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浩海疏雅
印度和中南半島人文方面的相似之處,例如以下幾方面:
1、氣候炎熱,半島絕大部分位於北緯10°-20°之間,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2、資源豐富,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半島上蘊藏大量有色金屬礦藏,其中鉛、鋅、銀、銻、銅、錫、鎢等礦藏均佔有重要地位。
3、宗教薰陶,整個印度次大陸遍佈無數美麗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巨集大的清真寺、香友辯賣火旺盛的佛教寺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諸教基本已經傳遍了南亞、中亞、東亞、東南亞等地灶殲區的各部落或國家,印度人亦曾沿雷多一帶山區,越過森林深入緬北中緬邊境,因此,緬甸受印度文化之薰陶很深。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五國以及馬來西亞西部,半島各國皆與中國、印度具有好逗密切的歷史與文化聯絡,故中南半島又稱「中印半島」。
2樓:網友
中國東南部和印度半島,都市人口稠密地區兩地含什麼相同:中國,位於東亞,是乙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中華文化為基礎,以漢族為主要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中國疆域內的各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漏念飢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高數里蘭卡返返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3樓:來自西海弱柳扶風的超新星
中國東南部和印度半島,都市人口稠密地區,兩地含礦量,含銅量,重金屬相同,食物根作相同,需求量相同。
4樓:網友
中國東南部和印度半島,都市人口稠密地區兩地含氣候溼潤、河流眾多、適合人居等條件相同。
5樓:網友
中國東南部和印度半島,都市人口稠密困數地區兩地相同:歷史悠久。
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人口均超過了10億扮敗,兩國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人口增長快,與資汪缺首源、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無關。
6樓:網友
中國東南部和印度半島,都市人口稠密地區兩野租培地相同的乙個原因肯定就是這裡的氣候條件了,人們在選擇居住之處的時候,頌唯肯定會選擇自型遊己居住的比較舒服的地方來定居。第二點資源、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
7樓:網友
應該人口密度差不多相同,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悠久的種植歷史,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河流磨培沿岸。水握遊兄稻:恆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島東西兩側段襲沿海平原。
8樓:棟之光
中國東南部和印度半島,都市人口稠密地區兩地含什麼相同,相同的是兩國都歷史悠久。
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困數人口均超過了10億,兩國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人口增長快,與資源、經濟發達扮敗和交通便汪缺首利無關。
9樓:魚兒岸上游
相同之處是:歷史悠久。
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人口均超過了10億,兩國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人口增長快,資源、經濟發達州叢雀塵和冊歲櫻交通便利。
10樓:網友
印度和中南半島在農業和人口方面有哪些相似之處 - 知道。
2個時間殲孫:2013年7月3日。
最佳:農業條件:同:①高溫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 ②水源充足③勞動力充足 ④市場態前廣闊 異:印度半島地形比中南半島地形平坦帆改清 ..知道。
11樓:麥破滅
世界上的人口最稠密地區的共同點有:散晌侍。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衝吵、物產豐富謹鬧、氣候適宜居住。
2、開發歷史悠久或經濟發達,吸引移民。
12樓:一入奈何永不歸
自然因素:脊穗閉 季風氣候,溫暖溼潤; 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開櫻裂闊; 土壤肥沃; 河流眾多,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 發展歷史悠久,工農業發達,科技先進,基礎設施完善,教育水平高,就族扮業機會多,國家政策支援等。
13樓:網友
所謂的虛猛薯「金磚四國」,是指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的自然地理環境,首先兩國都是亞洲國家,地理位置都是臨海。在氣候方面,中國和印度都因為地形的原因有多種氣候,季風對兩國知滲的差者氣候影響都很大。
人口方面,中國和印度的人口都是超過10億的國家。
14樓:網友
造成中國和印度人口稠密的共巧鋒同原因是a.歷史悠久b.資源豐富c.經濟發達d.交通便利。
答案:a解析:
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人口均超過了10億,兩國都是歷史悠久孝梁晌的渣缺文明古國,人口增長快,與。
南亞的印度半島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的特點
15樓:網友
1)南亞地區:指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大部分處於北緯10°~30°的低緯度地區,迴歸線橫貫中部,大部分地盯野區屬熱帶;南亞自北銀察向南可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中部為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鋒則茄;
2)東南亞中南半島:因在中國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島的地勢大致北高南低,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佈的地表形態。
