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是怎樣進行社交活動的?

時間 2025-07-11 16:10:14

景頗族生活習慣

1樓:生活類答題小能手

景頗族主食以大公尺為主,竹筒飯、雞肉稀飯是景頗人喜愛的特色主食。菜餚以辣著稱,品種除園地中種植的瓜、豆、芋頭、青白菜之外,從山林中採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烹飪方式包括舂、燒、烤、煮、蒸、拌、揉等幾種型別,其中,舂菜是景頗族菜餚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味道鮮美獨特,景頗人常說:「舂筒不響,吃飯不香」。

景頗族熱情好客,客人進家,無論認識與否,主人都會招待食宿。

景頗族喜歡喝燒酒和自制的水酒。景頗人喝酒十分注重禮節,主人遞上酒筒,客人要用雙手托住酒筒的底部,不能只用乙隻手抓住酒筒的上部。飲酒時,不能抬著酒筒喝,只能用酒筒蓋盛酒喝。

出門時筒帕裡常常揹著乙個竹製的小酒筒,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過來就喝,而是先倒回對方的酒筒裡一點再喝。大家共飲一杯酒時,每個人喝一口後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過的地方,再轉給別人,如有老人在場,當讓老人先喝。

景頗族老人喜好嚼煙,他們把草煙和適量的熟石灰膏、幹蘆子放入口中咀嚼,有提神、醒腦、防齲固齒的功效,見面時會互遞煙盒,表示友好、尊重和禮貌。

建築景頗族多數居住在海拔1500公尺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間的小平地,少數居住在壩區邊緣地帶。一般村寨規模大多在40至60戶之間,上百戶的村寨屈指可數。村寨一般依山而建,面向壩子和河谷,靠壩一端,稱為「寨腳」,靠山一端稱為「寨頭」。

過去,寨頭、寨腳都有標誌,寨腳的標誌是進村道路兩旁用木柱簡單搭建的寨門,寨頭的標誌是在村寨通往山頂小路旁的某一種自然物,可以是石頭、大樹或樹樁。

寨門前有一片被嚴禁砍伐的樹林,林中設有村寨進行集體祭祀的「能尚」(景頗語,漢語稱為「官廟」)。除「能尚」所在神林外,村寨周圍被作為水源林的森林,也禁止砍伐,植被儲存良好。

景頗族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2樓:小林愛數碼

1、景頗族的住房為竹木結構的茅屋,只有個別地方少數山官頭人住瓦房。茅屋呈長方形,屋頂為雙斜面。整個建築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底層圈養家畜家禽。

門從兩頭開,前門供客人進出,埋鬼樁、拴牛馬,後門禁止外人出入,更不允許穿室而過。屋內每間設一火糖,四周鋪篾席,晚間即席地而寢。房屋通常。

七、八年重建一次,建房時全寨換工互助,數日即成,並舉行隆重的新房落成儀式。

2、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圓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

3、多數地區的景頗人以大公尺為主食,少數地區的以食玉公尺為主。過去僅以芭蕉葉包飯,平均分配,以手抓食。主要飲料是山泉和水酒。

殺牛祭鬼時,牛肉全寨人分食。獵物見者有份。對客人均熱情招待飯食。

景頗人喜嚼沙枝(一種用草煙、蘆子、熟石灰等配成的嚼料),見面互贈沙枝是傳統的禮節之一。景頗人也重視禮尚往來,在農閒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以酒肉、餌塊粑粑、雞蛋、糖果或自己家裡的土特產如蜂蜜、草煙贈送主人,客人走時也往往是滿載而歸。

4、無論婚嫁、過節集會,走親串戚,景頗族人都要提乙隻籃子,內裝水酒、熟雞蛋、糯公尺飯糰,民間稱"送禮籃",主人接過禮籃後,要向隨從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後才能自己喝,並清點禮物,然後再把籃子還給客人,以表示禮物如數收到。

5、景頗族熱情好客,凡是來的客人,主人會熱情招待。他們還保留著一種"吃白飯"的待客習慣,即在日常交往中,無論走到那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來吃飯,並可以不付任何報酬。對於任何乙個不相識的人,主人都必須招待飯菜。

民間普遍認為:讓客人餓著肚子走,是最不體面的事。

景頗族有什麼特色活動

3樓:親愛的郡愛生活

「目腦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原來是一種融宗教和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傳統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化為各種不同類別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幾種:

1、「歲目瑙」,家庭財源茂盛,人丁興旺時舉行;

2、「布當目瑙」,征戰取得勝利時舉行;

3、「貢冉目瑙」,同胞兄弟分家自立門戶時舉行;

4、「騰肯目瑙」,新建房屋住所落成時舉行;

5、「空然目瑙」貴族家娶親辦婚禮時舉行;

6、「達如目瑙」,出征時舉行;

7、「昔目瑙」,有名望的長者去世送葬時舉行;

8、「柱目瑙」,祭奠「木代」神時舉行。

不同類別的「目瑙」都有特定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有乙個共同點就是整個過程都是由「瑙雙」(領舞)隊和「瑙巴」(表演)隊組成的舞隊來表現和完成的。

景頗族的特點

1、景頗族的民族特點:純樸、直爽、熱情、好客。景頗人重視禮尚往來,在農閒期間,人們走親訪友,將食物送給主人,客人走時也是滿載而歸。

要離開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告辭。到別人家裡做客時,要在主人指定的位置上就座,不得久立不坐。

2、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5個支系語言分屬景頗語支和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均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3、景頗族的**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有「景頗」、「載瓦」、「勒赤」、「浪峨」、「波拉」5個支系,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緬甸克欽邦接壤地區。

緬甸境內的大部分克欽族支系與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傈僳族也有極深的淵源。

4、族稱:景頗族先民以「尋傳蠻」、「高黎貢人」見諸於漢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稱。

5、景頗族包括景頗、載瓦、勒期、浪峨、波拉5個支系。支系的名稱也是各支系的自稱和支系語言的名稱。其中,「景頗」既是支系名稱也是民族名稱。

各支系有自稱和對其他支系的他稱,與景頗族雜居的漢、傣等民族對景頗族各支系也有不同的稱呼。

4樓:山川都會

景頗族,中國雲南世居民族之一,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目瑙節,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瑙」。

景頗族的風俗習慣

丹黛 1 禮節方面,景頗族熱情好客,客人進家,無論認識與否,主人都會招待食宿。景頗族喜歡喝燒酒和自制的水酒,景頗族老人喜好嚼煙,他們把草煙和適量的熟石灰膏 幹蘆子放入口中咀嚼,有提神 醒腦 防齲固齒的功效,見面時會互遞煙盒,表示友好 尊重和禮貌 2 家庭方面,過去傳統的景頗族的家庭,是包括夫妻和子女...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中,「瞧,有傣族的 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 德昂族的」這句話是不是排比句

不是排比句,是舉例子。舉出民族小學中比較有代表的民族,來說明學校有很多民族的學生,突出這是民族小學。1 舉例子,是通過列舉有代表性的 恰當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使欲描寫的事物更清晰。2 排...

蒙古族葬禮是怎樣的,蒙古族的葬禮

蒸粟損敵 是牧區盛行的一種葬式,又稱野葬或棄葬。人死後,脫掉死者的舊服裝,換上新衣或用白布纏裹全身,將屍體放在勒勒車上,趕車急行,屍體掉在 那裡就是吉樣的葬地。後,死者的子孫一般49天內不剃髮,不飲酒娛樂,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火葬是喇嘛教傳人蒙古族地區後出現的一種葬式。為王公貴族 大喇嘛 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