰。

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5樓:惠企百科

錢塘江位於我國浙江省,最終注入東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為錢塘潮,天下聞名,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來**這一奇景。錢塘江大潮的部分種類分類:

1、交叉潮:(又名十字潮)在海寧市丁橋鎮,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個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

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後,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異常壯觀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

2、一線潮: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後,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

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濛濛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3、回頭潮: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於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湧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於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

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後將被反射折回,在那裡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的資料是什麼?

6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觀潮》的資料:《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並由忠誠參與朗讀。

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

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湧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7樓:陽光的菜鳥無悔

錢塘江大潮主要的形成原因是:當太陽、月球、地球幾乎位於同一直線上時,潮水受到的引潮力是最大的,所以就形成了大潮,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錢塘江江口的地勢呈現為一個喇叭狀,這對大潮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錢塘江的最佳觀潮時間一般在農曆的八月十五至八月二十左右,江水發源於安徽省黃山市,流經安徽和浙江二省。

錢塘江是明代初期浙江省成立的省名**,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奇觀,觀潮始於漢魏,盛行於唐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8樓:沒囿叻結局

錢塘江大潮:錢塘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觀潮風俗:詩云:「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 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出一條白線,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

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清費餳璜(1664-年)《廣陵濤辯》雲:「春秋時,潮盛于山東,漢及六朝盛於廣陵。唐、宋以後,潮盛於浙江,蓋地氣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觀潮歷史: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後相沿成習,八月十八逐漸成為觀潮節。

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中寫道: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成因原理:天時:農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

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湧。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9樓:匿名使用者

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410公里,流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經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

錢塘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在海寧所見到的海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內逐漸淺狹,潮波傳播受約束而形成。湧潮襲來時,潮頭高度可達3�.

5米,潮差可達8.�9米。

每逢農曆8月18日,來浙江海寧一帶觀潮的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時的岸邊,人山人海,萬頭躦動,人們焦急地等待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不一會兒,忽見人群騷動,只見遠處出現一條白線,由遠而近;剎那間,壁立的潮頭,像一堵高大的水牆,呼嘯席捲而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震耳欲聾。

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就是天下聞名的錢塘江大潮。

洶湧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湧潮」,也有的叫「怒潮」。湧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

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湧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

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湧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麼?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湧潮的產生還與河流裡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於湧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湧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湧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於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於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衝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湧潮。

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詩句,關於錢塘江大潮的古詩

1 憶錢塘江 宋代 李覯 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山前日半銜。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譯文 當年乘醉登上歸家的帆船,看那兩岸隱隱的青山前太陽已落下一半。此時此刻,最迷人的還是返照入江,滿江一片紅光,那江面上的點點白帆,在夕陽的輝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們一齊穿上了淡紅的衣衫。2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

關於錢塘江的資料,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錢塘江漲潮的一種故事。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名詩名句,關於「錢塘江大潮」的名詩名句有哪些?

1 雜曲歌辭 浪淘沙 唐 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釋義 八月,浪濤呼嘯而來,吼聲像是從地下發出的。浪頭高達數丈,撞擊著兩岸的山崖。頃刻間,浪濤便入海而去,在岸邊捲起像雪堆一樣的沙堆。2 十七日觀潮 宋 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晴天搖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