印度半島東西兩側沿海地區的主要農業地域型別是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東北部有大的煤、鐵產地,重工業中心;另有錳、金、雲母等礦藏。農產品有粟、水稻、棉花、甘蔗等,南部經濟作物和種植園比重增加。
德干高原位於印度半島上,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東西兩側為高度不大的東高止山和兩高止山,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在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時,被抬公升為一些斷塊臺地、谷地和丘陵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地勢比較平坦,利於農耕,在高原地區,因古代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發,經過風化形肥沃的黑土,適宜種植棉,又稱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產區。在中南部地區,降水較少,是印度旱作——花生、玉公尺的產地,高原的東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礦產區,礦產資源有鐵礦、錳礦、煤、雲母等礦。
鐵礦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印度半島的主體。為波狀起伏的廣大高原,平均海拔450—900公尺。
西高東低,發源於高原上的各大河流,東流入孟加拉灣,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東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積的厚層玄武岩層,風化層保水效能良好,宜於植棉、粟等作物。
印度半島地勢特點是什麼?判斷依據是什麼
17樓:開心學學習神器
印度半島,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島。以德干高原為主體,故又名德干半島。南延至阿拉伯海(向西南)與孟加拉灣(向東南)之間的印度洋。
同時,佔亞洲人口的四成。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乙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
地勢特點:平均海拔600公尺。東、西緣沿海岸分別縱列著東、西高止山脈 ,兩山之間是海拔約600公尺的德干高原,外側山麓有狹窄的山前沿海平原,內部分佈著許多河流切割而成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山地。
西高東低,河流除納巴達河一概東注孟加拉灣。
根據地質構造:印度半島由古老的花崗岩、片麻岩、片岩等構成的古陸,西部覆有面積52萬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層,風化後宜於植棉。
地質構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顯的關係。南部的德干高原,佔有印度半島的大部分,是乙個龐大的前寒武紀的古陸塊,它是構成次大陸的核心,是岡瓦那古陸的一部分。白堊紀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規模玄武岩溢位,覆蓋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構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臺地。
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乙個久經侵蝕的向東北緩傾的大古老地塊,西高止山構成高原的西部邊緣,高度約1,000~1,500公尺,其西斜面成斷層崖;東高止山構成高原的東部邊緣,高度約500~600公尺,為低丘狀,沿海有較寬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內部多地壘和地溝的地形。總之,德干高原是乙個古老的、久經侵蝕的、傾動的和被許多河川所切割的準平原殘丘狀地塊。
印度半島20°n以南地區的地勢特徵
18樓:慎穹公冶涵意
1)讀圖可知,印度半島20°n以南地區的地勢特徵為西高東低.判斷理由為河流多由西向東流.
2)讀圖可知,印度半島城市分佈不均.主要沿海、沿交通線隱型分佈.3)讀圖可知,孟買的城市空間形態呈條帶狀.孟買港成為印度最大海港的有利條件為避風海灣,玩闊水深,有很好的首攜姿航行條件和停泊條件;有多條鐵路與全國主要城市相連線,腹地廣闊,貨運量大;孟買使印度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經濟發達,港區基礎設施完善.
故答案為:(1)地勢西高東低.判斷理由:河流多由西向東流.2)城市分佈不均.主要沿海、沿交通線分佈.3)孟買的城市空間形態呈條帶狀.孟買灣為避風海灣,玩闊水者絕深,有很好的航行條件和停泊條件;有多條鐵路與全國主要城市相連線,腹地廣闊,貨運量大;孟買使印度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經濟發達,港區基礎設施完善.
歐洲東南部三大半島,歐洲南部三大半島自西向東依次是
亞平寧半島,也叫義大利半島 italian peninsula南歐三大半島之一。從波河地區向南伸展960公里 600哩 左右,最寬處240公里 150哩 東為亞得里亞海,南臨愛奧尼亞海 即伊奧尼亞海 西瀕第勒尼安 tyrrhenian 海和利古里亞 ligurian 海。亞平寧山脈自北到南縱貫整個半...
為什麼中國東南部的人刮西北風時就感覺到特別寒冷呢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居住在我國東南部的人,每逢春 秋季節,遇到刮西北風時,就感覺到特別寒冷。這是為什麼呢?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由於緯度愈高,太陽高度角愈小,所以地面單位時間 單位面積接收到的太陽熱量就愈少。因此,愈是北方,空氣也愈冷一些。而空氣的這種愈北愈冷的現象,在春季和秋季最為明顯,在夏季和冬季...
為什麼地中海氣候盛產優質葡萄,法國東南部沿海盛產優質葡萄的氣候條件
因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日照條件好,生產的水果含糖量高, 地中海氣候 1.晝夜溫差大,所以糖分積累較多。2.灌溉水源充足,利於葡萄生長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 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均溫在4 10 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燥,雲量稀...