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話評價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孫武是個什麼樣的人
1樓:網友
用兵如神,偉大的軍事家。
孫武,被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下面是摘的孫武的個人名言,有興趣可以看看。
1、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 2、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3、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4、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5、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6、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中原、內虛於家,..7、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 8、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9、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虛實是也。 11、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12、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13、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4、兵者,詭道也。
15、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16、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樓:資料不詳
孫武的軍事理論並非沒有缺點、錯誤的東西,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
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盛讚《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
供參考。
孫武是如何研究軍事的?
3樓:中地數媒
孫武研究軍事是從研究戰爭入手的,對於戰爭的看法,孫武開宗明義地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武要求戰爭指導者,要在戰前對決定戰爭勝負的「五事」(道、天、地、將、法)、「七訃」(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作全面的分析比較,這樣「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這就是孫武「知彼知己」,綜合分析對比敵我力量的「廟算」知勝的思想。
孫武提出:「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就是要求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夠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唐朝著名軍事家李靖,在《李衛公問對》中就曾經說過,古代兵法千章萬句,不外乎「致人而不致於人」。
孫武認為,只有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才有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孫武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還說:「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孫武認為,要使敵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御做源形勢,就要採取「動敵」「示形」即主動擺脫敵人,尋機殲滅。
孫武說:「兵無常勢胡纖」,如同「水無常形」一樣,只有「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才可鎮態以說用兵是入了「神」。孫武所說的靈活多變的作戰指導,主要表現在正確使用兵力和靈活多變的戰法兩個方面。
在正確使用兵力方面,他要求戰爭指導者要「識眾寡之用」,要根據敵我兵力對比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戰術。
請教孫權軍事能力怎麼樣
4樓:東吳孫休
孫權的軍事能力優秀,雖然在合肥戰場沒有獲得巨大斬獲,但是軍事戰略目的達到,鞏固了吳國的統治。
孫權的軍事:
孫權在位時期,曾多次出兵北伐,發動兩次合肥之戰,意圖由此進攻曹魏,雖各有勝負,但成功威懾曹魏無膽進攻吳國,達到了戰略目的。嘉禾六年(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曹魏,自立為燕王。赤烏二年(239年),孫權派羊衜等遠征遼東,但公孫淵已於此前為司馬懿攻滅,吳軍便攻打旅順口的魏軍海防城堡牧羊城,擊敗魏將張持、高慮,俘獲大批人口。
大將呂範、程普、太史慈、韓當、周泰等領兵合圍山越,山越人的領袖被逐個抓獲,其他山越人區別對待:強壯的青年人充實軍隊,老人、婦女統一管理,從事農業生產。孫權集中兵力終於解決了山越人的問題,後方得以徹底穩固,這為他下一步對外用兵奠定了基礎。
5樓:網友
極低。張遼,李典,樂進的官職和爵位,基本都是拜他所賜。親自指揮的戰鬥,基本都輸。
孫子與孫武同為古代傑出軍事家,兩人之間有何關係?
6樓:兵法大師
孫子是對孫武和孫臏的尊稱,子就是先生的意思,孫子就是孫先生的意思,如孔子,墨子,公孫龍子等。孫武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後來為避齊國內亂跑到吳國隱居,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被好友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被任用為將軍,五戰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改變歷史格局,彪炳史冊,因一部孫子兵法名聞天下,至今久負盛名。被人稱之為百代談兵之祖。
孫臏原名孫伯靈,是孫武后世子孫,著有孫臏兵法。戰國時期人,曾與魏國人龐涓同學兵法於鬼谷子門下。龐涓出仕於魏國後騙他到魏國妒忌其才能,用計汙陷他施以臏刑,後來去了齊國被重用,通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擊敗龐涓以報深仇大恨。
有孫臏兵法傳世,後來失傳二千年,於西元1972年被發現于山東臨沂縣銀雀山漢墓,得以重光於世。其人其兵法被稱之為齊孫子,孫武被稱之為吳孫子。
7樓:自由仙
孫武是本名,古代對有學問的人尊稱為子,故而孫子是孫武的尊稱。就比如孔丘,人們稱之為孔子。
8樓:千千兄弟
孫子,名孫武,春秋末期軍事家。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著有《孫子兵法》。其後世子孫杰出的軍事家 孫臏。
9樓:網友
同乙個人,你是把它和孫臏弄混了吧?孫武訓練宮女。在吳國。文昭關的那個。楚國人,逃難到吳國的。孫臏在其後。自己查查,戰國策。
10樓:網友
孫臏師從鬼谷子,兵法運用如神,世人尊稱孫子,著書《孫子兵法》,美國西點軍校也作為教材學習。
11樓:戔侀爡灝戦緧戔
孫武在前,孫武著的是孫子兵法,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著的是孫臏兵法。
12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兩個就是同乙個人啊。
為什麼所有人都欺負我,為什麼老公總愛欺負我?
我覺得你自己的內心有一種極度的恐懼,這種恐懼 於你自己思想,可能太單純。我們生活的歷程可能有很多事,不是如自己所想,可能要做出自己很多的努力,才能適應社會,適應社會中的所有人群。而你的心裡總是想著所有人都在欺負你,正如上面所說,你的極度恐懼感正在發洩。在這個時候,如果自己還是有這樣的想法,我認為應該...
男孩喜歡女孩,他為什麼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呢
一個男孩兒喜歡一個女孩兒,她希望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狀態,男孩子很在意這個女孩子,而且希望得到周圍的人和家裡的人的認可,所以他希望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兒,同他一起分享他的快樂,同時也有一種宣示主權的意思人作為一種高階動物,區別於低等動物的,表現就是,人類有思想,有行動會為了心愛的做一切...
為什麼所有人都排斥我,連看我都是異樣的眼光
soga靈 也許是你什麼地方做錯了吧,但這都不重要,因為可能輕易的改不了!到就一句話,自己問心無愧,有自己的路,不要老想不通,就算註定孤獨,但也不為此擔心 可能是你自己的錯覺吧,放開心胸,沒事的多和人交流從中感受一下其他人對你的看法,從而打消你的顧慮。 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不過是在上學的時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