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徒弟子貢的那件事能不能說明做好事求回報是好事? 10

時間 2025-04-29 13:30:02

孔子和他徒**貢的那件事能不能說明做好事求回報是好事?

1樓:淨成

從前春秋時代。

的魯國定有一種法律,凡是魯國人被別的國家抓去做奴隸;若有人肯出錢,把這些人贖回來,就可以向官府領取賞金。但是孔子。

的學生子貢。

他很有錢,雖然也替人贖回被抓去的人回來,子貢卻是不肯接受魯國的賞金。他不肯接受賞金,純粹是幫助他人,本意是很好。但是孔子聽到之後,很不高興的說:

這件事子貢做錯了,凡是聖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要做了以後,能把風俗變好;可以教訓,引導百姓做好人,這種事才可以做;不是單單為了自己覺得爽快稱心,就去做的。現在魯國富有的人少,窮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賞金就算是貪財;那末不肯受貪財之名的人,和錢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贖人了。一定要很有錢的人,才會去贖人。

如果這樣的話,恐怕從此以後,就不會再有人向諸侯贖人了。

子路。看見乙個人,跌在水裡,把他救了上來。那個人就送乙隻牛來答謝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說:從今以後,魯國就會有很多人,自動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由這兩件事,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子貢不接受賞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稱讚子路,責備子貢。照這樣看來,要知道乙個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講究是不是會產生流傳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論一時的影響,而是要講究長遠的是非;不能只論個人的得失,而是要講究它關係天下大眾的影響。

現在所為,雖然是善,但是如果流傳下去,對人有害,那就雖然像善,實在還不是善;現在所行,雖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傳下去,能夠幫助人,那就雖然像不善,實在倒是善!這只不過是拿一件事情來講講罷了。說到其它種種,還有很多。

例如:乙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叫做義,但是有的時候,做該做的事,也會做錯,做了倒反而壞事。

2樓:幸福財富健康

做了好事不求回報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做事是需要智慧的。因為智慧的人也許是知道人生的意義是;通過不斷的學習智慧和修正言行,讓自己和別人都生活得更加美好,進而獲得真正的快樂!

大家願意做利己利人的事,社會就會和諧起來。

孔子認為行善事就應該得到回報嗎?

3樓:木子日記

孔子認為行善事本就應該得到回報,姿缺睜這樣一來,才會激發人們去行善事,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行善事。若是不要回報,甚至故意去拒絕他人的回報,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你不要回報,會顯得你很偉大,而其他做了好事的人,變不好意思接受他人的報答,那麼有想要行善事的人,便會在利益權衡之下放棄行善。

所以我們可以不求回報,但拒絕他人的報答。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是一件事沒有回報的話,很難有人能夠一直堅持下去,可能是否行善事,便成了一件看心情的事情。縱然有人能夠進行下去,但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太少太少,如同海上的島嶼一般,可能在某一天就跡歲被大海吞沒了。

在這裡,我要感謝那些依然堅持的人,是他們讓那些在大海上漂泊的人,有了乙個在心靈上可以靠岸的小島,激勵並保護著那些在社會上打拼、浮沉的人。

古人云:公升公尺恩,鬥公尺仇。那些堅持著日行一善的人,每乙個都是十分偉大的人,但即使這些人,每天都做著善事、幫助他人,依然有著一些人將他們的行為看作理所當然,扮罩因為很多人把你做的事當成習慣,從最初的感謝感激到適應你對他們的關心,認為你對他們的幫助是理所應當,當你某天把你的好收回了,他們會開始抱怨。

孔子 孟子 的生平 經歷 弟子 和門人

孟子是孔子哪一位後代的 的學生 孟子是孔子的嫡孫的門人的學生。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 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大約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483年 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 公元前402年 享年82歲。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

孔子的七十二弟子都是誰?如題 謝謝了

顏回 字子淵 閔損 字子騫 冉耕 字伯牛 冉雍 字仲弓 仲弓父 冉求 字子有 仲由 字子路 宰予 字子我 端木賜 字子貢 言偃 字子游 卜商 字子夏 顓孫師 字子張 曾參 字子輿 澹臺滅明 字子羽 宓不齊 字子賤 原憲 字子思 公冶長 字子長 南宮括 字子容 公晰哀 字季次 曾蒧 字晰 顏無繇 字路...

孔子的徒弟名字為什麼都有子字

晚安獨白 因為古代 子 字是對人的尊敬,孔子的徒弟都是有學問 有知識的人,所以孔子的徒弟名字有 子 字。孔子有些 在生前沒有 子 字,是後世人表示尊敬,另外加的,如原憲,明嘉靖九年 1530年 改稱為先賢原子。孔子著名 介紹 1 曾子 姒姓,曾氏,名參 sh n 字子輿,魯國南武城 今山東平邑,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